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12B050600026)

作品数:12 被引量:64H指数:5
相关作者:邓伟民魏秋实谭新孙伟珊邵玉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纽约州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骨质
  • 9篇骨质疏松
  • 4篇振动
  • 4篇去势大鼠
  • 4篇机械振动
  • 4篇骨密度
  • 3篇绝经
  • 3篇绝经后
  • 3篇绝经后骨质疏...
  • 3篇激素
  • 3篇骨质疏松大鼠
  • 2篇血液
  • 2篇血液流变
  • 2篇受体
  • 2篇去势
  • 2篇骨质疏松患者
  • 2篇骨质疏松症
  • 1篇代谢
  • 1篇蛋白
  • 1篇对照临床研究

机构

  • 11篇广州军区广州...
  • 4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纽约州立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2篇邓伟民
  • 8篇魏秋实
  • 6篇邵玉
  • 6篇孙伟珊
  • 6篇谭新
  • 5篇陈现红
  • 3篇王海彬
  • 2篇钱云峰
  • 2篇黄莉
  • 2篇钦逸仙
  • 2篇戴杰
  • 1篇唐红宇
  • 1篇姜冰洁
  • 1篇何伟
  • 1篇邱建利
  • 1篇刘坚
  • 1篇李子祺
  • 1篇江晓兵
  • 1篇霍少川
  • 1篇黄伟毅

传媒

  • 4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生命科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华南国防医学...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华保健医学...
  • 1篇中华骨质疏松...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4
  • 3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DEXA检测机械振动干预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脂肪含量变化
2017年
目的观察机械振动干预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脂肪含量变化情况。方法随机选择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60例,分为阿仑膦酸钠组(ALN组)、机械振动组(WBV组),两组均给予抗骨质疏松基础治疗,ALN组每周口服阿仑膦酸钠70 mg,WBV组采用JUVENT 1000振动治疗仪治疗。入组时、治疗6个月后使用DEXA骨密度仪对两组全身脂肪含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WBV组治疗后全身脂肪含量(包括左侧股骨、正位脊柱)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N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全身脂肪含量、左侧股骨脂肪含量、正位脊柱脂肪含量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振动能降低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全身脂肪含量,改善其肌肉骨骼功能。
戴杰陈现红邓伟民钦逸仙
关键词:机械振动绝经后骨质疏松脂肪含量
机械振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机械振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2月~2015年10月就诊于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医院康复理疗科及骨质疏松门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60例,分为阿仑膦酸钠组(ALN组)和机械振动组(WBV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抗骨质疏松基础治疗,分别于入组时、治疗6个月后测定骨密度。结果WBV组治疗6个月后L1~L4、左股骨颈、左股骨上端、Ward's三角、左股骨大粗隆BMD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其中Ward's三角BMD变化率最大(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N组治疗6个月后L1~L4、左股骨颈、左股骨上端、左股骨大粗隆BMD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其中L1~L4 BMD变化率最大(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Ward's三角BMD虽有增加,但治疗前后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WBV组左股骨(颈、上端、大粗隆)、Ward's三角的变化率均高于ALN组,而ALN组腰椎BMD变化率要高于WBV组。结论阿仑膦酸钠能明显增加腰椎骨密度;而机械振动对股骨、髋部骨密度提升明显,其中Ward's三角可以作为机械振动治疗指征和疗效判定指标;机械振动尤其适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治疗。
戴杰陈现红邓伟民钦逸仙
关键词:机械振动绝经后骨质疏松骨密度
激素相关核受体及其辅助激活因子与骨质疏松症被引量:5
2013年
核受体是一类在生物体内分布广泛、成员众多的转录因子,参与体内亲脂激素、维生素、脂质和其他细胞内信号的转录过程。核受体与相应的配体及其辅助因子相互作用,调控众多靶基因的表达,在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细胞分化及体内许多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探讨激素相关核受体及其辅助激活因子与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通过检索有关激素核受体、核受体辅助因子的功能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阐明了激素相关核受体(ER、AR、ERRα、PPARγ)及其辅助激活因子(SRC-1、SRC-2)在骨骼发育中的重要作用,而核受体辅助激活因子SRC-3、PGC-1α可能参与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但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深入研究SRC-3、PGC-1α在骨代谢中的作用,将为我们深入了解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魏秋实黄莉邓伟民
关键词:核受体骨质疏松
绝经后妇女血清OPN水平与骨密度及骨转换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研究绝经后女性血清骨桥蛋白(OPN)水平与骨密度(BMD)、骨标志物的关系,探索OPN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5名绝经后女性进行研究,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腰1-4及左股骨颈BMD,测定血中I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25羟维生素D、甲状旁腺素、OPN、骨钙素(OC)、钙(Ca)和磷(P)。结果 1骨质疏松组血清OPN水平明显高于骨量减少和正常组(F=0.118,P=0.000);2血清OPN水平与BMD(腰1-4,左股骨颈)、血Ca显著负相关,与年龄、β-CTX、OC显著正相关(P均<0.0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左股骨颈骨密度(B,-11.971;SE,2.383;标准系数,-0.402;P=0.000)、血钙(B,-6.696;SE,2.383;标准系数,-0.225;P=0.006)是OPN水平独立预测因子。结论高血清OPN水平与低BMD、高β-CTX水平及钙缺乏相关,该结果丰富了现有的临床证据,为防治PMOP提供了新的思路。
陈思敏邓伟民魏秋实谭新孙伟珊邵玉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骨桥蛋白骨密度
不同途径摄取糖皮质激素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生物活性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摄取糖皮质激素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 48只5个月龄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口服激素组、肌注激素组,每组16只。分别于应用激素后9和12周,每组随机抽取8只麻醉后取左股骨检测骨密度(BMD);第12周结束后取右股骨,无菌下取骨髓培养BMSCs,MTT检测细胞增殖,AKP活性检测成骨能力,油红O染色观察成脂能力。结果激素干预9周后,口服组和肌注组股骨BMD低于正常组(P<0.05),口服组和肌注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口服组和肌注组股骨BMD继续下降,肌注组BMD下降更明显。口服组与肌注组大鼠BMSCs早期增殖能力及AKP活性比正常组高,口服组最高;分化中后期增殖能力和AKP活性比正常组低,脂滴比正常组多,肌注组更明显。结论长期口服与肌注激素均能引起骨量丢失,肌注组更明显。应用激素后大鼠BMSCs增殖与成骨能力比正常大鼠弱,肌注激素大鼠BMSCs成脂能力比口服组强,说明不同途径摄取激素造成大鼠不同程度骨量丢失可能与其对BMSCs分化方向的影响程度有关。
魏秋实邓伟民何伟王海彬唐红宇江晓兵李子祺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骨髓基质干细胞生物活性骨密度
机械振动对骨内细胞效应基础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4年
机械振动为一种非侵入性的物理预防和治疗方法,能改善骨代谢状况和微观结构,抑制骨吸收,增强骨形成。骨细胞为感测机械应力载荷的细胞,既能探测骨加强、减弱以及修复微骨折的需要,也能探测骨小管内液体与循环激素变化。机械信号传导通过Wnt信号通路影响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RANKL信号,限制破骨细胞形成,促进成骨细胞分化。本文就机械振动对骨内细胞效应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戴杰陈现红邓伟民
关键词:机械振动骨质疏松细胞效应
青年男性血清25羟维生素D、PTH水平与区域骨密度的关系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青年男性维生素D、PTH状态及其与区域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5月-2012年8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门诊部体检的60名广州青年男性志愿受试者,年龄18~44岁。评估血清25(OH)D、PTH水平,并分析血清25(OH)D、PTH与骨转换指标和区域骨密度(BMD)的相关性。结果 46.7%的青年男性血清25(OH)D水平>30 ng/mL,53.3%低于30 ng/mL,5%低于20 ng/mL。血清25(OH)D水平与年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变量分析显示血清25(OH)D水平与PTH负相关(r=-0.264,P=0.042),与β-Crosslaps负相关(r=-0.257,P=0.047)。血清25(OH)D水平、PTH与L1-4以及单个腰椎L1、L2、L3、L4的BMD无相关性。股骨大转子BMD与血清25(OH)D正相关(r=0.271,P=0.040),校正年龄、BMI和骨生化指标后,正相关性更加明显(r=0.319,P=0.02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ALP与全腰、L1、L3、L4椎BMD相关,BMI、PINP与L2椎BMD相关,BMI、25(OH)D与全髋、大转子BMD相关。结论青年男性广泛存在血清25(OH)D不足状态,血清25(OH)D水平与股骨大转子BMD明显正相关,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对维持大转子区域的骨量至关重要。
钱云峰邓伟民刘坚魏秋实孙伟珊陈现红黄伟毅邵玉谭新姜冰洁
关键词:青年男性25羟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
补肾健脾化瘀方对去势大鼠股骨骨髓ERRα和PGC-1α 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化瘀方对去势大鼠股骨骨髓组织中雌激素相关受体α(ERRα)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协同刺激因子-1α(PGC-1α)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7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补肾健脾化瘀方)、阿伦膦酸钠组。治疗12w后,小动物双能X线检测左侧股骨骨密度,HE染色观察胫骨近端骨形态,QPCR检测骨髓组织中ERRα、PGC-1αmRNA表达水平检测。结果模型组骨密度低于假手术组(P<0.05);中药组与阿伦膦酸钠组骨密度高于模型组(P<0.05),而假手术组、中药组与阿伦膦酸钠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骨髓组织中ERRαmRNA表达水平上升(P<0.05),PGC-1α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5)。予以药物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骨髓组织中ERRα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5),PGC-1αmRNA表达水平上升(P<0.05);而阿伦膦酸钠组骨髓组织中ERRα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1),PGC-1αmRNA表达水平虽呈现增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补肾健脾化瘀方可能是通过提高骨髓组织中PGC-1αmRNA表达水平,降低ERRαmRNA表达水平,从而提高去势大鼠骨密度。
邓伟民魏秋实谭新王海彬孙伟珊邵玉
关键词:去势大鼠
补肾健脾化瘀方对去势骨质疏松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化瘀方对去势骨质疏松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30只7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福美加组。治疗8周后,收集左侧股骨和全血分别行骨矿含量(BMC)、骨密度(BMD)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模型组BMC和BMD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与福美加组BMD高于模型组和中药低剂量组(P<0.05),而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与福美加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模型组200/s、30/s、3/s、TK、IR、EPT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中药高剂量组200/s、30/s、3/s、TK、IR、EPT低于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和福美加组(P<0.05);TK、IR、EPT与BMD呈负直线关系。结论:去势大鼠存在血流变异常,且部分指标可能与BMD有关,补肾健脾化瘀方可改善血流变异常状态,提高BMC和BMD。
魏秋实邓伟民王海彬孙伟珊霍少川邵玉谭新
关键词:去势大鼠骨质疏松血液流变学
福美加对去势骨质疏松大鼠血脂代谢指标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福美加(阿仑膦酸钠维生素D3)对去势骨质疏松大鼠血脂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18只7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福美加组。治疗8周后,收集左侧股骨和血清分别行骨矿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血脂代谢指标检测。结果模型组的骨矿含量和骨密度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福美加组之间均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模型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胆固醇(cholesterol,CH)高于对照组和福美加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于对照组和福美加组(P<0.05),对照组与福美加组之间均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去势大鼠存在血脂代谢异常,福美加可改善血脂代谢异常状态,提高骨矿含量和骨密度。
钱云峰孙伟珊魏秋实谭新邵玉邓伟民
关键词:去势大鼠骨质疏松血脂代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