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5AYY002)

作品数:13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吴国升方孝坤沙宗元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安徽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语言文字

主题

  • 6篇汉字
  • 6篇春秋
  • 5篇文书
  • 5篇徽州文书
  • 4篇春秋时期
  • 3篇俗字
  • 1篇档案
  • 1篇新造字
  • 1篇学术研究价值
  • 1篇遗存
  • 1篇义符
  • 1篇殷墟甲骨
  • 1篇殷墟甲骨文
  • 1篇用字
  • 1篇造字
  • 1篇人名
  • 1篇人名用字
  • 1篇声符
  • 1篇字形
  • 1篇文物

机构

  • 7篇贵州师范大学
  • 5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7篇吴国升
  • 5篇方孝坤
  • 1篇沙宗元

传媒

  • 2篇安徽大学学报...
  • 2篇古籍整理研究...
  • 2篇古籍研究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佛山科学技术...
  • 1篇阜阳师范学院...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河北经贸大学...
  • 1篇中国文字研究
  • 1篇徽学

年份

  • 4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徽州文书中的人名用字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对徽州文书中的人名用字进行分析归纳,找出一些共性,并分析了其中的一些俗字。主要讨论了徽州文书中反映的徽州人名和徽州人名中俗字的特点。
方孝坤
关键词:徽州文书人名俗字
春秋时期汉字新造字的测查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在目前所见出土古文字材料中,共清理出春秋时期新造汉字593个。春秋时期新字创制比较活跃,但新造字在字种总量中的比例较西周时有所下降,反映出汉字系统逐步完善与稳定的历史趋势。新造字中表意类结构占3.86%,形声类结构占95.31%,表意类构形功能进一步下降,形声类构形功能继续增强,表明汉字构形方式系统进一步调整与优化。参与新造字构形的表意构件有110个,其中101个沿承自西周,104个为《说文》小篆系统所常见,且部分构件意义已比较泛化、类聚性较强,表明汉字表意构件系统已经比较稳定和成熟;同时部分构件的功能状态还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点。传入《说文》小篆的春秋新造字有268个,主要为普通词语用字和一些重要的专名用字。
吴国升
关键词:春秋时期汉字新造字
春秋文字字形区域性特征的初步考察
2010年
春秋文字中,壴、竹、丮等25种字形具有典型的区域性特点。春秋文字大体上呈现出南方诸国、山东齐鲁诸国以及秦与中原诸国三大区域格局,战国文字的区域性格局在春秋时期已经初露端倪。
吴国升
关键词:春秋文字
徽州俗字例释被引量:2
2011年
徽州文书中有许多俗字,有些俗字几代沿袭,不作改变,这反映了人们在使用文字过程中的惯性和保守性,这对汉字的改革,应该有一定的启示,对汉字学、徽学的研究都是有价值的。
方孝坤
关键词:徽州文书俗字
春秋文字发展演变的初步考察被引量:1
2010年
据目前所见出土古文字材料,春秋时期新造汉字593个,汉字系统进一步趋向完善和稳定,表意构件系统已比较成熟。汉字构形方式系统进一步调整与优化,表意类构形方式的功能趋向更加衰弱,形声构形方式的优势地位继续加强。汉字字形演变存在省简、增繁、替换和讹变等多种形式,有少数字形经变异后成为定型而进入文字系统传承,不过大多数汉字形体结构相对稳定。汉字的发展演变既表现为时代性的演进,同时又开始形成地域性风格特征。
吴国升
关键词:春秋汉字
春秋文字字形讹变现象的考察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据当前所见出土古文字材料,春秋时期发生讹变且有明确线索的字例有宜、穆等25个,其中9个春秋时期即成为定型,7个成为后来形成定型字形的重要中间环节,另9个仅流行于一定时期或地域。讹变进一步增强了汉字构形的系统性,同时也是导致《说文解字》对相关汉字析形说义不确的重要原因。一些字形讹变还呈现出地域性特点。
吴国升
关键词:春秋时期汉字讹变
论汉字发展和规范的动态平衡性被引量:4
2009年
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其规范和统一既是本身职能的必然要求,也是汉字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主流倾向。但是汉字在社会应用层面所产生的差异性,给系统的规范和稳定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规范化要求与变异性之间的对立,既有汉字自身发展的原因,也有外部社会因素影响的原因。汉字系统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出在多因素制约下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
沙宗元
关键词:汉字规范稳定性
春秋时期汉字声符变换现象的初步考察被引量:1
2007年
声符变换是古文字构形中的一种重要现象。本文在全面搜集整理春秋文字字形的基础上,对春秋时期汉字声符变换情况进行了清理,胪列出声符替换字例24组,音化改造字例8个,为全面认识汉字历时发展过程中的字形演变现象提供了具体丰富的材料。
吴国升
关键词:春秋时期汉字声符
徽州俗字的研究价值被引量:2
2010年
徽州俗字研究,是对传世的徽州文书中出现的汉语俗字的研究。俗字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通俗的字体。本文介绍了徽州文书的收藏、汇集和数量以及徽州文书中的俗字概况,探讨徽州俗字在汉字学、汉语史以及徽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价值。
方孝坤
关键词:徽州文书俗字
春秋文字义符替换现象的初步考察
2007年
<正>所谓'义符替换',指的是古文字构形中用意义相近或相关的义符来代换合体字原有义符的现象。这是古文字形体发展演变中的一种重要现象,也是造成古文字异体众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长期以来颇受学者们的关注。唐兰先生最早在《古文字学导论》一书中对之作了揭示,指出:'凡义相近的字,在偏旁里可以通转。'并举出了人与女、衣与巾、土与阜三组互为通用的形旁字例。~①杨树达先生在《新识字之由来》
吴国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