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基金(CPR98G32)
- 作品数:17 被引量:213H指数:9
- 相关作者:姜明吕宪国武海涛王蓉郎佩娟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政法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政治法律天文地球更多>>
- 江苏省盐城滨海湿地獐的春季种群数量与分布被引量:13
- 2009年
- 为掌握江苏盐城滨海湿地獐(Hydripotes inermis)的最新种群数量与分布状况,于2007年3~5月,在江苏省盐城滨海湿地用样线法对獐的春季种群数量与分布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獐在盐城滨海湿地有2个分布区,一个在射阳县境内,以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为中心,扩散至射阳芦苇公司及其周边区域;另一个位于大丰县境内,从大丰麋鹿保护区的第一核心区至第三核心区及周边荒地。獐在盐城滨海湿地的总数量在372只左右,其中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分布獐的数量和密度最高,其数量约为327只,密度为1.9只/km^2。与20世纪90年代调查数据相比,獐的分布范围和数量均显著下降。
- 陈珉张恩迪杨乃乙彭燕燕苏铁滕丽微马飞雁
- 关键词:种群数量
- 小叶章湿地系统对污水中磷的净化模拟研究被引量:12
- 2009年
- 2008年5~9月,在三江平原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湿地中,通过在模拟桶中人工加入3种浓度的含磷污水进行湿地系统对污水中磷的净化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小叶章湿地系统对污水中正磷酸盐的净化效率较高,平均净化率为85.26%;小叶章主要生长过程中的各生长阶段对湿地系统净化污水中正磷酸盐效率的影响显著(n=60,P〈0.05);在小叶章慢速生长阶段至衰老阶段(7月8日~9月30日),湿地系统对污水中正磷酸盐的净化率逐渐降低;小叶章湿地系统对污水中有机磷的净化效率较差,平均净化率为11.64%;生长阶段对小叶章湿地系统净化污水中有机磷效率的影响显著(n=60,P〈0.01);小叶章慢速生长阶段至衰老阶段,湿地系统对污水中有机磷的净化率逐渐降低。磷输入浓度由5mg/L增加到10mg/L时,磷输入浓度增加对小叶章湿地系统净化污水中正磷酸盐效率的影响不明显,对净化污水中有机磷效率的影响显著(n=60,P〈0.01),且在小叶章不同生长阶段,其影响也不同。在小叶章快速生长阶段(6月10日~7月7日);磷输入浓度由10mg/L增加到20mg/L时,小叶章湿地系统净化污水中正磷酸盐的效率显著降低(n:24,P〈0.01),净化污水中有机磷的效率显著升高(n=24,P〈0.05)。
- 卢伟伟姜明
- 关键词:磷净化作用
- 甘肃省玛曲县湿地环境问题及威胁因素的层次分析被引量:7
- 2009年
-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综合分析了甘肃省玛曲县湿地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威胁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环境问题中,土地沙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组合权重最大,为0.2387;水源减少和植被退化的环境恶化程度相近,组合权重分别为0.1772和0.1442;气候因素中,气温的组合权重显著大于降水量。玛曲县湿地环境面临的威胁主要集中在过度放牧、资金短缺、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等方面;鼠害和沙化加速了湿地退化;虽然人口增长、旅游业发展、小城镇化扩张和道路网络密集的组合权重较小,但它们的潜在威胁很大。
- 后源尚占环欧阳峰王磊武高林刘振恒龙瑞军
- 关键词:生态环境层次分析法
- 三江平原浓江河湿地生态廊道区及其周边春季鸟类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8
- 2009年
- 浓江河湿地生态廊道是连接三江平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和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的生态廊道。2008年春季,对浓浓江河湿地江湿地生态廊道鸟类资源开展了调查研究。在研究区5种鸟类栖息生境共设立11个调查点,共记录有鸟类14目26科68种,3220只。浓江河湿地生态廊道鸟类多样性指数(H’)较高,生境主要以沼泽湿地为主,不同栖息生境中鸟类多样性指数表现为H’沼泽(1.2601)>H’水域(1.2488)>H’居民区(0.9031)>H’农田(0.8728)>H’林地(0.8716);均匀性指数(E)表现为E水域(0.1823)>E农田(0.1646)>E林地(0.1429)>E沼泽(0.1105)>E居民区(0)。维持浓江河湿地生态廊道沼泽和水域的面积对于保护该廊道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 朱宝光李晓民姜明武海涛杨阳
- 关键词:鸟类多样性春季三江平原
- 湿地生态廊道设计的理论、模式及实践--以三江平原浓江河湿地生态廊道为例被引量:23
- 2009年
- 湿地生态廊道是位于湿地区域之间的具有一定宽度的条带状通道,它能使湿地中基因流动,具有重要的栖息地、传输、滤过和阻抑以及物质源、汇等功能。通过研究湿地生态廊道的结构与功能特征,提出了湿地生态廊道设计的原则、标准和具体模式。同时,以三江平原浓江河湿地生态廊道为案例,通过对该廊道区域的野外考察和调研,利用"3S"手段对廊道景观进行了设计,将廊道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对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及保护内容和强度进行了明确的划分。针对廊道地区的土地权属不同,提出了基于地方政府及农垦系统的湿地资源共管模式。将湿地生态廊道建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丰富了湿地生态廊道研究的理论,又为其他地区及其他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廊道提供模式示范,同时也促进了湿地的合理保护与管理。
- 姜明武海涛吕宪国朱宝光
- 关键词:湿地生态廊道
-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巢址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被引量:8
- 2009年
- 依据1996年、2003~2007年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巢址分布数据,计算巢址分布的质心、巢址的空间离散度,分析了巢址的空间格局特征;并统计了巢址与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的高程。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不遇到严重的干扰,扎龙保护区丹顶鹤巢址的质心主要分布在核心区内,每年的偏移主要集中在核心区内部;而在受到火灾干扰的2005年,丹顶鹤巢址的质心几乎迁出了核心区。扎龙湿地丹顶鹤巢址空间分布在此期间具有聚群的特征,2005年以前,丹顶鹤营巢距离逐年缩小;而2005年以后营巢距离又有所增加。丹顶鹤巢址分布在高程142~148m的占92.03%,而芦苇沼泽分布在高程142—148m的占82.04%;丹顶鹤巢址分布于坡度小于0.25°的占90.93%,芦苇沼泽分布在坡度小于0.25°的占87.31%;芦苇沼泽和丹顶鹤巢址在高程、坡度上的分布相关性较强,说明芦苇沼泽是扎龙湿地丹顶鹤营巢的重要生境。
- 秦喜文张树清李晓峰那晓东潘欣
- 关键词:丹顶鹤巢址
- 江苏省湿地保护立法评析被引量:10
- 2009年
- 江苏省作为湿地大省,目前尚未形成湿地专门立法。现有省级湿地保护法律散见于多个地方性法规、规章之中,且存在不少问题。分散立法过分强调湿地生态系统中单项因素的保护,忽视湿地整体保护的立法;分散立法必然导致多头管理;目前,湿地保护立法偏重湿地经济价值,忽视湿地生态功能价值;立法滞后会导致湿地遭受严重破坏;也影响了江苏省湿地保护进展。为了有效保护湿地资源,当务之急需要制定江苏省省级层面专门的湿地保护地方性法规。针对江苏省大面积滩涂湿地被过度围垦现象,建议制定江苏省沿海湿地围垦利用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同时,建议制定保护特定生境的地方性法规,共同组建完善的湿地保护法律体系。
- 许岚郭会玲
- 关键词:湿地保护
- 积极推动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流化——“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的经验被引量:5
- 2008年
- 中国具有丰富的湿地资源,但湿地退化十分严重。全球环境基金/中国国家林业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的实施,旨在使湿地保护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决策和行动的常规考虑内容,提高公众保护湿地的意识。通过建立高效的项目实施机构,采用形式多样的措施,如政策立法、宣传教育、能力建设等,来推动湿地保护主流化。该项目取得已一系列成果,表现在:推动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为湿地保护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相关部门在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方面的合作;采取多种方式,促进湿地数据信息交流共享;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政府和公众湿地保护的意识;开展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推动示范先进的湿地管理模式;通过管理能力建设,推动湿地保护可持续发展。该项目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进程,政府和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得到明显提高。
- 刘国强
- 盐城滨海湿地地方相关政策的若干思考被引量:6
- 2008年
- 分析了对盐城滨海湿地影响较大的一些地方政策,发现这些政策对盐城滨海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诸多不利,主要表现在:湿地开发利用政策偏重经济发展,轻视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围垦政策的制定缺乏科学依据,导致盲目、超强度围垦;沿海产业政策不合理,致使湿地环境污染;湿地政策的执行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完善湿地相关政策体系,确立可持续发展作为盐城滨海湿地政策的指导思想,选择全面保护的湿地政策目标;制定综合性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政策体系,例如,建立和完善湿地保护投入政策机制、湿地资源生态补偿政策机制,完善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技术政策、产业政策等;完善湿地政策执行的管理体制,加强湿地政策的法律化。
- 郭会玲许岚
- 关键词:滨海湿地湿地保护
- 三江平原典型湿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被引量:42
- 2008年
- 土壤动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群落结构及其变化研究,可为深入揭示湿地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提供基础资料。在2005年生长季,对三江平原典型湿地土壤动物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室内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典型湿地土壤动物隶属5门12纲27目45科,优势类群为真螨目(Acariformes)、鞘翅目成虫(Coleop-tera adult)、线虫(Nemata)和柄眼目(Stylommatophora)4类,常见类群9类,稀有类群19类;优势种群和常见种群都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多样性分析表明,整个生长季典型湿地类型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为2.32,丰富度指数为3.85,均匀度指数为0.68,优势度指数为0.15。类群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在温、湿条件优越的8月最大,降水较少的6月最小。优势度指数6月最大,个体数量在类群分布上比较集中。土壤动物功能类群可划分为腐食性、捕食性和植食性土壤动物,其数量比例关系整体上表现为腐食性土壤动物最多,其次为捕食性土壤动物和植食性土壤动物。土壤动物垂直分布格局研究表明,除了10月外,其他各月都表现为明显的表聚性;10月的逆向分布格局是由于表层土壤温度低造成的。
- 武海涛吕宪国姜明朱宝光
- 关键词:土壤动物功能类群三江平原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