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9251009001000006)

作品数:12 被引量:66H指数:6
相关作者:张海燕陈易明曾国勋林锦涂文英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莞理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电气工程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5篇纳米
  • 2篇导热
  • 2篇电化学
  • 2篇热导率
  • 2篇热膨胀
  • 2篇热膨胀系数
  • 2篇热稳定
  • 2篇热稳定性
  • 2篇微波
  • 2篇复合材料
  • 2篇
  • 2篇复合材
  • 1篇导热复合材料
  • 1篇导热性能
  • 1篇电池
  • 1篇电磁
  • 1篇电磁参数
  • 1篇电弧法
  • 1篇电化学性能
  • 1篇电化学阻抗

机构

  • 12篇广东工业大学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东莞理工学院

作者

  • 12篇张海燕
  • 4篇陈易明
  • 4篇曾国勋
  • 3篇林锦
  • 2篇李娟
  • 2篇贺春华
  • 2篇涂文英
  • 2篇杨振大
  • 2篇熊旋
  • 1篇曹晓国
  • 1篇王佳
  • 1篇吴起白
  • 1篇叶剑
  • 1篇曾志峰
  • 1篇王文广
  • 1篇胡丽
  • 1篇廖荣
  • 1篇董俭
  • 1篇杜磊
  • 1篇陈雨婷

传媒

  • 2篇人工晶体学报
  • 2篇复合材料学报
  • 1篇陶瓷学报
  • 1篇电源技术
  • 1篇功能材料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航空材料学报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中国测试
  • 1篇应用物理

年份

  • 1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多壁碳管结构变化对其复合材料微波性能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不同温度热处理纳米多壁碳管,研究纳米多壁碳管结构变化对相应复合材料的微波特性的影响。采用拉曼光谱分析表征纳米多壁碳管热处理前后的结构变化;测试纳米多壁碳管/石蜡复合材料在0.5~6GH介电谱。结果显示,热处理温度≤1000℃,纳米多壁碳管的ID/IG值基本不变,相应复合材料的复介电常数大致相等且吸波性能基本相同;热处理温度>1000℃,ID/IG值明显减小,内部结构发生重排,纳米多壁碳管平均晶粒尺寸增大,相应的纳米多壁碳管复合材料的复介电常数无论实部还是虚部均明显下降,微波吸收峰向高频移动。通过热处理控制纳米多壁碳管的ID/IG值和平均晶粒尺寸,可以调整纳米多壁碳管复合材料的微波介电谱,达到调整纳米多壁碳管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特性的目的。
曾国勋张海燕陈易明熊旋
关键词:介电谱拉曼谱
多层石墨/硅树脂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被引量:22
2013年
以硅树脂为基体材料,多层石墨为导热填料,采用旋转搅拌球磨法制备了多层石墨/硅树脂导热复合材料,研究了填料对多层石墨/硅树脂复合材料热导率、热膨胀系数(CTE)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层石墨在硅树脂中分散性良好。多层石墨/硅树脂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随多层石墨填充量的增加而增大,填充质量分数为45%时,热导率达到2.26W.(m.K)-1,超过此值之后热导率开始下降。随着填料的增加,多层石墨/硅树脂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减小。与纯硅树脂相比,多层石墨/硅树脂复合材料热稳定性高。相同填充量下多层石墨/硅树脂比SiC/硅树脂、AlN/硅树脂的热导率高得多,这说明径厚比大的片状填料更易形成有效接触和导热网链。
涂文英张海燕林锦李春辉
关键词:热导率热稳定性热膨胀系数导热复合材料
碳包覆镍纳米微粒的吸波性能研究
2013年
用直流碳弧法,在氩气氛下烧制碳包覆镍纳米微粒。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AV3618测得碳包覆镍纳米微粒在1~18GHz的电磁参数,分析材料电磁性能。结果显示,由于碳包覆镍纳米微粒的碳层与镍核的特殊结构,使得阻抗匹配良好,而测试的磁导率参数表明,碳包覆镍纳米微粒复合材料在5~10GHz和13GHz存在损耗峰,这可能是由纳米颗粒表面各向异性,表面能的增加导致的自然共振引起的。模拟测试表明2mm厚碳包覆镍纳米微粒复合材料在13Ghz时的微波吸收效果可以达到?30dB,当厚度增加到3和4mm厚时,峰值增加到?63dB,但是对应频段却向低频转移,分别为5.2和8.2GHz。模拟计算显示,碳包覆镍纳米微粒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微波吸收性能,尤其对高频段微波具有更好的吸收性能。
杨振大张海燕曾国勋徐军军
关键词:电弧法电磁参数吸波性能
核壳型ATO/空心玻璃微珠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热反射性能被引量:7
2013年
采用水浆混合烧结法——空心玻璃微珠与SnO2、Sb2O3微纳粉水浆混合并在530℃烧结,制备核壳型结构ATO/空心玻璃微珠复合材料,作为彩色热反射材料。激光粒度分析仪测试水浆中氧化物的粒度分布;SEM、XRD分析表征复合材料的结构特点;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测试该种材料制成的有机硅涂层近、中红外反射率。结果显示,水浆中粒度为0.6μm以下的氧化物,约占总量的93%;530℃烧结后,Sb2O3与SnO2合成ATO,包覆在空心玻璃微珠表面,形成厚度约600nm的壳层;在800~2100nm近红外波段,由复合材料制成的有机硅涂层反射率是50%~41%;在5~12μm红外波段,涂层的吸收率超过90%,预示该复合材料有较高的红外辐射率,可作为一种彩色凉颜料。
曾国勋张海燕陈易明熊旋
关键词:ATO空心玻璃微珠热反射
正极材料LiNi_(1/3)Co_(1/3)Mn_(1/3)O_2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013年
以柠檬酸为络合剂,乙二醇为交联剂,通过Pechini法制备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恒流充放电测试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850℃下保温6 h合成出的LiNi1/3Co1/3Mn1/3O2具有最佳的层状结构和纳米级的一次均匀颗粒,且该条件下由LiNi1/3Co1/3Mn1/3O2/碳纳米管(质量比为90∶5)作为正极复合材料制作的电池电化学性能最佳。在2.5-4.5 V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0.2 C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19.6 mAh/g,倍率性能佳,在1 C下充放电首次比容量为158.7 mAh/g,且循环性能优良,在60次循环以后,容量保持率为91.25%。
胡丽贺春华张海燕叶剑李娟
关键词:正极材料LINI1CNTS
碳包铝纳米粒子填充硅橡胶制备散热复合材料被引量:8
2011年
以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为基胶,碳包铝(C-Al)纳米粒子为填料,采用机械混炼法制备了散热用C-Al/硅橡胶复合材料。采用SEM研究了C-Al纳米粒子在硅橡胶中的分散情况;并研究了填料对复合材料热导率、热膨胀系数(CTE)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Al纳米粒子在硅橡胶中分散性良好;C-Al/硅橡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随C-Al填充量的增加而增大,填充体积分数超过50%时热导率开始下降,C-Al适宜用量为总体积的50%;随着填料的增加,复合材料CTE减小。TGA分析表明,填充C-Al纳米粉体的复合材料热稳定性高于未填充硅橡胶。
林锦张海燕洪浩群涂文英
关键词:热导率热稳定性热膨胀系数
负极材料Li_4Ti_5O_(12)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利用纳米二氧化钛(P25)粉为钛源,Li2CO3为锂源,采用固相法及高能球磨法制备亚微米级尖晶石Li4Ti5O12。将Li4Ti5O12与碳纳米管(CNTs)制备成复合电极作为工作电极与锂片组成电池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通过SEM,XRD等表征材料形貌、结构及粒径分布,通过充放电测试表征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800℃合成温度及8 h合成时间制备条件下可以得到小尺寸且颗粒均匀的亚微米晶体Li4Ti5O12,且合成的产物电化学性能最佳。在800℃及8 h合成条件下,产物首次充放电容量分别为188.0 mAh/g和189.1 mAh/g,首次充放效率为99.4%,且具有良好的可逆性。
李娟贺春华张海燕曾志峰
关键词:负极材料LI4TI5O12高能球磨固相法电化学性能
碳纳米复合对电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被引量:9
2010年
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Cs)碳对电极中添加多壁碳纳米管,制作碳纳米复合对电极。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复合电极中碳纳米管对I3?/I?氧化还原行为的影响。采用电化学阻抗谱表征,比较纳米炭黑、石墨鳞片、碳纳米管、纳米炭黑-纳米碳管复合材料对碳电极/电解质界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纳米碳管后,电极的催化还原电位降低,电流密度增大;碳纳米管的加入使电极表面催化活性点增多,碳电极与电解液的界面电势差减少。光伏性能测试表明,添加10%(质量分数)的碳纳米管的DSCs的开路电压提高了17.9%,短路电流提高了24.1%,填充因子提高了14.4%。
林嘉鹏张海燕陈易明魏爱香刘传标陈雨婷
关键词:光电材料染料敏化电化学阻抗谱
光反射干涉谱新方法测试薄膜厚度和光学常数被引量:2
2013年
依据测量薄膜和光之间相互作用可确定薄膜特性的原理,并基于光反射干涉谱与德国最新研发薄膜分析软件SCOUT的新方法可测量已知或未知材料的多层薄膜厚度及其折射率n、消光系数k。通过实际测试证明:该方法可测试单晶硅、玻璃、ITO玻璃基底上沉积薄膜的厚度,样品基本不需要特别准备,对样品无破坏性,测试精准。理论上可以测量所有透光或半透光薄膜的厚度和光学常数,操作非常简便,适合于镀膜行业的在线检测和实时监控,且SCOUT软件在多层膜及多种材料的研发、制备等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廖荣张海燕杨铁铮谈锬范宇王道然
关键词:薄膜厚度折射率消光系数
微波固相剥离制备石墨烯及其纳米流体的稳定性被引量:6
2014年
利用简便快捷的微波固相剥离法将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剥离成石墨烯(Microwave reduced graphene oxide,MRGO),并将得到的石墨烯通过超声分散于不同的基液中。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透射电镜(TEM)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对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表征,发现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氧化石墨烯上的大部分含氧官能团得到去除。采用UV-vis,Zeta电位和沉淀物照片捕捉研究了pH值、超声时间和基液对石墨烯纳米流体稳定性的影响,发现经超声粉碎30min的石墨烯纳米流体能够保持均匀稳定达到一个月。此外,还分析了不同质量分数石墨烯-H2O纳米流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导热系数,结果表明:石墨烯-H2O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浓度的增大而提高,60℃时,质量分数为0.1%的石墨烯-H2O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相对于基液提高了64%。
冯明张海燕林锦陈粤王文广
关键词:石墨烯微波纳米流体稳定性导热性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