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skgt2011)

作品数:3 被引量:34H指数:1
相关作者:李怡周维东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主题

  • 2篇学史
  • 2篇文学
  • 2篇文学史
  • 2篇民国
  • 1篇当代作家
  • 1篇赵尔丰
  • 1篇史表
  • 1篇作家
  • 1篇小说
  • 1篇历史表现
  • 1篇历史小说
  • 1篇民国机制
  • 1篇民国时期
  • 1篇兼及
  • 1篇《大波》
  • 1篇答问

机构

  • 3篇四川大学

作者

  • 3篇李怡
  • 1篇周维东

传媒

  • 1篇文艺争鸣
  • 1篇当代文坛
  • 1篇重庆广播电视...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民国时期的巴蜀湮没文学
2012年
在近现代历史上,来自四川与重庆的文学发展对整个中国文学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对民国时期巴蜀湮没文学进行研究,可以突破知识的区域阻隔,使文学史书写能够摆脱既有框架的束缚;避免历史破坏性力量(如战争)的干扰,发现重要作家被"遗忘"的声音和书写痕迹;修复和还原那些行将消失的珍贵档案材料,为现代文学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李怡
关键词:民国文学史
文学的“民国机制”答问被引量:34
2012年
文学的“民国机制”是什么 周维东:我注意到,最近有一些学者提出了“民国文学史”研究的问题,例如张福贵先生、丁帆先生、汤溢泽先生等等。而在这些“文学史”重新书写的呼声中,您似乎更专注于一个新的概念的阐述和运用,这就是文学的“民国机制”。您能否说明一下,究竟什么是文学的“民国机制”呢?
李怡周维东
关键词:文学史民国答问
历史如何“小说”——再论李劼人《大波》兼及魏继新《辛亥风云路》
2011年
具有'华阳国志'治史传统的巴蜀知识分子保持了对历史的独特兴味,前有'现代'的李劼人,后有'当代'的魏继新两者相提并论或许仅仅因为他们都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李劼人的文学史成就广获肯定的时候将当代作家魏继新一并讨论也许未必恰当,至少对于迫切等待学界意见的魏继新本人是一种相当的冒险。
李怡
关键词:历史表现历史小说当代作家赵尔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