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200646092)

作品数:6 被引量:40H指数:4
相关作者:许德如肖勇王力符启基刘朝露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南省地质勘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石碌
  • 4篇多金属
  • 4篇铁矿
  • 3篇石碌铁矿
  • 3篇
  • 3篇成矿
  • 2篇地质
  • 2篇多金属矿
  • 2篇找矿
  • 2篇三棱
  • 2篇向斜
  • 2篇向斜构造
  • 2篇金属矿
  • 2篇矿床
  • 2篇构造变形特征
  • 2篇
  • 1篇地质特征
  • 1篇地质条件
  • 1篇多金属成矿
  • 1篇多金属矿床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海南矿业股份...
  • 3篇海南省地质勘...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海南省地质矿...

作者

  • 7篇许德如
  • 4篇肖勇
  • 3篇符启基
  • 3篇刘朝露
  • 3篇王力
  • 3篇陈福雄
  • 2篇蔡周荣
  • 2篇王智琳
  • 2篇吴俊
  • 1篇王力
  • 1篇吴传军
  • 1篇武占超
  • 1篇蔡仁杰
  • 1篇马驰
  • 1篇吕古贤
  • 1篇陈炳金

传媒

  • 2篇矿产与地质
  • 1篇矿物学报
  • 1篇矿床地质
  • 1篇地质通报
  • 1篇矿产勘查
  • 1篇第三届全国矿...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海南石碌铁矿床构造变形特征及其与铁多金属富集成矿的关系被引量:1
2012年
海南石碌铁矿曾誉为"亚洲最大富铁矿",其形成和定位与褶皱变形及伴随的剪切和塑性流动等构造密切相关。石碌矿区构造变形大致分为早期(D1)复式向斜的形成时期、晚期(D2)褶皱叠加和剪切变形时期,后者又进一步分为韧—脆性变形(D2a)、脆—韧性变形和层间滑脱断层形成(D2b)以及脆性变形和矿体破坏(D2c)3个阶段。石碌铁矿床受北西—南东向复式向斜及其与北东—北北东向褶皱叠加所形成的横跨或斜跨褶皱严格控制;褶皱过程所伴随的剪切变形和高温塑性流动是富铁矿形成的重要机制。复式向斜轴部、尤其是两期向斜褶皱轴的叠加部位往往可发现厚大富铁矿体。
肖勇许德如吴传军陈福雄王力王智琳邹超亮
海南石碌铁矿床构造变形特征及其与铁多金属成矿富集的关系被引量:8
2011年
海南石碌铁矿曾被誉为"亚洲最大的富铁矿",其形成、定位与褶皱变形及伴随的剪切、塑性流动等构造密切相关。石碌矿区构造变形大致分为早期(D1)复式向斜的形成时期、晚期(D2)褶皱叠加和剪切变形时期。后者又进一步分为韧-脆性变形(D2a),脆-韧性变形、层间滑脱断层形成(D2b)和脆性变形、矿体破坏(D2c)3个阶段。石碌铁矿床受NW—SE向复式向斜及其与NE—NNE向褶皱叠加所形成的横跨或斜跨褶皱的严格控制;褶皱过程所伴随的剪切变形和高温塑性流动是富铁矿形成的重要机制。复式向斜轴部,尤其是2期向斜褶皱轴的叠加部位往往可发现厚大的富铁矿体。
许德如吴俊肖勇陈福雄王力刘朝露王智琳
石碌铁矿深部找矿进展和初步认识及找矿潜力分析
0引言海南省昌江县石碌铁矿是以富赤铁矿为主的超大型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根据控矿构造分析,提出沿向斜轴部寻找深部铁矿体的找矿思路,并获得了一些新认识。据此,对新发现的叠加于轴向北西—南东北一复式向斜北东翼之上的北东向三...
陈福雄吴俊许德如
文献传递
海南岛石碌铁、钴、铜多金属矿集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被引量:5
2010年
海南岛石碌矿区是铁、钴、铜、镍为主的多金属矿集区。在综合分析研究前人找矿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深部找矿思路,通过地质、物探、化探等地质勘查,指出了北一—花梨山、南矿—朝阳和近外围(鸡心、武烈、金牛岭)等三个铁、钴、铜(金)矿找矿预测靶区。经钻探工程验证,达到了预期找矿效果,对下一步的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肖勇蔡仁杰符启基刘朝露武占超陈炳金
关键词:地质特征石碌
海南石碌铁矿区三棱山向斜构造的发现及其意义
石碌铁矿床位于海南岛西部近东西向昌江—琼海深大断裂和北东向戈枕韧-脆性断裂的交汇部位的东南侧。矿区赋矿地层(主要为中新元古代石碌群)和其内矿体主要受一轴向北西—南东向、倒转的复式向斜控制。铁钴铜矿体即赋存在该复式向斜槽部...
刘朝露许德如肖勇陈福雄符启基武占超
文献传递
海南石碌铁矿区三棱山向斜构造的发现及其找矿意义被引量:2
2015年
石碌矿区铁矿体主要受北一复式向斜控制,在向斜的槽部矿体厚而富,两翼薄而贫,传统的观点一致认为,该复式向斜自北向南是由北一向斜、红房山背斜和石灰顶向斜、枫树下背斜、枫树顶―鸡心坳向斜等一系列次级褶皱组成,在近几年的勘查实践和综合研究中,通过区域旋转构造应力场分析、地球物理解译、大比例尺地质填图、槽探及钻探等多种勘查手段,在北一向斜的北部新发现了一个鸡心岭背斜和三棱山向斜构造,该构造带向西与北一复式向斜复合,向北东方向撒开,是北一复式向斜北侧的一个次级褶皱构造,到目前为止,在三棱山向斜构造带内,新增铁矿石资源储量一亿多吨,取得了重大找矿突破。
刘朝露王力许德如符启基蒋立婷
关键词:铁矿找矿
“石碌式”铁氧化物-铜(金)-钴矿床成矿模式初探被引量:25
2008年
石碌铁矿是中国著名的以富赤铁矿为主的大型矿集区,除铁矿外,还共生或伴生铜、钴、镍、银、铅、锌等金属矿产和白云岩、石英岩、重晶石、石膏、硫等非金属矿产。文章通过对石碌铁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的再认识,结合成矿时代的探讨和矿床地球化学资料,认为该矿床严格受层位(主要为青白口纪石碌群第6层)、岩性(钙镁质矽卡岩等)、构造(复式向斜、层间滑脱带、片理和劈理)和/或岩性界面等控制;并强调石碌铁矿所经历的成岩成矿作用与海西期-印支期花岗岩侵位所导致的伸展构造(变质核杂岩构造?)密切相关,而岩浆热扰动则是导致深部含矿热卤水形成、上升并渗滤、交代矿源层的重要因素。最后,作者将该矿床称之为"石碌式"热液铁氧化物-铜-(金)-钴矿床,初步将其归属为IOCG(即热液铁氧化物-铜-金-钴)型层控式钙镁质矽卡岩矿床,并初步构建了该类型矿床的成岩成矿模式。
许德如王力肖勇刘朝露符启基蔡周荣黄居锐
关键词:成矿地质条件
石碌铁-钴-铜(金)多金属矿床:一个IOCG型层控式夕卡岩矿床?被引量:9
2007年
  1 成矿构造背景   石碌铁-钴-铜(金)多金属矿床位于华南褶皱系海南岛五指山褶皱带的西段(汪啸风等,1991).矿区及近外围出露的地层主要有长城系抱板群、蓟县-青白口系石碌群、震旦系石灰顶组、志留系空列村组、石炭系南好组-青天峡组、二叠系峨查组-鹅顶组、南龙组等(汪啸风等,1991;许德如等,2007).区内侵入岩主要出露有中元古代花岗质岩、海西-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岩等.区域构造主要发育近EW向的昌江一琼海构造带、NWW向的褶皱构造及NW向、NE向和近SN向断裂构造.……
许德如肖勇肖勇马驰蔡周荣蔡周荣符启基
浅谈成矿构造研究中的岩石流变学原理及对变质条带状(BIF型)富铁矿矿床的成因启示
0引言根据岩石(圈)流变学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成矿学中的应用,初步讨论了岩石流变学与成矿构造学在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等方面的一致性问题,并以变质条带状(BIF型)铁矿床的成矿机理为例,认为褶皱变形、岩石流变和流体活动及相互作用...
许德如吕古贤吴俊王力王智琳吴传军王世皇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