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1CFX005)
- 作品数:6 被引量:65H指数:4
- 相关作者:刘国涛孙瑛于杰刘呈庆史佩钊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环境保护局山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论绿色产业的特征被引量:7
- 2003年
- 本文阐述了把握绿色产业的特征,有利于科学地界定绿色产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 刘国涛张金智史佩钊
-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环保产业循环经济产业生态化
- 国内区际绿色贸易壁垒的合法性探讨被引量:10
- 2004年
- 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双重性 ,既对自由贸易有一定的阻碍性 ,某些情况下这种“阻碍”又是合法的 ,有利于保护环境 ,促进技术进步。在国内区际贸易中依法采用绿色贸易壁垒是可行的 。
- 刘国涛
- 关键词:国内贸易绿色贸易壁垒区际贸易环境标志制度绿色包装制度
- 绿色产业与绿色产业法被引量:22
- 2005年
- 环境保护产业化是环保工作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环保产业、环境产业、绿色产业等概念的研究与应用日趋增多。就环境法学而言,界定一个适应环保产业发展的相关概念,并研究其相关法制的构建与发展是十分必要的。绿色产业与绿色产业法研究正是这一思路的具体落实。
- 刘国涛
- 关键词:循环经济环境法环保产业
- 生态城市建设的法制保障被引量:3
- 2007年
- 生态城市是指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源、信息高效利用,基础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它是技术和自然的充分融合。能使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城市是一种在城市生态环境综合平衡制约下的城市发展模式,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性。生态城市不仅包含了塑造城市外在形象的内容.还包含了生态文化在公众中的普及和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调整。总之,“生态城市”概念的核心内容是体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保护之间的和谐。寻求建立一种良性循环的发展新秩序。由此可见,生态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程。需要各种条件的支持,其中,法律则是生态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的制度保障。
- 黄晓林
- 关键词:生态城市建设法制保障人与自然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生态良性循环城市生态环境
- 环境污染中的利益保护被引量:3
- 2005年
- 环境公益应主要依靠公权体系维护,私人可通过公益诉讼督促公权的行使。环境私益不宜通过“民事公诉”的手段维护。“小额多数”环境私益的保护应主要解决“搭便车”问题。在完善群体诉讼制度的同时,也应从利益衡量的角度尊重私权自治。
- 刘国涛
- 关键词:私益公权民事公诉群体诉讼私权搭便车
-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建设研究被引量:21
- 2003年
- 建立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是促进我国企业实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讨论了上市公司环境信息的披露范围、披露形式、周期安排等规范选择问题,并就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运行管理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将引导上市公司建立环境信誉,促进我国的环境管理走上科学化、系统化和信息化的轨道。
- 刘呈庆孙瑛于杰
- 关键词: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上市公司环境管理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