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371071)

作品数:11 被引量:19H指数:2
相关作者:李海波袁曦赵家龙鄂元龙贾洪声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师范大学东北大学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吉林省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理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4篇量子
  • 4篇量子点
  • 4篇纳米
  • 4篇磁性
  • 3篇纳米晶
  • 3篇掺杂
  • 2篇溶胶
  • 2篇壳层
  • 2篇发光
  • 2篇高温高压
  • 2篇MN掺杂
  • 1篇形貌
  • 1篇旋涂
  • 1篇溶胶-凝胶
  • 1篇铁氧体
  • 1篇凝胶法
  • 1篇热处理温度
  • 1篇热分解
  • 1篇热分解法
  • 1篇热稳定

机构

  • 9篇吉林师范大学
  • 2篇东北大学
  • 2篇教育部
  • 1篇吉林大学
  • 1篇牡丹江师范学...
  • 1篇通化师范学院

作者

  • 10篇李海波
  • 4篇赵家龙
  • 4篇华杰
  • 4篇袁曦
  • 3篇贾洪声
  • 3篇刘梅
  • 3篇徐仕翀
  • 3篇鄂元龙
  • 3篇刘洋
  • 2篇陈肖慧
  • 1篇王丽
  • 1篇李海波
  • 1篇郑友进
  • 1篇马红安
  • 1篇贾晓鹏
  • 1篇马瑞新
  • 1篇李东飞
  • 1篇马立兴
  • 1篇马瑞欣
  • 1篇魏齐

传媒

  • 3篇发光学报
  • 1篇功能材料
  • 1篇兵器材料科学...
  • 1篇通化师范学院...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长春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oxFe3-xO4/SiO2纳米复合材料结构和磁性被引量:2
2016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Co^(2+)含量的Co_xFe_(3-x)O_4/SiO_2(x=0.8,1.0,1.2)纳米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磁性进行测试,分析了Co2+含量和热处理温度对复合材料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XRD测试表明,经700℃热处理后复合材料中形成尖晶石结构的Co_xFe_(3-x)O_4铁氧体.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复合材料中Co_xFe_(3-x)O_4的晶粒尺寸和晶格常数逐渐增大,同时晶格常数随Co^(2+)含量增加而增大.磁性测试表明,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且与Co^(2+)含量变化相关.经1 100℃热处理后Co_(0.8)Fe_(2.2)O_4/SiO_2的矫顽力为3 383 Oe,是性能优异的磁记录材料.
华杰魏齐刘洋杜钰炜李海波
关键词:纳米复合材料磁性
表面活性剂对CoFe_2O_4纳米颗粒结构和磁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以1,2-十六烷二醇(HDD)作为表面活性剂,采用热分解方法制备CoFe_2O_4纳米颗粒。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振动样品磁强计对CoFe_2O_4纳米颗粒的结构、表面形貌和磁性进行分析,研究HDD对CoFe_2O_4纳米颗粒的结构和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HDD的加入,可提高CoFe_2O_4纳米颗粒的分散性,调控CoFe_2O_4纳米颗粒的形状和尺寸。随着CoFe_2O_4纳米颗粒尺寸的减小,样品的矫顽力和饱和磁化强度降低。
刘梅石丽佳马跃徐仕翀李海波
关键词:热分解法表面活性剂矫顽力饱和磁化强度
壳层依赖Mn掺杂ZnSeS量子点发光热稳定性研究
2015年
采用成核掺杂法制备了高效发光的ZnSeS:Mn量子点,并通过稳态光致发光光谱以及时间分辨光谱研究了量子点的发光热稳定性。厚壳层的ZnSeS:Mn量子点的发光量子效率可以达到50%。温度从80K升高到500K,量子点的发光峰位逐渐蓝移,发光线宽逐渐展宽,发光强度逐渐减弱。通过对比具有不同壳层厚度的ZnSeS:Mn量子点的发光强度与荧光寿命,对ZnSeS:MnQDs的发光热猝灭机理进行了研究。对于厚壳层样品,其发光强度与荧光寿命的变化趋势相一致,表明从ZnSeS基质到Mn2+的能量传递效率不受温度的影响。对于薄壳层样品,发光强度的衰减明显快于荧光寿命的衰减,这意味着温度升高导致了从ZnSeS基质到Mn2+的能量传递效率降低。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增加壳层厚度是减少无辐射复合过程及增加量子点热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袁曦马瑞欣刘洋赵家龙李海波
关键词:纳米晶
基于Cu掺杂ZnInS和ZnCdS量子点的高显色性白光LED被引量:1
2015年
利用胶体化学方法合成了发光波长可调的Cu掺杂量子点,其波长范围可从绿光到深红光连续调节。通过将绿光ZnInS∶Cu和红光ZnCdS∶Cu量子点与蓝光GaN芯片相结合,制备了高显色性的白光LED,其流明效率为71lm·W-1,色温为4788K,显色指数高达94,CIE色坐标为(0.3524,0.3651)。通过测量Cu掺杂量子点的荧光衰减曲线,发现不存在从绿光ZnInS∶Cu到红光ZnCdS∶Cu量子点的能量传递过程,因为红光ZnCdS∶Cu量子点在绿光波段没有吸收。实验结果表明,Cu掺杂量子点有望应用于固态照明领域。
袁曦马瑞新单美玲赵家龙李海波
关键词:量子点纳米晶白色发光二极管
壳层相关的CdSe核/壳量子点发光的热稳定性被引量:6
2014年
测量了CdSe/ZnS(3 ML)核/壳结构及CdSe/CdS(3 ML)/ZnCdS(1 ML)/ZnS(2 ML)核/多壳层结构量子点在80~460 K范围内的光致发光光谱,研究了壳层结构对CdSe量子点发光热稳定性的影响。详细地分析了CdSe量子点的发光峰位能量、线宽和积分强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发现CdSe量子点的发光热稳定性依赖于壳层结构。CdS/ZnCdS/ZnS多壳层结构包覆CdSe量子点在低温和高温部分的热激活能均大于ZnS壳层包覆的CdSe量子点,具有更好的发光热稳定性。此外,在300-460-300 K加热-冷却循环实验中,CdS/ZnCdS/ZnS多壳层结构包覆CdSe量子点的发光强度永久性损失更少,热抵御能力更强。
陈肖慧袁曦华杰赵家龙李海波
关键词:CDSE量子点纳米晶
烧结淬冷MnBi合金的相变和磁性被引量:1
2021年
采用密封低温烧结再淬冷的方法制备了高纯度MnBi合金。利用差热分析仪(DTA)分析烧结过程中Mn-Bi的相变。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分析了烧结样品的物相和磁性。结果表明:n(Bi)∶n(Mn)为1∶1.3,275℃下烧结20 h后淬冷可获得高纯度的低温相MnBi合金块体材料;温度为50~350 K时,磁化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矫顽力Hc和剩余磁化强度Mr先减小后增大;温度低于200 K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样品趋近饱和;温度为50 K时,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为78.0 Am^(2)/kg。本文制备工艺简单且可实现该合金的批量生产,对制备新型合金材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鄂元龙贾洪声杨鑫炫李东飞刘梅李海波
关键词:相变磁性
BiFeO_3的高压合成及其结构和形貌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利用国产六面顶液压机,以Bi_2O_3和Fe_2O_3粉末为原料在高温高压条件下(3-5GPa,500-850℃)制备了菱方钙钛矿结构BiFeO_3烧结体.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研究了温度、压力、保温时间对样品物相结构和组织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BiFeO_3的相对含量增大500℃时,菱方钙钛矿结构BiFeO_3相开始形成,但样品中主要以立方结构Bi_(25)FeO_(40)相为主.800℃时,BiFeO_3的纯度达到最高,其形貌为表面平滑的块状颗粒.在低压3-3.5GPa下,有正交结构Bi_2Fe_4O_9相生成,随着压力的增大,Bi_2Fe_4O_9相分解.4GPa下,短时间烧结的样品为菱方结构BiFeO_3和立方结构Bi_(25)FeO_(40)的混合相.延长保温时间,Bi_(25)FeO_(40)相分解,1h烧结的样品几近形成菱方结构BiFeO_3单相.最后利用稀硝酸对BiFeO_3样品进行处理,获得了高纯度的钙钛矿结构BiFeO_3粉体材料.
鄂元龙贾洪声马根龙马立兴徐仕翀李海波
关键词:高温高压BIFEO3形貌
BiMnO 3的高温高压合成及其结构和磁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利用国产六面顶液压机,以 Bi2 O 3、MnO 2和Mn 粉末为原料(n (Bi2 O 3)/n (MnO 2)/n (Mn )=2∶3∶1),在高温高压条件下(3~5 GPa,600~800℃),制备了钙钛矿结构 BiMnO 3烧结体.利用 X 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烧结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考察了烧结温度、压力对样品结构、组织形貌及磁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为600℃时,钙钛矿结构BiMnO 3晶粒开始形成,随着温度的升高,其相对含量增加,比饱和磁化强度逐渐增大,而比饱和磁化强度随着压力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样品矫顽力随晶粒尺寸减小而减小.合成钙钛矿结构 BiMnO 3单相最佳实验条件为4 GPa,800℃,1 h,其居里温度为99 K,在90 K的测试温度条件下,最大的比饱和磁化强度为35 A·m2/kg,最小的矫顽力为37.6×79.6 A/m.
贾洪声鄂元龙李海波季思航马根龙贾晓鹏马红安郑友进
关键词:高温高压磁性
Mn掺杂Zn-In-S量子点的制备及发光性质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制备了Mn掺杂Zn-In-S量子点并研究了Zn/In的量比和反应温度对其发光性质的影响。在Mn掺杂的Zn-In-S量子点的发光谱中观测到一个600 nm发光带。通过改变Zn/In的量比,掺杂量子点的吸收带隙可从3.76 e V(330 nm)调谐到2.82 e V(440 nm),但600 nm发光峰的波长只有略微移动。这些掺杂量子点的最长荧光寿命为2.14 ms。当反应温度从200℃增加到230℃时,掺杂量子点的发光强度增加并达到最大值;而继续升高温度至260℃时,发光强度迅速减弱。此外,测量了Mn掺杂Zn-In-S量子点的变温发光光谱。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发光峰位发生蓝移,发光强度明显下降。分析认为,Mn掺杂Zn-In-S量子点的600 nm发光来自于Mn2+离子的4T1和6A1之间的辐射复合。
陈肖慧刘洋华杰袁曦赵家龙李海波
不同Co底层厚度对FeCo(001)取向的影响
2017年
用磁控溅射法在Si(100)基片上沉积不同厚度的Co底层,在Co层上先用溶胶-凝胶(sol-gel)法旋涂原始溶液,再经H2还原获得FeCo/SiO_2薄膜,并用X射线衍射仪测试样品的晶体结构,由振动样品磁强计(VSM)表征薄膜的磁性质.结果表明:随着Co底层厚度的增大,FeCo的晶面取向由(110)逐渐转变为(200);当Co底层厚度为10nm时,I(200)/I(110)值最大,即FeCo(200)择优取向最强,同时薄膜平行膜面的饱和磁化强度最大,矫顽力最小,即Co厚度增加有利于改善薄膜的软磁特性.
王前沈慧娟石丽佳马跃徐仕翀李海波刘梅
关键词:磁控溅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