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LJT1-1001)

作品数:2 被引量:59H指数:2
相关作者:钟晓兰赵其国李江涛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土壤
  • 2篇团聚体
  • 2篇团聚体稳定性
  • 1篇稻麦
  • 1篇稻麦轮作
  • 1篇畜禽粪
  • 1篇畜禽粪便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碳库
  • 1篇施肥
  • 1篇碳库
  • 1篇土壤活性
  • 1篇土壤活性有机...
  • 1篇土壤活性有机...
  • 1篇土壤团聚体
  • 1篇土壤团聚体稳...
  • 1篇禽粪
  • 1篇轮作
  • 1篇化肥

机构

  • 2篇广州大学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篇李江涛
  • 2篇赵其国
  • 2篇钟晓兰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耕作和施肥扰动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7
2009年
稳定的土壤团聚结构对种子发芽、根系发育、作物生长以及有机碳保护有着重要的影响,深入了解人为扰动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影响因素有着重要意义。选择两种不同母质发育土壤上长期施用畜禽粪便和化肥5个田块耕层土壤团聚体为供试土壤,采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土壤有机碳库、土壤养分和理化性质与团聚体稳定性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与施用化肥比较,施用畜禽粪便显著提高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不同母质类型土壤上,海相沉积物母质土壤上团聚体稳定性显著高于河相冲积物母质土壤。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溶解性有机碳(包括DOC和HWOC)和总磷含量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化学因子是第一影响因素,土壤碳库因子是第二影响因素,其中海相沉积物母质土壤上团聚体稳定性主要受土壤化学因子影响;河相冲积物母质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主要受土壤碳库因子影响,施用化肥土壤受两个因素影响均较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热水提取态有机碳和钙是本研究条件中影响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李江涛钟晓兰赵其国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影响因素
施用畜禽粪便和化肥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和团聚体稳定性影响被引量:42
2010年
活性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团聚体的形成与稳定在长期人为扰动土壤上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稻麦轮作土壤上长期(>20年)施用畜禽粪便和化肥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团聚体稳定性及活性有机碳与团聚体稳定性的关系,研究了人为扰动下土壤施肥管理对土壤活性碳和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与施用化肥比较,施用畜禽粪便显著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SOC)和颗粒有机碳(POC)、可溶性有机碳(DOC)、热水提取态有机碳(HWOC)及土壤碳水化合物态碳(SCC)等活性有机碳库含量(p<0.05),其中HWOC含量是施用化肥处理的1.7~2.4倍。施用畜禽粪便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数大团聚体颗粒百分含量(PMI)、抗糊化指数(ASI)和标准化平均重量直径(NMWD)指数分别是施用化肥土壤的1.31,3.39,2.14倍,显著高于施用化肥土壤(p<0.05),其中施用猪粪处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最高。稳定性评价指数PMI、ASI以及NMWD间有极显著相关(p<0.01)。SOC和POC含量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数间没有相关性(p>0.05);SCC与团聚体稳定性指数间相关性较弱;DOC和HWOC与团聚体稳定性指数间则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研究结果说明,施用畜禽粪便比化肥更有利于提高人为扰动土壤中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土壤活性有机碳是团聚体形成与稳定过程中重要影响因素,但受土壤发育母质等因素影响,不同土壤上其作用效果有一定差异。
李江涛钟晓兰赵其国
关键词:土壤活性有机碳团聚体稳定性畜禽粪便化肥稻麦轮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