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2010]1)

作品数:6 被引量:43H指数:4
相关作者:李颖李逊吴伙燕何朝辉曹石金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糖尿病大鼠
  • 2篇骨质
  • 2篇骨质疏松
  • 2篇骨质疏松症
  • 2篇骨骼肌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瘤性
  • 1篇动脉瘤性蛛网...
  • 1篇动物
  • 1篇胸腰椎
  • 1篇胸腰椎爆裂
  • 1篇胸腰椎爆裂性...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管造影术
  • 1篇氧化酶
  • 1篇氧化应激

机构

  • 4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广州医学院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南昌大学第二...
  • 1篇遵义医学院附...
  • 1篇云南省第一人...

作者

  • 2篇白波
  • 2篇鲁雄兵
  • 2篇何永忠
  • 2篇黄宏兴
  • 2篇曹石金
  • 2篇何朝辉
  • 2篇吴伙燕
  • 2篇李逊
  • 2篇李颖
  • 1篇钱希颖
  • 1篇王高峰
  • 1篇金立德
  • 1篇覃建朴
  • 1篇曹广如
  • 1篇洪孙权
  • 1篇刘庆浩
  • 1篇张姝江
  • 1篇王翀
  • 1篇陶维华
  • 1篇赵建华

传媒

  • 2篇系统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广东医学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2
  • 2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补肾健脾方对骨质疏松骨骼肌线粒体氧化应激的影响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方对骨质疏松骨骼肌线粒体氧化应激的调控作用。方法:6月龄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雌激素组、中药组和空白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收集肌肉组织进行线粒体通透转换孔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活性检测。结果:在线粒体通透转换孔活性比较方面,雌激素组、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细胞色素C氧化酶比较方面,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模型组在上述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雌激素表现出对线粒体氧化应激功能的调控能力,因此认为以骨骼肌作为药物靶点治疗骨质疏松症是可能实现的。而中药尽管在实验中均没有出现阳性结果,但数值表明仍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李颖白波黄宏兴吴伙燕王高峰刘庆浩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骨骼肌线粒体氧化应激补肾健脾方
糖尿病大鼠膀胱结构与功能的改变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膀胱结构与功能的改变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8周龄雄性SD大鼠腹腔内注射1%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的动物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后者采用STZ诱导,制备糖尿病模型。STZ诱导8周后将两组大鼠放入代谢笼中收集24 h尿量,随后进行在体充盈性膀胱测压检查评估膀胱功能。实验完毕后取膀胱组织标本,病理切片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膀胱逼尿肌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血糖明显升高,体重明显减轻,24 h尿量和膀胱湿重显著增加;充盈性膀胱测压检查结果显示糖尿病大鼠膀胱容量、单次排尿量和剩余尿量明显增加,收缩力代偿性升高,排尿效率显著降低;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可见糖尿病组大鼠组膀胱逼尿肌肌束排列紊乱,结构松散,肌束断裂。结论糖尿病组大鼠早期即可出现膀胱逼尿肌形态学和功能的改变,提示对糖尿病性膀胱病患者应尽早积极治疗以控制病情进展。
曹石金何朝辉李逊鲁雄兵何永忠
关键词:糖尿病大鼠膀胱病逼尿肌
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制备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探讨理想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采用单次腹腔注射65 mg/kg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SD大鼠1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结果建模3 d后测血糖均高于16.7 mmol/L。持续观察8周,血糖值始终在建模初期高血糖水平上波动,未见转复,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胰腺HE染色符合糖尿病动物的病理学变化。结论采用腹腔单次注射65 mg/kg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具有建模方法简便、用药量小,药物毒性低,胰岛B细胞损害特异性高等优点,可应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研究的各个领域。
曹石金何朝辉李逊鲁雄兵何永忠
关键词:糖尿病动物链脲佐菌素
骨骼肌线粒体通透转换孔在骨质疏松症中的变化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观察骨骼肌线粒体通透转换孔(MPTP)的变化,探讨骨骼肌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选择因腰椎间盘突出或者腰椎管狭窄症行手术治疗的女性骨质疏松患者13例,另选同时期需上述手术治疗的女性非骨质疏松患者13例。于术中收集肌肉组织,提取骨骼肌线粒体,进行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和MPTP的活性检测,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MPTP活性变化的比较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线粒体COX的活性比较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PTP与COX的相关分析中,MPTP的A比值与COX的活性呈正相关(r=0.405,P〈0.05)。结论骨质疏松骨骼肌的MPTP的通透性高于非骨质疏松,而COX的活性对MPTP的通透性有重要影响,揭示只要维持COX的活性,就能有效控制MPTP的变化,从而有效防治细胞的过早衰老。
李颖白波吴伙燕黄宏兴黄红张姝江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骨骼肌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
CTA辅助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超早期治疗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CTA辅助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超早期治疗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2011年7月—2015年11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在超早期共治疗12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先行64排双源螺旋CT扫描并三维重建,证实有颅内动脉瘤后即在24 h内全麻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结果出院时预后良好92例(71.88%),预后差32例(25.00%),死亡4例(3.12%)。结论 CTA辅助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超早期治疗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钱希颖陶维华金立德赵建华洪孙权
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椎管椎体内植骨空洞形成原因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并结合经椎管伤椎体内植骨成形术后伤椎体内空洞的发生率、位置、大小及其愈合情况,探讨植骨吸收空洞发生的形成原因。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12月间61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结合经椎管椎体内植骨成形术后14-26个月返院取出内固定患者伤椎进行CT扫描+三维重建,其中T11椎6例、T12椎21例、L1椎29例、L2椎5例。统计伤椎植骨空洞形成的发生率,观察空洞的位置、大小及其愈合情况。结果 61例植骨吸收空洞发生率93.44%,空洞主要位于伤椎椎体前上部。结论其形成可能与椎体伤后局部血运、损伤程度、植骨密度及植骨材料、自身松质骨特性、椎体区域性骨密度分布差异、椎体所受压应力分布差异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伤椎植骨空洞形成的发生率高,但近期对内固定和伤椎畸形矫正度无明显影响。
覃建朴王翀曹广如敖俊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