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08M11)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王翠华吴彦沈新强李国锋黄士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电信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电气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铜绿微囊藻
  • 3篇微囊藻
  • 2篇子体
  • 2篇细胞
  • 2篇小球藻
  • 2篇脉冲放电
  • 2篇化合物
  • 1篇等离子体
  • 1篇等离子体反应...
  • 1篇电穿孔
  • 1篇电极参数
  • 1篇毒性
  • 1篇毒性研究
  • 1篇烟气运动
  • 1篇抑制活性
  • 1篇幼鱼
  • 1篇通透性
  • 1篇湍流模型
  • 1篇细胞超微结构
  • 1篇细胞膜

机构

  • 6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南京大学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作者

  • 6篇王翠华
  • 3篇吴彦
  • 2篇李国锋
  • 2篇沈新强
  • 1篇唐峰华
  • 1篇于红霞
  • 1篇赵治国
  • 1篇王连生
  • 1篇杨胜龙
  • 1篇李杰
  • 1篇张军
  • 1篇黄士林

传媒

  • 2篇计算机与应用...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高电压技术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灭活铜绿微囊藻的实验研究
2011年
利用填充床放电等离子体反应器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实验主要考察了放电处理前后藻液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细胞膜通透性以及溶液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含量的变化,分析放电灭活铜绿微囊藻的原因.结果发现:处理样MDA含量均比空白样的高,但二者相差的差值逐渐下降;处理当天,处理40 min和60 min样品的细胞电解质外渗率分别为71.30%和80.61%,远大于空白样的56.50%.而后随着放置培养时间的增加,电解质外渗率先升高后下降,但一直都高于空白样的;处理40 min和60 min当天藻样的DOC含量均较空白样高,伴随着处理后放置培养时间的增加,处理40 min和60 min藻液的DOC含量略有下降,而空白样的DOC含量增加明显,从6.04 mg/L增加到10.67 mg/L.
王翠华吴彦李国锋李杰
关键词:放电等离子体MDA含量细胞膜通透性
湍流模型影响狭长空间内火灾烟气运动的数值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为准确地预测狭长空间内火灾引起的烟气运动,本文研究了不同湍流模型的影响。针对某一巷道内的火灾烟气运动,分别采用考虑浮力修正的双方程湍流模型和大涡模拟方法展开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大涡模拟方法的预测值与测量值吻合较好,普通的双方程湍流模型虽然进行了浮升力的修正,但计算结果与实验值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王翠华赵治国张军
关键词:火灾烟气运动湍流模型
脉冲放电对铜绿微囊藻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脉冲放电可造成生物细胞损伤.通过对比脉冲放电处理前后铜绿微囊藻细胞超微结构以及处理后藻细胞超微结构的恢复情况,从生物学角度阐述脉冲放电灭活铜绿微囊藻细胞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脉冲放电处理后,绝大多数铜绿微囊藻细胞外表面被破坏,出现电穿孔,细胞内含物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少数细胞虽细胞外围结构完整,但细胞内含物受到破坏;处理后放置培养至第3天的藻细胞受损伤程度加重,细胞因不能自身修复而死亡.
王翠华吴彦李国锋
关键词:脉冲放电铜绿微囊藻超微结构电穿孔
等离子体反应器结构与电极参数对灭藻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的日益严重,现有的灭藻方法已不能满足目前的水处理要求,为此,研究了放电等离子体反应器中电介质位置与数目(结构参数)、放电电极直径、材料以及数目(电极参数)对灭活铜绿微囊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电极放电系统中,无论双电介质位于高低压电极何处,系统均不能提高铜绿微囊藻灭活率,且双电介质系统放电不稳定;电极直径大小与藻灭活率高低不成正比,而是存在一个合适值;多电极放电系统中,放电处理40min后放置培养到第5天时,藻的灭活率为93.4%,而单电极系统的为87.31%;随着放电电极数目的增加,藻的灭活率从3根的88.52%提高到6根的93.40%,但电极材料的不同对藻灭活程度的影响不明显。
王翠华沈新强吴彦
关键词:等离子体反应器铜绿微囊藻电极参数
6种硝基苯化合物对海洋生物的急性毒性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为研究硝基苯化合物对海洋生物的毒性,选择了6种代表性硝基苯化合物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黑鲷(Sparus macrocep)幼鱼和螠蛏(Siliqua minima)幼体进行了急性毒性实验,获得了这些化合物对这些生物体的急性毒性数据及环境安全浓度.实验结果表明:2,4-二硝基甲苯、2,4-二硝基氯苯、2,4-二氯硝基苯和邻二硝基苯对小球藻48h半数抑制浓度(EC50)分别为0.50、0.21、2.44和0.10mg·L-1,毒性顺序为邻二硝基苯(剧毒)>2,4-二硝基氯苯(剧毒)>2,4-二硝基甲苯(剧毒)>2,4-二氯硝基苯(高毒).2,4-二硝基氯苯、邻二硝基苯、2,4-二硝基甲苯、2,4-二氯硝基苯、对硝基苯胺和硝基苯对黑鲷幼鱼的96h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14、0.15、4.45、1.37、11.52和5.71mg·L-1,其安全浓度分别为:0.001、0.002、0.04、0.01、0.12、0.06mg·L-1,毒性顺序为2,4-二硝基氯苯(剧毒)>邻二硝基苯(剧毒)>2,4-二氯硝基苯(高毒)>2,4-二硝基甲苯(高毒)>硝基苯(高毒)>对硝基苯胺(中毒).2,4-二硝基氯苯、2,4-二硝基甲苯、2,4-二氯硝基苯、邻二硝基苯、硝基苯和对硝基苯胺对幼蛏的96h LC50分别为0.39、13.20、3.45、15.56、86.90和148.87mg·L-1,安全浓度分别为:0.004、0.13、0.03、0.16、0.87、1.49mg·L-1,毒性顺序为2,4-二硝基氯苯(剧毒)>2,4-二氯硝基苯(高毒)>2,4-二硝基甲苯(中毒)>邻二硝基苯(中毒)>硝基苯(中毒)>对硝基苯胺(低毒).
黄士林王翠华唐峰华沈新强
关键词:硝基苯化合物小球藻黑鲷幼鱼急性毒性
基于QSAR模型研究芳烃化合物对小球藻的抑制活性被引量:1
2012年
芳烃化合物正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溢油事故的频繁发生影响着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提高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预测未知芳烃化合物毒性的能力是做好芳烃化合物安全防范措施的任务之一。为建立芳烃化合物物化性质与小球藻抑制活性间的QSAR模型,以实验获取的21种芳烃化合物对小球藻96 h的抑制活性数据为基础,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在6-311G^(**)基组上全优化计算21种芳烃化合物结构参数,运用SPSS 12.0 for Windows程序,将这些结构参数作为理论描述符,逐步回归得到芳烃化合物对藻类抑制活性的QSAR模型。该模型相关系数R^2为0.925,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为0.898,说明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和较强的稳定性;所建模型包含2个参数(分子体积和最正氢电荷),其中分子体积显著影响了该类化合物对小球藻的抑制活性。
王翠华杨胜龙邬旸于红霞王连生
关键词:芳烃化合物小球藻QSARDFT分子体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