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5jjd770013)

作品数:18 被引量:280H指数:8
相关作者:延军平张红娟孙虎丁金梅杜继稳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西京学院西安文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农业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6篇生态
  • 5篇气候
  • 5篇气候变化
  • 3篇生态建设
  • 3篇退耕
  • 3篇退耕还林
  • 2篇土壤
  • 2篇退耕还林政策
  • 2篇退耕还林政策...
  • 2篇互动
  • 1篇地下水
  • 1篇地震
  • 1篇循环经济
  • 1篇遥感监测
  • 1篇义务
  • 1篇义务制度
  • 1篇植被
  • 1篇植被建设
  • 1篇植被条件
  • 1篇生态环境

机构

  • 19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西安文理学院
  • 2篇西京学院
  • 1篇陕西省气象局
  • 1篇陕西教育学院
  • 1篇陕西省农业遥...

作者

  • 18篇延军平
  • 5篇张红娟
  • 3篇杜继稳
  • 3篇丁金梅
  • 3篇陈锋
  • 3篇孙虎
  • 3篇刘晓琼
  • 3篇徐小玲
  • 3篇周立花
  • 2篇刘宇峰
  • 2篇刘冬梅
  • 2篇原志华
  • 2篇鲍锋
  • 2篇孙亚军
  • 2篇闫娜
  • 1篇李登科
  • 1篇龙小霞
  • 1篇王祖正
  • 1篇李玲芬
  • 1篇文琦

传媒

  • 5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灾害学
  • 1篇农业系统科学...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世界地理研究
  • 1篇西北水力发电
  • 1篇重庆工商大学...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09
  • 7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榆林市生态重建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运用生态足迹法模型计算了榆林市1995-2004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榆林市人均生态足迹由0.5274 hm^2上升至0.8066 hm^2,增长率达52.95%,生态足迹构成变化显著;生态承载力由1.0065 hm^2降至0.7560 hm^2;生态盈余由0.4791 hm^2降至0.0388 hm^2,2002年出现生态赤字并不断上升,处于弱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分析发现:榆林市生态赤字非人均消费过高,而是由于区域生态供给能力薄弱、人口超载、资源利用效率低和土地利用处于转型期所致。依据生态供需变化特征和原因分析,提出榆林市生态重建的有效途径是:提高耕地单产,发展高效林草业,治理“三化土地”;区外调入资源,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集约利用土地,引导劳动力有序转移。
丁金梅延军平文琦李环娇陈锋孙亚军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重建可持续发展
干旱遥感监测方法研究应用进展被引量:33
2008年
严重、频繁的干旱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最为严重的气候灾害之一,它直接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展干旱的监测、预测与评估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首先回顾了国内外的研究动态,介绍了几种干旱遥感监测指数的原理、方法以及适用范围,重点阐述了EOS/MODIS数据的计算模型的应用,并对各种干旱监测指数存在的问题以及干旱监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闫娜杜继稳李登科延军平
关键词:干旱遥感监测土壤水分
高寒农牧交错区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效应评价被引量:1
2007年
高寒农牧交错区的生态经济系统十分脆弱。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并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以青海省湟中县为例,通过入户问卷调查和退耕地样方调查,有针对性、具体地评价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并结合研究区现存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鲍锋延军平孙虎
关键词:退耕还林
基于可公度方法的川滇地区地震趋势研究被引量:93
2006年
川滇地区为我国大陆最显著的强震活动区域,地震活动频繁。在对川滇地区强震灾害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应用三元、四元、五元可公度法分别预测了该地区下(几)次可能发生强震的趋势,以便能更好地配合防震减灾工作。
龙小霞延军平孙虎王祖正
关键词:地震可公度
陕甘宁地区气候变化空间结构被引量:8
2009年
根据陕甘宁地区35年来(1971-2005),39个测站的气象资料,运用线性回归法,聚类分析法,5年滑动平均法等方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软件,分析该地区的气候变化趋势,比较该地区39个县的气候变化空间结构特点以及致灾效应。结果表明:陕甘宁地区暖干化趋势明显;全区有6个增温中心(定边靖边,神木,正宁,西峰,延安和同心)和4个干旱中心(延长宜川,甘泉富县,吴堡,和子长);气候变化导致该地区原本恶化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劣,灾害出现的频率增加,持续的时间延长,强度增大,最后导致人们的生活更加的贫困。
闫军辉刘冬梅延军平
关键词:气候变化空间结构
区域经济互动发展主要类型及实施对策被引量:6
2006年
区域经济互动发展按性质、类型和功能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性质上分为行政手段下的初级互动、市场行为下的中级互动及市场和行政相结合的高级互动,类型上分为政治互动、政策与战略互动、智力互动、资源互动及逆互动,功能上分为上下互动、内外互动和功能互动。要实现区域经济“双赢”发展,应充分挖掘增长极“领头羊”辐射效应,逐步完善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体系,加速生产力梯度转移的制度创新,完善集聚人力资本的人才激励机制。
张红娟延军平周立花刘晓琼徐小玲
关键词:互动发展双赢
1950年以来汾河水沙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08年
利用汾河河津水文站1950年以来的水文资料,应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汾河水沙的季节及年际变化规律,并且对人类活动导致的年径流变化影响进行了估算。研究表明,汾河流域水沙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年内不均匀系数有明显上升趋势,且越到近期稳定程度越低。水沙的年际变化剧烈,且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年径流基本都是枯水时段。应用累积滤波器对汾河水沙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汾河流域水沙均呈减少趋势,且泥沙变化幅度大于径流变化。通过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及对天然径流的还原分析表明,径流变化趋势在1964年发生明显偏离,从多年平均值来看,人类活动导致的径流减少量占径流减少总量的75.912%,人类活动是汾河流域径流减少的主要因素。
原志华延军平刘宇峰
关键词:水沙变化
秦岭南麓贫困山区经济与生态“双赢”互动模式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秦岭南麓贫困山区商南县自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以来,森林覆盖率达到52.7%,增加了1.5个百分点,林草覆盖率增加了4.6个百分点,但经济增长速度始终比较缓慢。为进一步了解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农村经济及退耕户带来的受益情况,以实地抽样调研为依据,通过对该县生态建设基本情况的深入调查,在初步掌握调查户普遍反映的主要问题基础上,依据该地区实际情况,提出了商南县生态与经济“双赢”互动模式,并对生态与经济互动途径提出了相关建议。
张红娟延军平张志民周立花刘晓琼徐小玲
关键词:退耕还林生态建设互动模式
基于国际经验的西部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互动途径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本文在分析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和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西部农村贫困和产业落后等影响经济、生态的制约因素,提出了西部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互动的一些有效途径,以期对最终实现西部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双赢有所启示。
陈锋延军平
关键词:生态建设循环经济
关中中部近10a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区域响应分析--以咸阳市为例被引量:3
2009年
通过分析关中中部典型地区-咸阳近十年来的典型井的地下水逐月数据,采用平均值法,回归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等方法发现咸阳近十年来降水呈缓慢增加的趋势,而气温则是在1998年后比较稳定而有降低的趋势,说明关中中部气候有湿润的迹象。分别研究咸阳市不同地貌区地下水的变化情况,发现渭河阶地区地下水在十年中呈明显的线型下降趋势,降水对它的影响并不明显;黄土台原区地下水位呈波动下降的趋势,水位的下降与降水量基本呈正相关,但在降水突变年,地下水位的变化具有滞后性,一般在下一年才体现出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下水位在2003年以前下降斜率很大,明显大于降水的下降斜率,2003年后水位有所回升,但2006年又开始下降。地下水下降导致本区出现多处漏斗区;产生了11处地裂缝;并且地下水硬度与矿化度明显升高,水质变坏。分析认为人为因素是本区地下水下降的主导因素,应该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
孙亚军延军平李强金锭
关键词:地下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