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2004DIB5J192)

作品数:29 被引量:799H指数:15
相关作者:王毅荣王劲松郭江勇张存杰张强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甘肃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甘肃省气象局气象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 15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4篇黄土高原
  • 12篇干旱
  • 10篇降水
  • 7篇土壤
  • 6篇气候
  • 5篇干旱指数
  • 4篇陇东黄土
  • 3篇玉米
  • 3篇蒸发
  • 3篇中国黄土高原
  • 3篇土壤干旱
  • 3篇年际
  • 3篇紫花
  • 3篇紫花苜蓿
  • 3篇苜蓿
  • 3篇陇东黄土高原
  • 3篇春播
  • 2篇汛期
  • 2篇汛期降水
  • 2篇生种

机构

  • 29篇中国气象局兰...
  • 4篇甘肃省气象局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兰州大学
  • 2篇兰州中心气象...
  • 2篇天水市气象局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作者

  • 7篇王劲松
  • 6篇王毅荣
  • 5篇郭江勇
  • 3篇杨民
  • 3篇张洪芬
  • 3篇张存杰
  • 3篇张强
  • 2篇李栋梁
  • 2篇王位泰
  • 2篇吴爱敏
  • 2篇张谋草
  • 2篇段金省
  • 1篇朱国庆
  • 1篇胡隐樵
  • 1篇蒲金涌
  • 1篇王胜
  • 1篇董安祥
  • 1篇赵红岩
  • 1篇鲍艳
  • 1篇傅朝

传媒

  • 5篇干旱地区农业...
  • 4篇中国农业气象
  • 3篇中国沙漠
  • 3篇高原气象
  • 3篇干旱区研究
  • 2篇土壤通报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草业科学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3篇2008
  • 14篇2007
  • 11篇2006
  • 5篇2005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土高原土壤干旱及其敏感阶段特征被引量:15
2005年
利用逐月实测降水资料,结合土壤干旱指数模型、小波分析技术等,研究了黄土高原土壤干旱近4 0年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干旱在黄土高原的不同地域程度不同,步调不一;最严重土壤干旱出现在7- 10月份;小波分析还表明存在以2 - 4年为主的年际振荡,干旱从高原敏感区向四周传播;
龚建福王毅荣张存杰
关键词:土壤干旱黄土高原年际振荡降水资料敏感区
降水对陇东玉米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3
2007年
分析降水差异对陇东黄土高原玉米叶面积和单株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发育期间,降水不同,叶面积增长速度不同、干物质积累速度不同、产量不同。尤其是拔节至抽雄期降水,对玉米叶面积生长、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具有较大影响。
王宁珍李宗黄斌马素娟陈艳华
关键词:玉米降水量
我国东部的准经向降水带及其成因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根据我国东部明显的准经向地质构造,将我国的准经向类雨带划分为3型,分别为(1)3e:郯庐断裂及其以东沿海多雨,以西为少雨区;(2)3m:南北地震带附近的我国中部多雨,太行山—武陵山以东为少雨区;(3)3d:我国东部有两条多雨带或两条少雨带。夏季经向雨带几乎都出现在4月份地球自转减慢(ΔLOD>0)而且加速减慢(Δ2LOD>0)的条件下,这为汛期经向雨带的预报提供了一条有力的指标。
汤懋苍柳苗朱德琴李栋梁
关键词:地球自转速率年际变化
干旱指标研究的进展与展望被引量:220
2007年
对气象干旱指标、农业干旱指标、水文干旱指标和社会经济干旱指标4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对比分析,并提出了干旱指标研究中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今后研究的重点与展望。干旱气候的影响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灾害程度重的特点,而干旱指标是衡量干旱气候的标准。分析指出,按照大气、土壤、水文和作物干旱的相互关系及其因果关系,应该首先考虑大气干旱,而考虑大气干旱时,最好利用降水百分数或距平百分率,这样便于统一比较各个地区的干旱程度。其次,再根据不同的领域和对象,考虑土壤、农作物、牧业和水文干旱等。在研制干旱指标时,要注意要素的可收集性及其适时性,考虑主要要素和监测业务的可行性,干旱指标要简单、明了,可计算性强,以便于业务使用和推广。
王劲松郭江勇周跃武杨兰芳
关键词:干旱指标
气候变化对渭河上游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影响被引量:34
2006年
利用渭河上游北道水文站的径流量和输沙量资料和渭河上游流域16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了1951—2000年期间气候变化对渭河上游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渭河上游径流量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跃变点发生在1967年,20世纪60年代径流量最大,90年代以后径流量最小。径流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流域降水量的变化。葫芦河支流流域的降水量对径流量变化的影响最为敏感,其次是榜沙河支流流域的降水量。输沙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上游降水量的多少和大雨的次数,其次是风速大小和大风次数的多少。
邓振镛张强李栋梁朱拥军董安祥张毅
关键词:气候变化径流量输沙量
西峰黄土高原麦田土壤水分的垂直分布被引量:25
2006年
利用西峰1989—2005年冬小麦生长期的土壤水分含量,分析了麦田土壤水分的旬月变化特征、垂直分布特征和土壤水分含量与降水量的关系,以及冬小麦生长期土壤总含水量与冬小麦产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峰土壤水分含量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化特征,8—11月与次年3—7月的实测土壤水分变化先增加再减少;垂直变化明显,0—40cm为多变层,40—110为缓变层,110—200cm为稳定层;垂直分布有明显的规律性,表现为旱季深层水分有向上传输的延迟,雨季水分有向下渗透的延迟;其年际变化振荡比较明显,呈多波动年际变化,冬小麦干粒重与生长期内土壤平均含水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5,达到α=0.01置信度相关水平。
张洪芬王劲松黄斌
关键词:土壤水分小麦产量
蒸发皿蒸发量的物理意义、近40年变化趋势的分析和数值试验研究被引量:52
2006年
依据边界层梯度输送理论和能量守恒原理分析了蒸发皿蒸发量的物理意义,蒸发皿蒸发量是多环境因子共同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结果,并利用我国有长期太阳辐射观测的62个常规气象站观测资料,通过蒸发皿蒸发量与环境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对其进行了验证.分析了近40年蒸发皿蒸发量和环境气象因子的变化趋势,分析结果也表明只利用单个环境因子的变化来解释蒸发皿蒸发量的气候变化会产生偏颇,譬如将蒸发皿蒸发量的逐年减少归因于地表接收的太阳辐射减少的解释在中国东部比在中国西部较合理.分析1983~2001年间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观测的资料得出,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总云量保持微小的减少趋势而总云水路径处于明显的增加趋势,这表明云变得更不透明了,它的物理属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预示着大气可降水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地气系统变得更湿润.结合水循环过程,利用大气环流模式用数值方法证明地气系统的水汽变化能引起陆地近地层大气相对湿度、地表接收的太阳总辐射和地表潜在蒸发量的明显变化.
左洪超鲍艳张存杰胡隐樵
关键词:蒸发量大气环流模式
陇东黄土高原春播紫花苜蓿生态气候特征及适生种植区划被引量:6
2006年
根据对春播两年生紫花苜蓿生长状况和相应气象观测资料的分析,探讨了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春播紫花苜蓿的生长发育与平均气温、积温及降水量等生态气候条件的定量关系,据此得出陇东地区紫花苜蓿的适生种植区划和气候风险区划。综合区划结果提出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的途径和生产紫花苜蓿的对策,为陇东地区进一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畜牧业生产和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依据。
王位泰黄斌张天锋李宗杨民王灵梅何树洲
关键词:黄土高原紫花苜蓿气侯条件种植区划
气候变暖对黄土高原塬区农作物生长和气候生产力的影响被引量:57
2006年
分析气候变暖对黄土高原塬区作物发育期的影响表明:气候变暖使冬小麦越冬前各发育期日期推后,越冬后各发育期日期提前;冬小麦全生育期生长天数缩短,每10年缩短8.3天,主要是越冬期(休眠期)缩短,每10年缩短6.8天;冬小麦越冬死亡率降低。使玉米各发育期日期提前,但播种期、三叶期、拔节期、抽雄期日期提前较小,其变化速率仅为0.5天~1.1天/10年;而乳熟期、成熟期日期提前较多,变化速率为3.5天~9.0天/10年。冬小麦、玉米气候产量变化与干旱发生程度有关,干旱越严重,气候产量越低。年气候生产力40年(1961年~2000年)呈递减趋势,递减率为1.13kg^19.21kg/(hm2.年),从对未来假定的气候变化年型看,以暖湿型气候年型对农业生产最为有利,年气候生产力增加13.7%~31.2%;冷干型气候对农业生产不利,年气候生产力减少5.1%~27.1%。
张谋草段金省李宗黄斌张红妮
关键词:气候变暖作物气候生产力
西北地区伏期干旱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利用西北的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省(区)140个气象观测站1971~2000年30a的伏期(7~8月)总降水、蒸发资料计算干旱指数,用REOF方法对伏期干旱指数的空间分布时间演变等特征进行了诊断研究,选取了5个特别干旱...
吴爱敏郭江勇王劲松
关键词:干旱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