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13DFA61260)

作品数:9 被引量:112H指数:6
相关作者:高立洪韦秀丽李平蒋滔刘科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西安工程大学重庆凯锐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厌氧
  • 6篇厌氧发酵
  • 4篇沼气
  • 3篇玉米秸
  • 3篇玉米秸秆
  • 3篇沼液
  • 3篇猪粪
  • 3篇秸秆
  • 2篇牛粪
  • 1篇性能比较
  • 1篇厌氧消化
  • 1篇养殖
  • 1篇英文
  • 1篇玉米秆
  • 1篇三峡库区
  • 1篇渗滤
  • 1篇土壤
  • 1篇土壤类型
  • 1篇农作
  • 1篇农作物

机构

  • 7篇重庆市农业科...
  • 2篇西安工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重庆凯锐农业...

作者

  • 7篇韦秀丽
  • 7篇高立洪
  • 5篇李平
  • 4篇刘科
  • 4篇蒋滔
  • 2篇闫志英
  • 2篇李海红
  • 1篇刘晓风
  • 1篇李萍
  • 1篇杨玉鹏
  • 1篇任桂英
  • 1篇龙翰威
  • 1篇徐进
  • 1篇翟逸
  • 1篇张彬
  • 1篇敬廷桃
  • 1篇杨小玲
  • 1篇常华

传媒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沼气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Agricu...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陕西科技大学...

年份

  • 3篇2017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不同原料厌氧发酵及其微生物种群的研究被引量:23
2015年
使用PCR-DGGE技术,对以鸡粪、猪粪、牛粪、秸秆为发酵原料的发酵体系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在发酵不同时间取样,进行了日产甲烷量、日产甲烷浓度的变化分析和DGGE分析.结果表明,日产甲烷量整体趋势为猪粪>鸡粪>秸秆>牛粪,日平均产甲烷量分别为2.67、2.24、0.99、0.49L;猪粪、鸡粪、秸秆的日产甲烷浓度在整个发酵周期大多可维持在50%以上,牛粪的日产甲烷浓度大部分时间低于30%;细菌的优势菌群有拟杆菌属(Bacteroidetes)、密螺旋体属(Treponema)、厌氧绳菌科(Anaerolineaceae)等,新增优势菌群有梭菌属(Clostridium)、脱硫叶菌属(Desulfobulbus)、毛螺旋菌科(Lachnospiraceae)、醋弧菌属(Acetivibrio);古菌的优势菌群有甲烷鬃菌属(Methanosaeta)、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甲烷八叠球菌目(Methanosarcinales),新增优势菌群有斯氏甲烷球菌属(Methanosphaera stadtmanae).
李海红巴琦玥闫志英刘晓风
关键词:鸡粪猪粪牛粪厌氧发酵PCR-DGGE
粪秆混合厌氧发酵渗滤床工艺的消化性能被引量:1
2017年
以玉米秸秆-牛粪为原料,利用自行设计的渗滤床反应器(Leach bed reactors),对比研究了渗透液回流喷淋时间、喷淋量、发酵温度及粪秆比4因素对原料物能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结束后罐内物料的TS浓度在13%~15%之间,属于高浓度发酵范畴;9样品产气峰值出现在发酵后的10~14 d,物能转化率排序为L6>L2>L9>L7>L1>L8>L4>L5>L3;TS产气率相对较高的共同特点主要为35℃中温、较高的渗滤液回流量以及较高的粪秆比。通过TS产气率的直观分析,4因素对实验结果影响大小排序分别为发酵温度>粪秆比>喷淋量>喷淋时间间隔,得到的最佳工况参数为喷淋时间间隔2 h、喷淋量4 L、发酵温度35℃、粪秆比1∶1,此条件下得到的平均TS产气率为(98.4±3.5)mL·g^(-1)。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发酵温度、粪秆比及喷淋量对产气结果影响极显著,为控制渗滤床发酵工艺的主要参数。
韦秀丽蒋滔李平刘科高立洪郑吉澍董毛村
关键词:玉米秸秆牛粪高浓度发酵沼液
猪粪与玉米秸秆混合中温发酵产气效果被引量:22
2014年
以猪粪及碱液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为原料,在恒温35℃和料液总固体质量分数为5%的条件下,以实验室内培养的不产气厌氧活性污泥为接种物,研究猪粪与玉米秸秆不同配比(干物质比分别为1∶3、1∶2、1∶1、2∶1、3∶1和0∶1(单一猪粪))混合发酵对产气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35℃条件下,猪粪与玉米秸秆以2∶1配比的累积产气量最大,为15 157 mL;其次是1∶1样品,累积产气量为15 088 mL。但甲烷产量最高为1∶1样品,56 d共产甲烷9 137 mL,甲烷气占总产气量的60.6%。通过对发酵过程中pH及COD的测定,证明经碱液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能与猪粪混合稳定发酵,发酵前后厌氧消化液中COD的降解率可达50%以上。进一步研究分析得出,将玉米秸秆和猪粪按一定比例混合发酵不仅可以缩短发酵周期、提高产气速率,而且可以大幅提升原料的产气潜力。
张彬蒋滔高立洪韦秀丽刘科杨小玲
关键词:猪粪玉米秆厌氧发酵沼气
总固体浓度对猪粪中温连续厌氧发酵的影响被引量:10
2017年
以猪粪为原料,在中温(35℃)连续厌氧发酵的条件下,研究总固体浓度(TS)对产甲烷的影响.采用5L自制厌氧发酵装置,设置总固体浓度分别为4%、6%、8%、10%、12%进行连续厌氧发酵实验,以日产甲烷量、日产甲烷浓度、氨氮和挥发酸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随着TS浓度的递增,日平均产甲烷量分别为2.38L、3.80L、2.35L、2.68L、2.04L;产甲烷浓度均维持在56%左右,只有TS浓度为12%时低于50%;挥发性脂肪酸(VFA)的浓度与TS呈正比,且TS浓度大于6%时,丁酸和乙酸会在系统内累积,抑制产甲烷菌的活动.综合各项指标,当TS浓度为6%时,厌氧发酵体系运行最稳定,产气性能最好.
常华李海红闫志英
关键词:猪粪厌氧发酵甲烷
不同作物、土壤类型和灌溉方式对沼液消纳能力的影响研究(英文)被引量:4
2015年
分别采用盆栽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作物,土壤类型和灌溉方式对沼液消纳能力的影响。当种植作物为青贮玉米、甜高粱和白菜时,紫色土可消纳的沼液量分别为57、157.5和34.5 thm2,而黄壤中可消纳的沼液量为70.5、157.5和40.5 t/hm2。在紫色土中,当种植作物为白菜时,漫灌和喷灌条件下每亩可分别消纳沼液2.4和1.8 t。不同的作物种类、土壤类型及灌溉模式均对沼液的田间消纳具有一定影响。
高立洪李平韦秀丽翟逸
关键词:农作物土壤类型灌溉方式
三峡库区规模化养殖分布及粪污处理利用技术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以三峡库区15个区县2011年畜禽养殖数据为基础,研究了库区规模化养殖场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并总结了养殖粪污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经分析可得,库区畜禽规模化养殖绝大部分是中小规模养殖。此外,还研究提出了畜禽粪污处理利用的8种技术模式,并针对不同养殖规模及养殖种类,给出了技术模式选择建议,为库区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利用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减少库区农业面源污染。
韦秀丽高立洪徐进姚宗路敬廷桃
关键词:三峡库区规模化养殖粪污处理沼气
重庆丘陵山区沼气集中供气运行与管理模式探讨被引量:2
2017年
随着沼气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生物质能源开发的高度重视,寻找出一种新的农村沼气建设运行模式,实现统一建池、集中供气、统一管理,将沼气用于农村居民照明、取暖、加热、甚至发电,使农户用上清洁廉价的沼气能源,对减少农民生活支出、提高生活水平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重庆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工程集中居住点建设,提出四种农村集中供气典型模式,同时从实际建设、运行角度出发,分析了农村沼气集中供气推广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依此提出了相关对策措施。
刘科唐宁高立洪韦秀丽李平杨玉鹏张均
关键词:沼气集中供气
餐厨垃圾与玉米秸秆混合中温发酵产气效果模拟被引量:25
2015年
在恒温35℃和料液中ω(总固体)为5%的条件下,以农村餐厨垃圾及碱液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为原料,以实验室内培养的不产气厌氧活性污泥为接种物,研究餐厨垃圾与玉米秸秆不同配比(干物质质量比分别为1∶3、1∶2、1∶1、2∶1、3∶1和1∶0)混合发酵对产气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餐厨垃圾与玉米秸秆以1∶2配比的处理CH4累积产量最大,平均为12 741 m L,挥发性固体(VS)CH4产率为299.9 m L·g-1。对发酵过程中p H值的测定结果表明,餐厨垃圾与玉米秸秆混合厌氧消化可以提高厌氧消化系统的缓冲性和稳定性。修正的冈珀茨模型(Gompertz)能较好地拟合餐厨垃圾-玉米秸秆混合发酵产CH4过程,并且伴随秸秆比率的提高,发酵延滞期和周期逐渐缩短。因此,在餐厨垃圾中加入秸秆可有效提高餐厨垃圾厌氧消化的产气率和生物降解效率。
蒋滔李平任桂英高立洪韦秀丽刘科李萍向远勇
关键词:餐厨垃圾玉米秸秆厌氧发酵CH4
不同预处理方式下水稻秸秆厌氧消化性能比较被引量:24
2015年
以水稻秸秆为原料,在恒温35℃和料液总固体质量分数为5%的条件下,以实验室内培养的不产气厌氧活性污泥为接种物,研究了稀碱水解、尿素氨化、生物酶解以及沼液预处理4种不同方式对秸秆厌氧发酵物能转化率、发酵周期、失重率以及木质纤维含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1.5%NaOH及6d生物预处理可明显改善水稻秸秆干物质(totalsolid,TS)产气率,较空白分别提高44.0%和44.6%。0.4%低质量分数尿素预处理无法有效改善水稻秸秆的甲烷转化率,但通过调节C/N比可明显缩短发酵周期。与其他3种预处理相比,沼液预处理在提高秸秆物能转化率、缩短产气周期方面均有优势,其TS产气率达到333.9mL/g,TS产甲烷率达到180.7mL/g,分别较空白提高27.9%和21.2%。通过对厌氧发酵前后稻秆木质纤维含量比较分析,产气率与失重率有一定的关联,1.5%NaOH处理样品发酵后纤维素、半纤维素损失最大,但沼液中高浓度的COD增加了后续处理的难度。因此秸秆沼气工程预处理方式的选择不仅需要考虑产气率的提升,也要顾及沼液后续处理等问题。沼液预处理可能成为今后水稻秸秆沼气工程较理想的方式。
李平龙翰威高立洪韦秀丽蒋滔刘科董毛村
关键词:厌氧发酵沼气NAOH沼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