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2012KYB143)

作品数:7 被引量:39H指数:4
相关作者:李大伟黄东胜俞虎范伟女姜雅芬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省中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1篇胆道
  • 1篇胆道镜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结石
  • 1篇信号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患者
  • 1篇右半结肠
  • 1篇右半结肠切除
  • 1篇右半结肠切除...
  • 1篇预后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损伤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伤患者
  • 1篇手辅助

机构

  • 3篇浙江省中医院
  • 1篇宁波市第二医...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省人民医...

作者

  • 3篇李大伟
  • 1篇严旺
  • 1篇姜雅芬
  • 1篇黄东胜
  • 1篇范伟女
  • 1篇俞虎

传媒

  • 4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手辅助腹腔镜与腹腔镜行右半结肠切除术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比较手辅助腹腔镜与腹腔镜术式在行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A组给予手辅助腹腔镜术式治疗,B组给予腹腔镜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安全性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 A组的术中所需时间更短(P<0.05);但出血量较大(P<0.05);两组中转开腹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相关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手辅助腹腔镜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腹腔镜组(P>0.05)。结论手辅助腹腔镜术式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可同时具有开腹术式和全腹腔镜术式的优点,是治疗结直肠癌的较为理想的术式,值得临床推广。
李大伟
关键词:手辅助腹腔镜腹腔镜结直肠癌右半结肠切除术并发症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肝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取石,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切开取石。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之后各项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肝胆总管直径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胆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综合治疗,疗效显著,可做为治疗肝胆管结石的首选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李大伟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镜肝胆管结石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疗效与预后观察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HBV)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和分析其预后,以改善肝功能。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阿德福韦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治疗;均连续治疗12个月,分别观察治疗6、12个月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HBV-DNA数量、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分别为66.67%、72.31%和79.37%,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各项指标均高于治疗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HBV-DNA数量、ALT和TBIL结果分别为(0.78±0.19)×103 copies/ml、(40.36±5.13)U/L和(37.41±4.46)μmol/L,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各项指标均高于治疗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HBV病毒量显著降低,肝功能显著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黄遵仁吴金灿张清奇陈海君
关键词: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预后
创伤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及预防控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外科创伤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防治策略,为有效防控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425例外科创伤患者资料,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切口类型、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抗菌药物应用等因素对切口感染的影响,采用 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25例患者术后切口感染31例,感染率7.29%;年龄6~14、15~60、>60岁的感染率分别为5.26%、6.59%、14.29%;Ⅰ、Ⅱ、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3.33%、7.33%和13.70%;手术时间<120 min与≥120 min的感染率分别为4.18%与13.77%,住院时间≤7、8~15、≥16 d的感染率分别为3.32%、9.65%、1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抗菌药物使用率达100.00%;感染切口共分离出病原菌43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1.16%。结论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较高,患者年龄、切口类型、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是切口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
李海良帅新龙陈三超
关键词:外科切口感染
脑梗死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300例脑梗死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检测其病原菌分布,并实施耐药性检测。结果300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42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15株占74.64%,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60株占14.2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47株占11.14%,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呋喃妥因等耐药率较低,为4.76%~27.78%,亚胺培南耐药率均<6.00%;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耐药率较低,其中对万古霉素无耐药性;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伏立康唑、氟胞嘧啶耐药率较低。结论脑梗死下呼吸道感染率高,革兰阴性菌是主要菌种,同时耐药性复杂,临床要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与耐药性监测。
范伟女姜雅芬俞虎严旺
关键词:脑梗死下呼吸道病原菌耐药
鞘氨醇激酶及1-磷酸鞘氨醇信号参与大鼠肝窦微循环保护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磷酸鞘氨醇(SphK/S1P)信号通路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肝窦微循环的保护作用。方法: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将40只适龄雄性大鼠(购自常州卡文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信封法随机分4组包括,假手术(Sham)组,IRI+等体积生理盐水组(IRI组),IRI+SphK激动剂组(PMA组)和IRI+SphK阻断剂组(DMS组)。建立大鼠IRI模型,通过对SphK/S1P信号激动和阻滞后,应用苏木精-伊红(HE)和细胞凋亡染色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技术观察肝窦间隙、肝窦内皮细胞(LSEC)和肝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及其细胞凋亡程度,酶联免疫吸附(ELISA)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对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表达进行评价。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行χ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HE染色显示SphK激动剂(PMA)可改善缺血肝脏损伤,减轻肝窦异常扩张,LSEC损伤程度得到改善,其阻断剂反而加重LSEC的损伤。与Sham组(3.46±0.27)比较,IRI组大鼠血清S1P升高(4.71±0.42,t=4.336,P<0.05);与IRI组比较,PMA组血清S1P显著升高(36.01±10.13,t=5.347,P<0.01),DMS组血清S1P显著降低(15.83±3.14,t=6.080,P<0.05)。与Sham组[(10.09±1.05)%]比较,IRI组肝脏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28.83±2.06)%,t=14.040,P<0.05];与IRI组比较,PMA组肝脏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13.59±3.02)%,t=7.221,P<0.05],而DMS组肝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61.92±7.72)%,t=7.173,P<0.01]。与IRI组比较,PMA组肝脏S1PR的蛋白表达升高(S1PR:1.65±0.12比2.50±0.09,t=9.930,P<0.05),MPO、ICAM-1的蛋白表达降低(ICAM-1:3.21±0.39比1.52±0.26,t=6.245,P<0.05;MPO:2.51±0.20比1.09±0.13,t=10.310,P<0.05);而DMS组肝脏S1PR的蛋白表达降低(S1PR:1.65±0.12比1.31±0.09,t=3.926,P<0.05),MPO、ICAM-1蛋白表达升高(ICAM-1:3.21±0.395.92±0.22,t=7.855,P<0.05;MPO:2.51±0.20比5.21±0.43,t=9.861,P<0.05)。结论:SphK/S1P信号通过减少细胞凋亡,减少MPO和ICAM-1表达,减少白细胞和LSEC的黏附,从而改善肝窦微�
金丽明黄东胜刘原兴周琳谢海洋冯晓文李辉沈岩徐骁郑树森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窦内皮细胞
早期皮瓣修复对患者鼻整形术后感染致鼻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评价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早期皮瓣修复(Early flap,EF)对鼻整形(Rhinoplasty,RP)术后感染致鼻组织缺损(Nasal tissue defects,NTD)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7月医院治疗的51例鼻整形患者,其中14例术后感染患者行早期皮瓣修复,观察修复后早期出现的鼻部结构改变及手术效果维持情况,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14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7.45%;14例皮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27个月,鼻外观恢复良好,修复组织与周围皮肤在色泽、质地、光化性损害程度等方面匹配良好;2例鼻尖出现结构不对称,行皮下注射填充后解剖结构恢复。结论依照鼻整形手术亚单位原则,术后早期根据损伤性质和大小,选择合适的皮瓣修复方式,可对损伤做到良好的修复,预后较佳,治疗效果满意,恢复患者社会生活交流能力。
刘益民阮春岚李大伟
关键词:鼻整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