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3J05083)

作品数:2 被引量:18H指数:2
相关作者:孙道恒郑高峰何广奇刘海燕李文望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篇电纺
  • 1篇氧化锌纳米
  • 1篇乙醇
  • 1篇射流
  • 1篇气辅
  • 1篇气流
  • 1篇气敏
  • 1篇气敏传感器
  • 1篇气体传感
  • 1篇气体传感器
  • 1篇鞘层
  • 1篇纤维乙醇
  • 1篇纳米
  • 1篇静电
  • 1篇感器
  • 1篇高温氧化
  • 1篇传感
  • 1篇传感器

机构

  • 2篇厦门大学
  • 1篇厦门理工学院

作者

  • 2篇郑高峰
  • 2篇孙道恒
  • 1篇郑建毅
  • 1篇赵扬
  • 1篇李文望
  • 1篇陈冬阳
  • 1篇刘海燕
  • 1篇何广奇

传媒

  • 2篇光学精密工程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气辅式多射流纳米颗粒高效静电雾化喷射被引量:8
2015年
研究了一种带辅助气体的新型纳米颗粒多射流高效雾化喷射技术。开发了带有辅助气流的多喷嘴静电雾化喷头,引导辅助气体均匀分布于各喷嘴四周形成稳定鞘层气流,从而对带电雾化射流产生拉伸与约束作用,而形成的鞘层气流降低了表面电荷密度,克服了带电喷嘴间的电场干扰,实现了多雾化射流的稳定、持续喷射。研究了静电雾化多射流的喷射、沉积行为,分析了辅助气体供气压强对射流喷射临界启动电压和纳米颗粒均匀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显示:辅助鞘层气流降低了射流喷射临界启动电压和雾化颗粒直径,提升了雾化纳米颗粒的均匀性。辅助气体供气压强从0kPa增加到50kPa时,雾化多射流喷射临界启动电压从4.9kV降低至2.8kV,纳米颗粒平均直径从845.267nm下降至528.06nm。结果表明:鞘层气流的引入为纳米颗粒的多射流、快速喷射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有助于推动静电雾化技术的应用发展。
赵扬姜佳昕陈冬阳郑高峰孙道恒
电纺氧化锌纳米纤维乙醇、丙酮气敏传感器被引量:13
2014年
研究了用静电纺丝技术制造微纳气体传感器的方法。采用PVP(Polyvinyl Pyrrolidone)/Zn(Ac)2和PEO(Polyoxyethylene)/Zn(Ac)2两种混合溶液作为原料,通过电纺喷射获得了复合前驱体纳米纤维;在空气中加热至500℃去除聚合物,并使Zn(Ac)2受热分解、氧化获得ZnO纳米纤维;利用X射线衍射术(XRD)对ZnO纳米纤维进行成分表征;最后实验检测了ZnO纳米纤维气敏传感器对乙醇和丙酮气体的传感特性。结果显示:以PVP/Zn(Ac)2、PEO/Zn(Ac)2复合纳米纤维为前驱体制得的ZnO纳米纤维平均直径分别为308nm、184nm;这种纳米纤维经加热氧化可获得高纯度ZnO纳米纤维;在室温条件ZnO纳米纤维气敏传感器对目标气体传感响应时间小于1s,其传感灵敏值随着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升高。另外,以PEO/Zn(Ac)2为前驱体制得的ZnO纳米纤维表面粗糙、比表面积大,具有较高的传感灵敏值,对于乙醇、丙酮两种目标气体的最高灵敏值分别为215.69和118.13。得到的结果表明:静电纺丝技术的引入为半导体微纳气敏传感器的集成制造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郑高峰何广奇刘海燕郑建毅李文望孙道恒
关键词:气体传感器高温氧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