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2011A080802002) 作品数:4 被引量:14 H指数:2 相关作者: 孙东成 黄书 徐鹏 陈德海 更多>> 相关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 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化学工程 更多>>
1,4-二羟基丁烷-2-磺酸钠基磺酸型PUD膜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012年 以自制1,4-二羟基丁烷-2-磺酸钠为亲水单体,聚己二酸己二醇新戊二醇酯(PHNA)、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1,4-丁二醇(BDO)和乙二胺(EDA)为原料,采用丙酮法合成了固含量超过50%的PUD(聚氨酯分散体)。研究结果表明:PUD胶膜的断裂伸长率超过1 500%、最大拉伸强度为47.3 MPa,具有高强度、高弹性之特点;PUD胶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起始分解温度超过280℃,490℃完全分解)和耐水性(吸水率低于10%)。 黄书 孙东成关键词:聚氨酯分散体 1,4-二羟基丁烷-2-磺酸钠的合成及其在聚氨酯离子聚合物合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1,4-丁烯二醇和亚硫酸氢钠反应合成了1,4-二羟基丁烷-2-磺酸钠,经甲醇/水混合溶剂提纯,产率90%以上。红外光谱(FT-IR)、核磁氢谱(1H-NMR)和碳谱(13C-NMR)证实了产物的结构,并对其物理性质(如熔点)和其在水、丙酮、甲醇等中的溶解性进行了测试。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物质的量比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3 h,亚硫酸氢钠与1,4-丁烯二醇的物质的量比为1.2∶1是合成1,4-二羟基丁烷-2-磺酸钠的最佳反应条件。以1,4-二羟基丁烷-2-磺酸钠为含离子的单体,聚己二酸己二醇新戊二醇酯(PHNA)、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乙二胺(EDA)、1,4-丁二醇(BDO)为原料,采用丙酮法合成了聚氨酯离子聚合物,红外光谱证实了其结构。拉伸测试表明聚氨酯离子聚合物拉伸强度达41.3 MPa,断裂伸长率为1 700%;聚氨酯离子聚合物分散后对分散体的基本性能进行测试,结果显示ζ电位为-53.85 mV,说明分散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固含量为50.6%,黏度320 mPa.s,说明聚氨酯分散体具有高固含量、低黏度的特征。 黄书 孙东成关键词:聚氨酯 离子聚合物 分散体 室温自交联功能单体N,N′-二双丙酮丙酰胺基乙二胺的合成与应用 被引量:2 2013年 利用乙二胺与双丙酮丙烯酰胺间的Michael加成反应合成了含酮羰基的新型扩链剂N,N′-二双丙酮丙酰胺基乙二胺,用1 H NMR和13 C MNR证实了结构。聚己二酸新戊二醇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预聚后加入N,N′-二双丙酮丙酰胺基乙二胺扩链得到含酮聚氨酯预聚物,预聚物经分散、乙二胺扩链后得到聚氨酯分散体。研究了含酮扩链剂用量对分散体及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N,N′-二双丙酮丙酰胺基乙二胺的增加,聚氨酯分散体的粒径增大、黏度减小。己二酸二酰肼交联后能明显提高WPU胶膜的力学性能。 陈德海 孙东成关键词:室温自交联 聚氨酯分散体 醛酮树脂改性的阴/非离子型聚氨酯分散体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8 2014年 以二羟甲基丁酸(DMBA)、二羟基聚氧乙烯醚作亲水单体,醛酮树脂(KFR)、聚己二酸新戊二醇酯(PNA)、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主要原料,采用预聚体法合成了阴/非离子型聚氨酯分散体(PUD)。研究表明,PUD的ζ电位均大于-30 mV,具有良好的乳液稳定性,阴/非离子型PUD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和更好的钙离子稳定性。亲水基团含量(HGC)的增加,阴/非离子摩尔比、醛酮树脂用量、NCO/OH摩尔比的减少使胶粒平均粒径减小,乳液黏度增大。醛酮树脂改性PUD粒径呈现双峰分布。透射电镜显示分散体胶粒呈球形结构。醛酮树脂改性的PUD配制成水性涂料后,涂膜铅笔硬度可达4H,且涂膜具有优异的附着力、柔韧性和耐水性。 徐鹏 孙东成关键词:聚氨酯 分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