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1ZR1434500)

作品数:10 被引量:156H指数:7
相关作者:冯怡梁爽沈岚阮克锋洪燕龙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江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川芎
  • 3篇药动学
  • 2篇血浆
  • 2篇药代
  • 2篇药代动力学
  • 2篇药理
  • 2篇药理学
  • 2篇指纹
  • 2篇指纹图
  • 2篇指纹图谱
  • 2篇头痛
  • 2篇内酯
  • 2篇偏头痛
  • 2篇脑脊液
  • 2篇大川芎方
  • 1篇丁苯
  • 1篇丁苯酞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研究
  • 1篇学成

机构

  • 10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江西中医药大...
  • 1篇烟台大学
  • 1篇有机化学教研...

作者

  • 9篇冯怡
  • 8篇梁爽
  • 5篇沈岚
  • 4篇林晓
  • 4篇阮克锋
  • 4篇洪燕龙
  • 3篇熊耀坤
  • 2篇于泽
  • 2篇端木寅
  • 2篇王源
  • 2篇顾晨晨
  • 2篇徐德生
  • 2篇杜焰
  • 2篇袁莹
  • 2篇王强
  • 1篇杨秀娟
  • 1篇房鑫
  • 1篇金永生
  • 1篇董献文
  • 1篇马诗瑜

传媒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中成药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药学服务与研...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5
  • 5篇2013
  • 3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反相高效制备液相同时分离川芎中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和H被引量:7
2013年
利用制备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pre-HPLC),从川芎中分离制备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和洋川芎内酯H,并进行结构鉴定。制备色谱条件:Shim-Pack Prep-ODS色谱柱(20.0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冰醋酸溶液(50∶50),体积流量5 mL.min-1,进样体积1 mL,检测波长278 nm。经分析HPLC测定纯度,用UV,MS,NMR等对其进行结构鉴定。鉴定结果确定为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和洋川芎内酯H。质量分数大于98%。该方法简便、快速,制备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和洋川芎内酯H质量分数很高,既适于用作对照品,也可满足新药研发的需要。
熊耀坤梁爽洪燕龙杨秀娟沈岚杜焰冯怡
关键词:川芎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
川芎对天麻指标成分在偏头痛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研究川芎对天麻中天麻素及天麻苷元在偏头痛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的影响。方法 156只大鼠被随机分为天麻组(灌胃给予天麻提取物0.484 g/kg)和川芎-天麻组(灌胃给予川芎提取物0.652 g/kg及天麻提取物0.484g/kg),先对每组大鼠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注射液复制偏头痛动物模型,30 min后给予不同药物,并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及脑组织,采用HPLC测定天麻素及天麻苷元在血内及脑内的浓度,以DAS 2.0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川芎-天麻组中天麻素和天麻苷元在血中的平均滞留时间是天麻组的1.37和1.36倍,半衰期是天麻组的1.62和1.76倍,其中天麻素的清除率为天麻组的88.14%,两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川芎-天麻组中天麻苷元在脑内的药物浓度曲线下面积是天麻组的1.26倍,平均滞留时间是天麻组的1.44倍,清除率为天麻组的77.76%,与天麻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结论川芎与天麻配伍后可显著延长天麻素、天麻苷元在血中的滞留时间和半衰期,同时也增加天麻苷元在脑中的生物利用度及滞留时间,减缓消除速率,表明川芎与天麻配伍后可显著影响天麻指标成分的血脑药动学行为,发挥协同效应。
王强沈岚梁爽马诗瑜冯怡阮克锋
关键词:川芎天麻素天麻苷元偏头痛药动学
洋川芎内酯Ⅰ对偏头痛大鼠皮层扩散性抑制的影响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观察洋川芎内酯(ISEI)对偏头痛大鼠皮层扩展性抑制(CSD)电位及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其起效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SEI高、中、低剂量组,盐酸氟桂利嗪组,每组6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给予蘸有1 mol.L-1氯化钾(KCl)的棉球诱导CSD,并在大鼠顶叶局部放置电极记录偏头痛大鼠在给药前后CSD的波幅以及频率变化,以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大鼠血浆中NO和CGRP的含量变化。结果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给予KCl后3 min左右诱导出现CSD,表现为双向电位,与模型组比较,SEI中、低剂量组电位幅度虽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SEI高剂量组及盐酸氟桂利嗪组可明显抑制CSD的波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血浆中的NO、CGRP含量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SEI高剂量组的NO、CGRP及中、低剂量组的CGRP含量较模型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SEI对偏头痛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浆中的NO及CGRP含量实现的。
端木寅顾晨晨董献文王源梁爽冯怡
关键词:皮层扩散性抑制偏头痛一氧化氮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HPLC法测定小鼠血浆中洋川芎内酯Ⅰ的浓度及药动学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建立测定小鼠血浆中洋川芎内酯Ⅰ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并应用于药动学研究。方法:小鼠单剂量静注或灌胃给予(104 mg·kg-1)洋川芎内酯Ⅰ,在给药后不同时间取血,血浆经沉降蛋白处理后,采用HPLC法测定洋川芎内酯Ⅰ的浓度,使用Megres-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以乙腈-2.0%冰醋酸(1∶3,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洋川芎内酯H为内标,检测波长278 nm。结果:在0.075~30 mg·L-1范围内,洋川芎内酯Ⅰ在血浆中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为0.075 mg·L-1,方法回收率大于85%,日内日间RSD均小于5%,样品在室温下放置24 h,-4℃放置5 d,经过3次冻融循环后基本稳定。小鼠静注给药后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1/231.93 min,AUC(0-∞)2738.80 mg·min·L-1,MRT(0-∞)31.61 min;小鼠灌胃给药后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1/240.07 min,AUC(0-∞)892.42 mg·min·L-1,MRT(0-∞)61.38 min。经计算,洋川芎内酯Ⅰ在小鼠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2.19%。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靠,简便快速,适用于洋川芎内酯Ⅰ小鼠体内血药浓度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熊耀坤林晓梁爽于泽杜焰冯怡
关键词:小鼠药代动力学绝对生物利用度
藁本内酯的临床前研究进展被引量:28
2019年
本文对藁本内酯的植物来源、理化性质、药理作用、药动学等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发现藁本内酯的药理作用较广泛,在动脉粥样硬化、镇痛抗炎、老年痴呆、脑缺血等相关模型上有效果,同时还具有抗肿瘤、抗脂质过氧化、改善微循环等作用。药动学方面,藁本内酯符合二室模型,主要效应器官为肺、心、脑,主要消除器官为肝、脾、肾,具有吸收迅速、消除缓慢的特点,但灌胃给药的生物利用度较低。
姚淞允张开霞马强金永生
关键词:藁本内酯药理学药代动力学
丁苯酞脑缺血治疗作用的相关药理学研究进展被引量:56
2012年
丁苯酞是治疗脑缺血等脑部疾病的一种疗效显著的药物,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近十多年来国内外大量实验证实丁苯酞可阻断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具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明显缩小大鼠局部脑缺血的梗塞面积、减轻脑水肿、改善脑能量代谢和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以及抗脑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理作用。本文就丁苯酞的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临床应用等面进行综述及展望。
端木寅王源梁爽顾晨晨冯怡
关键词:丁苯酞缺血性脑卒中药效学药动学
大川芎方效应组分血浆及脑脊液HPLC特征指纹图谱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通过大川芎方效应组分血浆及脑脊液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建立准确、简便的体内定性分析方法,为大川芎方入血、入脑成分的研究奠定基础,对阐明其"引药上行"配伍规律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大川芎方效应组分血浆及脑脊液HPLC指纹图谱。结果:各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的RSD<2.0%,6批血浆、脑脊液样品的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在0.85以上。结论:所建立的大川芎方效应组分血浆、脑脊液指纹图谱相对稳定、准确,可用于体内成分的定性分析。
沈岚林晓洪燕龙梁爽袁莹冯怡徐德生阮克锋
关键词:指纹图谱血浆脑脊液
HPLC-DAD-MS^n联用技术表征大川芎方效应组分中主要化学成分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采用HPLC-DAD-MSn联用技术研究大川芎方效应组分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其体内物质基础研究及质量标准的完善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建立大川芎方效应组分指纹图谱,将其复杂的化学成分表征出来,并采用HPLC-DAD-MSn联用技术对各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和推测。结果:推断出川芎效应组分中的3个化学成分和天麻效应组分中的8个化学成分。结论:大川芎方效应组分的化学成分研究有助于阐明其效应物质基础并完善其质量标准。
沈岚林晓梁爽洪燕龙袁莹冯怡徐德生阮克锋
关键词:大川芎方液质联用化学成分
大川芎方沿体外-血浆-脑脊液-脑组织的移行成分研究被引量:19
2013年
目的研究大川芎方(川芎、天麻)效应组分在硝酸甘油致实验性偏头痛模型大鼠血内、脑内移行成分归属,追溯其从体外-血浆-脑脊液-脑组织的移行趋势。方法以HPLC-DAD为研究手段,建立大川芎方效应组分体内外指纹图谱,并与9个对照品进行成分确认。结果确定大川芎方效应组分中源自于川芎的成分追溯为:体外(20个)-血浆(9个)-脑脊液(6个)-脑组织(5个);确认的入脑成分为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源自于天麻的成分追溯为:体外(21个)-血浆(4个)-脑脊液(3个)-脑组织(1个),确认的入脑成分为天麻素、天麻苷元。结论该结果可确立大川芎方的入脑成分,为准确阐明大川芎方治疗偏头痛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王强沈岚房鑫洪燕龙冯怡阮克锋
关键词:大川芎方移行成分指纹图谱
洋川芎内酯Ⅰ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洋川芎内酯I大鼠在体肠吸收特性。方法运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技术考察洋川芎内酯Ⅰ在大鼠4个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灌流液中洋川芎内酯I的含量;从药物质量浓度、吸收部位、灌流介质3个方面对洋川芎内酯I的各肠段吸收特性进行考察;利用重量法计算动力学参数。结果不同质量浓度(514、257和128.5μg.mL-1)洋川芎内酯Ⅰ在相同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十二指肠段的表观吸收系数Papp与空肠、回肠和结肠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而空肠、回肠、结肠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洋川芎内酯I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在所选剂量范围内呈线性动力学过程,提示其吸收可能以被动转运为主;在大鼠各肠段均有较好吸收,其中十二指肠为其最佳吸收部位。
于泽魏海熊耀坤林晓梁爽冯怡
关键词:肠吸收重量法药剂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