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10Z224)

作品数:12 被引量:277H指数:9
相关作者:马新明姬兴杰熊淑萍黄元仿杨晓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泰山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土壤
  • 4篇肥料
  • 3篇养分
  • 3篇土壤养分
  • 3篇肥料类型
  • 2篇养分含量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生产函数
  • 2篇土壤微生物
  • 2篇农用
  • 2篇农用地
  • 2篇自然质量
  • 2篇微生物
  • 2篇微生物数量
  • 2篇柯布
  • 2篇旱稻
  • 2篇不同肥料
  • 1篇道格拉斯
  • 1篇道格拉斯生产...
  • 1篇地统计

机构

  • 11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河北农业大学
  • 4篇河南农业大学
  • 3篇泰山学院
  • 3篇北京市土肥工...
  • 2篇国际水稻研究...
  • 2篇河南省气象科...
  • 1篇山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湖南省气象科...

作者

  • 4篇杨晓光
  • 4篇高如泰
  • 4篇熊淑萍
  • 4篇姬兴杰
  • 4篇马新明
  • 4篇黄元仿
  • 3篇李春明
  • 3篇冯利平
  • 3篇王丽
  • 3篇庞圣杰
  • 2篇王化琪
  • 2篇任慧勤
  • 2篇杨颖颖
  • 2篇薛昌颖
  • 1篇胡跃高
  • 1篇邓伟
  • 1篇黄晚华
  • 1篇柴旭荣
  • 1篇闫伟兄
  • 1篇莫志鸿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新疆农垦经济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0篇2008
  • 2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肥料处理对土壤铵态氮时空变化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8
2008年
采用等氮技术进行原状土柱法试验,设置单施尿素(N)、有机肥(OM)和尿素与有机肥配施(N+OM)3个处理,研究了不同肥料处理对土壤铵态氮含量的时空变化以及小麦产量、地上部氮含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处理下在同深度剖面上在各个时期土壤铵态氮含量分布较均匀。不同肥料处理下,1.2m土体中铵态氮总含量均在抽穗期出现最大值,在拔节期出现最小值。其中,在越冬期和拔节期表现为尿素>配施>有机肥,在抽穗期和扬花期表现为有机肥>配施>尿素,在灌浆盛期表现为配施>尿素>有机肥,在成熟期表现为有机肥>尿素>配施。小麦全生育期总含量表现为以尿素最高、配施次之、有机肥最低,分别为186.6、184.1和183.3mg·kg-1,但其差别不显著。有机肥处理土壤剖面上NH4+-N含量整体变幅较大,其次为配施和尿素处理。在3种不同肥料处理下地上部每柱总氮含量顺序为配施>尿素>有机肥。配施处理的在叶片、叶鞘和茎秆中的氮含量均低于尿素和有机肥处理,在颖壳中的氮素含量配施的低于有机肥处理而高于尿素处理。在配施处理下的籽粒氮含量最高,分别是尿素和有机肥处理的1.12和1.26倍。尿素、有机肥和配施处理下的氮收获指数分别为73.09%、70.70%和75.84%。在配施的处理下,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均高于尿素和有机肥处理,并且产量比尿素和有机肥处理提高了6.2%和11.3%。综合考虑小麦产量、品质与生态环境效益,3种肥料处理以尿素与有机肥配施为最佳。
熊淑萍姬兴杰李春明杨颖颖马新明黄克磊
关键词:肥料处理铵态氮
水稻模型ORYZA2000在湖南双季稻区的验证与适应性评价被引量:29
2011年
校准与验证水稻生长模型ORYZA2000,为模型本地化、区域化研究应用提供依据。采用湖南双季稻区作物田间观测数据,结合栽培管理措施、土壤以及同期逐日气象数据等资料对ORYZA2000进行参数校正,调试确定了早稻、晚稻有代表性品种的作物参数;利用独立的数据资料,对双季稻生育期、叶面积指数、生物量、产量等指标的模拟结果进行了详细地验证与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模型对双季稻品种的生育期模拟较好,开花期和成熟期的相对模拟误差为1—2d;早稻和晚稻叶面积指数的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均为24%,地上部总生物量、绿叶生物量、茎生物量和穗生物量的NRMSE值分别为18%、22%、22%、24%和19%、24%、28%、28%,产量的NRMSE值分别为11%和16%。校验的作物参数反映了湖南早稻和晚稻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参数值合理、有效。通过校准作物参数,ORYZA2000可较为准确地模拟双季稻生长发育及其生物量的动态累积过程,适应性较强,能够应用于双季稻生产。
莫志鸿冯利平邹海平王靖黄晚华杨晓光
关键词:双季稻
不同肥料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全氮时空变化的影响被引量:24
2008年
采用等氮技术及原状土柱法研究了尿素(N)、有机肥(OM)和尿素与有机肥配施处理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全氮含量时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肥料处理的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配施〉有机肥〉尿素。同一土层的细菌数量以越冬期最大;真菌数量以抽穗期最大;放线菌数量则随小麦生育期推进逐渐增加,成熟期达最大值。不同生育时期20-40cm土层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最大,0~20cm次之,40~120cm随着土壤深度增加逐渐减少。随小麦生育期推进,3种处理0~20cm土层全氮含量逐渐减少。配施处理土壤剖面全氮含量整体变幅较大,其次为有机肥和尿素处理。小麦全生育期各处理0~20cm和0—40cm土层中的全氮量占0—120cm土层全氮总量的比例均表现为配施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除尿素处理拔节期的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有机肥处理扬花期的放线菌和灌浆期细菌数量与土壤全氮含量相关性不显著外,各处理各生育期微生物数量与全氮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姬兴杰杨颖颖熊淑萍李春明马新明刘晓迎
关键词:肥料类型土壤微生物数量全氮
基于PSR框架的农用地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被引量:9
2009年
为了对农用地质量进行全面、精确地评价,实现农用地的可持续利用,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引入"压力-状态-响应(Press-State-Response,PSR)"框架构建农用地质量指标体系,并在ArcGIS软件支持下进行农用地综合质量评价。分析发现东北部和中部山前地带自然状态质量最高,压力相对较小,响应措施得当,农用地综合质量高,有利于农用地持续利用;南部和东部平原区自然状态质量较高,但由于压力过大,响应水平不高,不利于农用地持续利用;北部山区压力较小,但状态质量和投入水平都较低,需采取有效的响应措施以改善农用地综合质量。
王丽黄元仿庞圣杰
关键词:农用地质量指标体系
果园土壤养分动态的分析——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
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探讨25五年来,种植业结构变化对果园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园种植面积从1980年的6217.76 hm发展到2005年的13 369.26 hm,占农用地面积的52.2%。园地氮、磷(P...
孔祥银高如泰何跃东任慧勤陈清黄元仿贾小红
关键词:土壤养分
文献传递
农用地生产力影响因素定量研究——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
2008年
以北京市平谷区的农用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以单位面积上农户的资本、劳动投入及土地自然质量为自变量,以总产值为因变量,分别建立果园、大田和菜地的生产函数,对影响土地生产力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投入要素对农用地生产力的重要性是不同的,生产者应根据各要素的重要程度对有限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方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王丽庞圣杰黄元仿
关键词:自然质量
紫花苜蓿光合生产与干物质积累模拟模型研究被引量:19
2007年
依据紫花苜蓿生物学特性,通过田间试验和广泛收集资料,构建了紫花苜蓿光合生产与干物质积累模拟模型。该模型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叶面积消长、干物质积累、同化物分配和产量形成等过程,考虑了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计算得到紫花苜蓿不同生育时期的干物质转换系数(β)和同化物分配分配系数[C(d)i],确定了主要紫花苜蓿品种的光合参数(a和Pmax)。分别利用北京和太原不同年份和不同品种的试验资料对地上部生物量、产量和叶面积指数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对叶面积动态、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模拟效果较好,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茎和叶生物量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8、0.95、0.96和0.88(n=20),产量均方差(RMSE)为103kghm-2,相对均方差(NRMSE)为2.1%(n=102)。模型不仅具有较强的机理性,而且有较好的拟合性。
朱玉洁冯利平易鹏杨晓光胡跃高
关键词:紫花苜蓿光合生产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
农用地生产力影响因素定量研究——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被引量:3
2008年
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具体的农用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以单位面积上农户的资本、劳动投入及土地自然质量为自变量,以总产值为因变量,分别建立果园、大田和菜地的生产函数,对影响土地生产力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投入要素对农用地生产力的重要性是不同的,生产者应根据各要素的重要程度对有限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方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王丽庞圣杰黄元仿
关键词:自然质量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应用ORYZA2000模型制定北京地区旱稻优化灌溉制度被引量:14
2008年
通过优化灌溉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是推行节水农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模型验证的基础上,利用ORYZA2000模型和多年气象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不同降水年型条件下旱稻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与灌溉定额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制定不同降水年型和产量水平的北京地区旱稻优化灌溉制度。结果表明:当灌溉定额达到一定水平后,最高产量趋于不变。干旱和平水年型条件下旱稻均有较大的增产潜力,灌溉定额为300~500mm可增产约3000kg/hm2;丰水年型灌溉定额为250mm时可增产1000kg/hm2。70%、80%和90%产量潜力3个产量水平的最优灌溉制度分别需要保持根层土壤相对含水率在67%、73%和83%左右,灌水定额不宜过高,以50~60mm为宜。灌溉次数和灌溉定额随产量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并取决于实际的降水情况:干旱年型3个产量水平的灌溉次数为3~8次;平水年型为2~5次;丰水年型为1~5次。水分利用效率变化范围为0.92~1.28g/kg,受各年型降水量影响灌溉水水分利用效率变化在1.61~7.76g/kg之间,丰水年型的灌溉水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平水年型和干旱年型。80%产量潜力水平时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不同年型灌溉定额在98~239mm之间,灌溉次数为2~5次。
薛昌颖杨晓光邓伟张秋平闫伟兄王化琪B.A.M.Bouman
关键词:旱稻水分利用效率优化灌溉制度
种植结构变化对粮田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
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探讨25年来种植业结构变化对粮田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谷区的粮田种植体系中氮磷钾肥的投入比例明显不平衡,氮素投入过量,磷素基本持平略有盈余,而钾素投入严重不足。粮田种植体系土壤有机质含量...
梁金凤高如泰任慧勤贾小红陈清黄元仿
关键词:土壤养分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