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卫生厅指导性科研课题(Z201001)

作品数:6 被引量:59H指数:3
相关作者:李军韩亚萍蒋龙凤董莉陈念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指导性科研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肝炎
  • 3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乙型肝炎E抗...
  • 2篇受体
  • 2篇树突
  • 2篇树突状
  • 2篇树突状细胞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TOLL样受...
  • 2篇HBEAG
  • 1篇单个核细胞
  • 1篇毒性
  • 1篇信号
  • 1篇信号转导
  • 1篇信号转导通路

机构

  • 6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李军
  • 5篇韩亚萍
  • 4篇蒋龙凤
  • 3篇陈念
  • 3篇董莉
  • 3篇党旖旎
  • 2篇谢发仁
  • 2篇刘艳
  • 2篇刘源
  • 2篇吴玉英
  • 2篇黄祖瑚
  • 2篇刘波
  • 2篇徐庆庆
  • 1篇严友德
  • 1篇周东辉
  • 1篇李爽
  • 1篇孔练花
  • 1篇翁亚丽
  • 1篇张冬月
  • 1篇黄相瑚

传媒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放射免疫学杂...

年份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乙型肝炎e抗原、s抗原对Toll样受体及共刺激分子表达的调控和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e抗原、s抗原(HBeAg、HBsAg)对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oll样受体(TLRs)和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用HBeAg、HBsAg、空质粒以及卵清蛋白(OVA)作为无关蛋白刺激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刺激组CD14+细胞TLR2、TLR4、CD86、PD-L1的表达水平。结果:健康人PBMC经HBeAg或HBsAg刺激后,CD14+细胞表面TLR2、TLR4的表达明显低于未刺激组(P<0.05),CD14+细胞PD-L1的表达则明显增高(P<0.05);HBeAg刺激后同时可见CD14+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86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2)。结论 HBeAg和HBsAg通过上调单核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下调CD14+单个核细胞表面TLR2、TLR4和共刺激分子CD86的表达,削弱机体固有免疫系统的应答能力,降低启动特异性免疫的活化信号,从而导致免疫清除逃避。因此,HBeAg和HBsAg可能是促进HBV感染慢性化的重要因素。
徐庆庆韩亚萍蒋龙凤刘艳吴玉英党旖旎李军
关键词:E抗原S抗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
HBeAg对健康人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表面TLR2和PD-L1表达水平的影响
2013年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对健康人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表面Toll样受体2(TLR 2)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乙肝病毒感染慢性化过程中HBeAg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Ficoll分离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将第7天的细胞分成三组,分别为HBeAg刺激组、OVA无关蛋白对照组和未刺激组,经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c+细胞表面TLR 2以及PD-L1的表达水平。结果:健康人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经过HBeAg刺激9 h后,CD11c+细胞表面TLR 2的表达水平较未刺激组以及OVA无关蛋白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同时可见CD11c+细胞表面PD-L1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结论:HBeAg可以下调DCs表面TLR 2受体的表达,并上调其表面负性调节因子PD-L1的表达。HBV可通过HBeAg作用于抗原递呈细胞相关表面受体,从而影响了其正常功能,并最终影响免疫系统对病毒的清除作用,导致乙肝病毒感染的慢性化。
吴玉英韩亚萍谢发仁刘艳党旖旎李军
关键词:乙型肝炎E抗原树突状细胞TOLL样受体2程序性死亡配体-1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特异性核心抗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频率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 动态观察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外周血HBcAg18-27表位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血清ALT、HBV DNA、HBsAg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HBV特异性CTL频率的消长在病毒清除以及肝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选取AHB、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根据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0201结果分为两组:HLA-A0201阳性患者作为HBV特异性CTL检测组、HLA-A0201阴性患者作为特异性抗原表位对照组.用HLA-A0201限制性表位HBcAg18-27五聚体复合物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动态定量检测外周血中HBV特异性CTL频率和T、B淋巴细胞与自然杀伤细胞(NK)和NKT淋巴细胞;以速率法检测血清ALT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水平; Abbott微粒子化学发光技术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或中位数(P25-P75)描述,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两种计量指标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AHB患者入院第1、2、3周外周血HBcAg表位特异性CTL频率分别为2.11%(0.20%~3.64%)、3.56%(1.05%~5.91%)、2.03%(0.33%~3.58%),高于入院第4、5、6周的0.99%(0.12%~2.16%)、0.29%(0.05%~0.76%)、0.39%(0.05%~0.46%),也显著高于CHB的0.11%(0.06%~0.29%),z值分别为-3.258,-4.041,-3.259,P值均<0.01.AHB患者HBcAg表位特异性CTL峰值延迟于血清HBV DNA、HBsAg和ALT等指标的峰值;在AHB患者中,HBcAg表位特异性CTL高频率患者的血清HBsAg消失时间早于CTL频率较低的患者[(1.75±1.04)周与(4.33±3.51)周,t=-2.018,P<0.05].CD3+CD8+T淋巴细胞频率的峰值出现在入院后第2周,并与HBcAg表位特异性CTL峰值相重叠,两者动态变化规律呈相关性(r=0.420,P<0.01).AHB患者早期外周血NK、NKT淋巴细胞数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CHB患者,但随着病情好转而逐渐恢复,AHB患者外周血NK细胞数量变化与HBc
李军韩亚萍刘波刘源陈念董莉严友德蒋龙凤黄祖瑚
Toll样受体信号转导对树突状细胞活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目前已知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是介导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在机体抗感染、抗肿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s)是一类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可识别入侵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e patterns,PAMPs),通过招募接头蛋白、活化蛋白激酶和激活转录因子进行信号传导,从而引起效应细胞的活化和促炎因子的释放。不同亚型的DCs分布有不同的TLRs,多种TLRs可识别外来入侵的病原体成分,发挥重要的免疫学作用:诱导DCs分化成熟,摄取递呈抗原,促进DCs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发挥作用。在炎症、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等疾病状态下,DCs表面TLRs的表达上调或下调,并且存在功能障碍,可影响DCs的分化成熟,导致其功能低下,这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TLRs及其信号通路对树突状细胞的活化及功能的影响。
党旖旎李军
关键词:TOLL样受体树突状细胞信号转导通路
HBeAg导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失衡被引量:30
2013年
目的探讨HBeAg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以重组的HBeAg体外刺激CHB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PBMC,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其刺激前后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并观察HBeAg对CHB患者PBMC表面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PD)1及其配体(PD—L)l表达的影响。两组间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IPD—I/PD—L1表达水平与HBVDNA拷贝数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HBeAg刺激后可使HBeAg阴性CHB患者和健康志愿者CD3+CD4+T淋巴细胞内干扰素(IFN)Y表达水平(0.17%±0.08%与0.17%±0.04%)明显低于未刺激组(0.30%±0.16%与0.32%±0.12%),t值分别为-2.382和-4.190,P值均〈0.01;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明显高于未刺激组(HBeAg阴性CHB患者的t值分别为2.504,3.583和4.324,健康志愿者t值分别为3.542,6.246和5.273,P值均〈0.01)。HBeAg刺激PBMC后,HBeAg阴性CHB患者和健康志愿者CD14+细胞表面PD—L1表达水平分别为13.02%±4.98%和3.10%±2.47%,明显高于未刺激组的5.89%±1.56%和0.97%±0.83%,t值分别为4.815和3.454,P值均〈0.05。基础状态下在HBeAg阳性CHB患者外周血中,CD3+CD4+T淋巴细胞内IFNY表达水平为0.23%±0.09%,明显低于HBeAg阴性CHB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0.34%±0.15%和0.35%±0.09%(t=-3.177,P〈0.01;t=-4.541,P〈0.01);而IL-4表达水平为0.39%±0.16%,明显高于HBeAg阴性CHB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0.26%±0.12%和0.23%±0.12%,t值分别为3.382和4.393,P值均〈0.01。基础状态下在HBeAg阳性CHB患者外周血中,CD3+T淋巴细胞表面PD-1和PD—L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BeAg阴性CHB患者及健康志愿者(P值均〈0.01),CD14+T淋巴细胞�
韩亚萍李军蒋龙凤徐庆庆刘波董莉陈念孔练花谢发仁黄相瑚
关键词:肝炎肝炎E抗原白细胞介素-10干扰素Γ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特点被引量:22
2012年
目的观察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不同病程阶段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特点,探讨其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江苏省人民医院2011年5—7月SFTS患者12例,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按照临床预后分为痊愈组(9例)和死亡组(3例)。32名健康对照者均为南京市中心血站健康献血者。采用流式细胞术动态定量检测健康对照者及SFTS患者在不同病程阶段外周血中CD3+即T细胞总数、CD4+即辅助性T细胞(Th细胞)、CD8+即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以及CD3-CD16+CD56+即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表达水平,同时分析其与肝功能、血清酶学、WBC和PLT的关系。SFFS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各淋巴细胞亚群计数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5例以下小样本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SFTS痊愈组患者在病毒感染早期,Th/Tc比值倒置,外周血中Th细胞在病程第5天(d5)、d7、d9数量分别为(740.9±6.4)、(836.2±272.3)、(1083.6±319.7)个/μ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的(1351.4±295.1)个/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83、-4.235、-2.145,P均〈0.05);外周血中Tc细胞在病程d7、d9、d11、d13、d15数量分别为(1006.3±356.5)、(1166.4±242.4)、(1102.4±245.9)、(991.3±205.1)、(886.5±154.5)个/μ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690.1±194.8)个/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12、5.661、4.574、3.874、2.382,P均〈0.05)。至病程d9开始NK细胞明显下降;伴随细胞亚群的异常变化,患者外周血WBC和PLT计数显著下降,血清ALT、AST和LDH、CK等均明显高于正常范围,并随着CD4+细胞计数增加和淋巴细胞亚群恢复正常,大�
韩亚萍周东辉翁亚丽董莉陈念张冬月刘源蒋龙凤李爽黄祖瑚李军
关键词:发热血小板减少布尼亚病毒科感染淋巴细胞亚群流式细胞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