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4CB117213)

作品数:7 被引量:164H指数:6
相关作者:刘章雄邱丽娟常汝镇关荣霞李英慧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大豆
  • 5篇SSR
  • 3篇种质
  • 3篇抗性
  • 2篇新种质
  • 2篇品系
  • 2篇线虫
  • 2篇基因
  • 2篇胞囊
  • 2篇胞囊线虫
  • 2篇SSR标记
  • 1篇等位
  • 1篇等位变异
  • 1篇新品系
  • 1篇性基因
  • 1篇锈病
  • 1篇遗传多样性分...
  • 1篇遗传多样性评...
  • 1篇育成
  • 1篇育成品种

机构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河南省农业科...
  • 2篇黑龙江省农业...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作者

  • 6篇邱丽娟
  • 6篇刘章雄
  • 5篇关荣霞
  • 5篇常汝镇
  • 3篇李英慧
  • 2篇袁翠平
  • 2篇周新安
  • 2篇李卫东
  • 2篇王丽侠
  • 2篇卢为国
  • 1篇付亚书
  • 1篇曲延英
  • 1篇杨光宇
  • 1篇姜成喜
  • 1篇黎裕
  • 1篇周国安
  • 1篇朱保葛
  • 1篇王建康
  • 1篇郭勇
  • 1篇鄂文弟

传媒

  • 5篇作物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十五”大豆创新种质和1963—1995年间育成品种的SSR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1
2007年
对22份"十五"攻关培育的创新种质和22份大豆育成品种进行了24个SSR标记的分析比较,目的是在分子水平上阐明创新种质的遗传结构特点,为拓宽我国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基础及亲本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24个SSR位点共检测出231个等位变异,其中15.8%(36个等位变异)为创新种质所特有,特别是在与大豆胞囊线虫紧密连锁的Satt309位点上验证了一个我国独有的等位变异。结合UPGMA和Model-based聚类结果,将创新种质和育成品种分为4组,第Ⅰ组由13份来自东北和山西的创新种质组成;第Ⅱ组由8份来自东北的育成品种组成;第Ⅲ组由8份来自黄淮海和南方的大豆种质组成,其中创新种质和育成品种各为4份;第Ⅳ组由4份育成品种组成,分别来自吉林、黑龙江、河南和山西。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国外种质和野生大豆创造的创新种质丰富了东北地区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因此,应加强利用国外种质、我国栽培大豆地方品种和野生大豆等优异资源,在创造优异大豆新种质的同时,拓宽我国大豆的遗传基础。
李英慧刘燕关荣霞魏淑红杨光宇周新安张孟臣杨春燕朱保葛李卫东刘学义徐冉孙君明朱申龙赵团结刘章雄常汝镇邱丽娟
关键词:创新种质育成品种SSR标记
大豆锈病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7年
综述了大豆锈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寄主、病原生物学特性、生理小种分化,病害流行、抗锈资源鉴定、抗锈遗传、抗锈育种和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今后大豆锈病研究的方向。
单志慧周新安
关键词:大豆锈病抗性机制生理小种
国外种质拓宽中国大百品种遗传基础的SSR标记分析被引量:15
2006年
利用系谱追踪与SSR(simplesequencerepeats)标记分析了大豆品种绥农14号和合丰25号的遗传组成,旨在揭示国外种质在拓宽中国大豆优良品种遗传基础的贡献,为有效利用国外种质培育大豆优良品种提供依据.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日本种质十胜长叶和美国种质Amsoy作亲本育成的、包括绥农14号和合丰25号在内的中国大豆品种与其系谱中其他品种存在明显差异.与其他祖先亲本相比,十胜长叶与绥农14号或合丰25号有较大的亲本系数,Amsoy与绥农14号有较大的亲本系数.绥农14号和合丰25号的遗传相似性高达60.58%,在20个LG中,以I,L和C2这3个LG上相似的染色体片段较长.在两个国外种质特有SSR变异位点中,Amsoy有5个传递给绥农14号,十胜长叶有3个传递给绥农14号.SSR标记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发现,十胜长叶的satt513与百粒重显著相关,Amsoy的satt192,satt545与油份显著相关,satt499与百粒重相关,推测与国外SSR特有等位变异相关的优异性状经合丰25号传给绥农14号在我国大豆品种改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秦君陈维元关荣霞姜成喜李英惠付亚书刘章雄张孟臣常汝镇邱丽娟
关键词:大豆系谱SSR
大豆抗SCN4新种质的SSR标记辅助抗性基因选择研究
培育抗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对减少因 SCN 给大豆生产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 Hartwig×晋1261,Hartwig×晋1265...
袁翠平卢为国李英慧李卫东刘章雄关荣霞常汝镇邱丽娟
关键词:大豆品系胞囊线虫抗性SSR
文献传递
大豆抗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新品系SSR标记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培育抗病品种是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病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利用130个SSR标记对26份抗SCN4号生理小种(SCN4)新品系和15份感病品系进行基因型分析,旨在明确抗病品系与SCN4抗性相关联的SSR标记,提出抗性基因分子标记鉴定方法,以提高抗病品系在育种中的利用效率。研究表明,Hartwig与晋品系亲本具有不同的SCN4抗病基因,其遗传相似系数为0.362。与抗性显著关联的22个SSR位点分布在11个连锁群(LG),推测LGD1b上分布的SSR标记附近存在1个新的SCN4抗病基因;而Satt684、Sat_230、Sat_222、Satt615和Satt231位点,来自亲本Hartwig等位基因与抗病相关联,而来自晋品系的等位基因与感病相关联,在Sat_400、Satt329和Satt557等其他17个SSR位点,来自Hartwig等位基因与感病相关联,来自晋品系亲本的等位基因与抗病相关联。利用非连锁不平衡SSR标记Satt684和Sat_400可对供试品系进行有效的抗性辅助选择。
袁翠平卢为国刘章雄李英慧李卫东关荣霞常汝镇邱丽娟
关键词:大豆品系胞囊线虫抗性SSR
中国作物新基因发掘:现状、挑战与展望被引量:26
2011年
作物新基因发掘是实现作物种质资源向基因资源转变和作物分子育种的基础。本文对中国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和油菜等主要作物基因发掘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和评述,总结出近10年来中国科学家在作物基因发掘研究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包括:(1)创制出一批具有特色的基因发掘材料,包括基于中国作物遗传多样性的核心种质、基于优异资源的遗传分离群体和基于人工诱变的突变体等;(2)基因发掘技术和方法有所突破,尤其是建立了针对不同基因特点整合各种技术的基因发掘技术、改进了基因/QTL的生物统计算法等,提高了基因发掘的效率;(3)作物重要性状基因/QTL的标记定位已成为作物常规遗传研究方法,初步定位了一批抗病虫、抗逆、优质、养分高效、高产相关基因/QTL,其中,有500多个基因已精细定位;(4)以水稻为代表的作物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在国际上受到瞩目,在主要作物中已克隆了300多个基因,其中,在目标作物中验证的重要性状基因数超过70个。目前,国际作物基因发掘正朝高效化、规模化及实用化方向发展,中国作物基因发掘也在这些方面有所创新。然而,与国际作物基因发掘研究相比还存在差距,中国作物基因发掘的数量和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作物分子育种的需求,具体表现为不同作物基因发掘研究进展不平衡、发掘基因的数量还相对有限、已发掘的基因中具有重大利用价值的基因不多等。针对中国基因发掘面临的问题和世界各国以及跨国生物技术公司争夺基因的巨大挑战,作者提出了中国作物基因发掘应重点提高基因发掘效率,开展重要基因克隆及基因的价值评估,加强以生物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基因发掘策略。
邱丽娟郭勇黎裕王晓波周国安刘章雄周时荣李新海马有志王建康万建民
关键词:作物基因QTLS克隆
以湖南和湖北大豆[Glycine max(L.)Merr.]为例分析影响遗传多样性评价的因素被引量:16
2007年
以不同来源大豆种质为材料进行基因组SSR分析,探讨大豆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旨在为科学评价大豆种质资源提供参考。当取样比例相同时,湖北大豆的遗传丰富度显著高于湖南大豆,但两省大豆遗传多样性指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当取样量相同时,利用随机取样法比较,湖南大豆的遗传多样性显著高于湖北,而利用聚类取样比较,两省大豆的遗传多样性没有显著差异。在遗传多样性指数相同情况下,湖北大豆的遗传丰富度显著高于湖南大豆。取样数与三个遗传多样性评价参数(等位变异数、Shannon指数、He)之间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相关。以湖南大豆为例,估算出在大豆SSR遗传多样性分析中,至少需要50-60个样本,即占总体9.0%-10.8%的取样比例,才能代表总体的遗传变异。提出在评价大豆遗传多样性时,应用大豆样本数对其遗传多样性指数计算公式进行修正,建议将Shannon指数计算公式改为H=-lnN∑PilnPi(N为样本数)。根据修正公式分析,结果表明,湖北大豆的遗传多样性高于湖南大豆。
关媛鄂文弟王丽侠关荣霞刘章雄常汝镇曲延英邱丽娟
关键词:大豆SSR标记取样量
大豆核心种质和微核心种质的构建、验证与研究进展被引量:81
2009年
我国作物种质资源长期库中保存大豆资源2.3万余份,数量居世界之首。然而,大豆资源在新品种培育中的利用率仅为1%左右,导致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趋于狭窄。主要原因是缺少对其重要经济性状的鉴定,尤其是缺少多年多点的评价,难以定向选择有重要价值的育种亲本。为了加速大豆资源的评价并促进其利用,在国家基础研究项目(973)的连续资助下,开展了“大豆核心种质构建(1998-2003)”和“大豆微核心种质基因多样性(2004-2009)”研究,目的是浓缩大豆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强化其表型和基因型鉴定,为发掘和利用大豆资源中的优异基因提供指导。本文在研究构建不同比例(占总体2%-5%)大豆核心种质和大豆微核心种质(占总体1%)的同时,介绍了核心种质补充和完善的研究进展。为了验证核心种质的代表性,从SSR位点、样本组成、取样比例、低频率等位变异4个方面对代表性进行了分析,并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核心种质代表性进行了检测和验证。文中还介绍了利用核心种质和微核心种质在新基因发掘、种质创新和育种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尤其介绍了与育种单位密切合作,建立基于核心种质的种质创新与利用体系的研究成效。围绕遗传多样性、核心种质利用方式进行了讨论,指出大豆核心种质为性状鉴定、新基因发掘、新种质创造和新品种培育等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材料基础,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实践证明,大豆种质资源的系统研究与利用,将促进我国大豆种质资源由数量保存型向研究应用型转变。
邱丽娟李英慧关荣霞刘章雄王丽侠常汝镇
关键词:大豆核心种质SSR等位变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