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1883)

作品数:6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陈建平胡孝素李金福田玉马莹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贵阳医学院青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原虫
  • 9篇利什曼原虫
  • 4篇杜氏利什曼原...
  • 4篇前鞭毛体
  • 4篇鞭毛
  • 3篇蛋白
  • 3篇系统发育
  • 3篇系统发育学
  • 3篇基因
  • 2篇无鞭毛体
  • 1篇蛋白研究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表达
  • 1篇毒力
  • 1篇毒力基因
  • 1篇亚单位
  • 1篇氧化酶
  • 1篇疫苗
  • 1篇原核表达
  • 1篇质粒

机构

  • 10篇四川大学
  • 2篇贵阳医学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青海大学

作者

  • 7篇陈建平
  • 3篇曹得萍
  • 3篇胡孝素
  • 2篇陈达丽
  • 2篇王昕
  • 2篇马莹
  • 2篇路睿
  • 2篇徐佳楠
  • 2篇田玉
  • 2篇陈宪
  • 2篇李金福
  • 2篇廖琳
  • 1篇张俊荣
  • 1篇芦殿香
  • 1篇杨斌斌
  • 1篇关望
  • 1篇孙柯
  • 1篇杨志伟

传媒

  • 2篇国际医学寄生...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贵阳医学院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肠三叶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2010年
目的构建三叶肽(TFF)原核重组质粒pET32a-TFF3,实现TFF3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并鉴定表达产物。方法用TRIzol试剂提取人结肠组织mRNA,逆转录后经PCR扩增得到不含信号肽的TFF3编码序列,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pET32a-TFF3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表达蛋白。结果酶切和测序证实pET32a-TFF3重组质粒构建成功。SDS-PAGE分析表明在IPTG浓度为1 mmol/L时,诱导6 h后蛋白表达量最大。Western blot分析表明,TFF3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4×103,其能与兔源TFF3抗体特异性结合。结论成功构建了pET32a-TFF3重组质粒,实现了该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为后续深入研究TFF3奠定了基础。
路睿王昕陈建平陈宪徐佳楠
关键词:蛋白质表达融合蛋白
杜氏利什曼原虫rAST1蛋白的制备及诊断研究
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l leishmaniasis,VL)又称黑热病(kala-azar),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目前黑热病确诊依赖于在淋巴结、骨髓或脾等穿刺物涂片上查见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这种方法不仅会给病人造...
杨斌斌陈宪陈建平
文献传递
利什曼原虫四川人株前鞭毛体和无鞭毛体差异表达蛋白研究
背景介绍利什曼原虫病是由利什曼属的寄生虫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由媒介昆虫白蛉传播。该病仍然在我国流行,尤其是在我国的西部和西北部地区。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阶段特异性蛋白或表达量很高的蛋白或基因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无鞭毛体...
陈建平曹得萍曾瑾牛钦王陈琦伟陈达丽
关键词:前鞭毛体无鞭毛体体外转化
文献传递
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基因重组质粒的免疫原性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基因重组质粒pcDNA3.1-amastin的免疫原性。方法将18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两组分别肌肉注射重组质粒pcDNA3.1-amastin和空质粒pcDNA3.1(+)(50μg/只),2周后同法加强免疫1次。加强免疫后第7、14和21天每组各取小鼠3只,内眦采血,分离血清,间接ELISA法测定血清中抗原特异性抗体水平。随后脱颈处死小鼠,无菌取脾,分离脾细胞,用刀豆球蛋白A刺激培养,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和IL-4的水平。结果加强免疫后第7、14和21天,实验组均检测到特异性IgG抗体,效价在1∶640以上,而对照组未检测到IgG抗体(P<0.01);实验组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刺激指数分别为4.28±0.51、5.01±0.60和4.39±0.50,均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含量分别为(42.06±4.26)、(66.02±6.02)和(58.29±3.75)pg/ml,IL-2含量分别为(38.21±5.11)、(64.79±8.67)和(52.69±7.15)pg/ml,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检测到IL-4;实验组脾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分别为(42.20±5.96)%、(63.66±5.44)%和(52.24±4.56)%,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基因重组质粒pcDNA3.1-amastin免疫小鼠后可诱导其产生特异的体液免疫应答和Th1型细胞免疫应答。
李金福陈建平田玉杨志伟马莹胡孝素
关键词:杜氏利什曼原虫基因疫苗免疫原性
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基因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
2011年
目的:构建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amastin)编码基因的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amastin。方法:提取杜氏利什曼原虫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将扩增出的无鞭毛体蛋白基因片段导入质粒载体pET-32a(+),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amastin。结果:扩增出大小约550 bp的无鞭毛体蛋白基因,重组质粒pET-amastin经鉴定正确。结论:成功构建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基因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amastin。
李金福陈建平田玉马莹胡孝素
关键词:原核表达基因克隆
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N端胞外区基因(ast1)的克隆及表达被引量:1
2009年
构建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蛋白N端胞外区基因(ast1)的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32a(+)-ast1,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表达。从杜氏利什曼原虫基因组DNA中扩增无鞭毛体蛋白基因并用SOSUI和Tmpred方法预测其跨膜区结构;根据跨膜区预测的结果,扩增基因ast1并将其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重组质粒命名为pET32a(+)-ast1,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表达。SDS-PAGE和免疫印迹分析表明,在约27kDa处获得重组目的蛋白rAST1的表达,显示成功构建杜氏利什曼原虫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32a(+)-ast1,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获得有效表达。
陈宪陈建平徐佳楠王昕路睿芦殿香胡孝素
关键词:杜氏利什曼原虫
核糖体小亚基RNA和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单位Ⅱ基因在中国利什曼原虫系统发育学分析中应用的比较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比较核糖体小亚基RNA(small subunit ribosomal RNA.SSUrRNA)和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单位Ⅱ(cytochrome oxidaseⅡ,COXⅡ)这2种分子标志在中国利什曼原虫系统发育学分析中的不同。方法提取利什曼原虫各虫株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PCR方法扩增中国不同地区利什曼原虫SSUrRNA和COXⅡ基因.扩增产物送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测序.序列碱基通过Clustal X软件比对,用DAMBE软件进行单倍型分析、Mega4软件计算遗传距离,Mrbayes3.1.2软件构建贝叶斯进化树。结果COXⅡ分析结果表明.流行于中国的利什曼原虫虫株未形成一个单系群:GS7和XJ771属于杜氏利什曼原虫复合体;10株利什曼原虫形成的6个单倍型(MHOM/CN/93/GS7,IPHL/CN/77/XJ771,MHOM/CN/84/JS1和MGER/CN/60/GS.GER20除外)形成1个单系群:而SSUrRNA分析结果表明:11株利什曼原虫(IPHL/CN/77/XJ771,MHOM/CN,93/GS7,MRH0/CN/88/KXG-2,MHOM/CN/84/JS1.MGER/CN/60/GS.GER20除外)形成一个独立枝;江苏株JS1和热带利什曼原虫聚在一起,不与杜氏利什曼原虫聚在一起。结论SSUrRNA和COXⅡ得出的结果较一致.但COXⅡ基因在分析利什曼原虫的系统发育关系时.可能是一个更可靠的遗传标志。
曹得萍廖琳陈达丽陈建平
关键词:前鞭毛体系统发育学
中国利什曼原虫的种株鉴定及系统发育学研究
利什曼病是WHO/TDR要求重点防治的10大热带病之一,是由利什曼原虫所致的严重的寄生虫性疾病,以每年2百万例感染的速率递增,全球88个国家3.5亿人口受到其威胁。不同种株的利什曼原虫感染人体可引起不同临床表现的利什曼病...
陈建平陈达丽陈琦伟张俊荣李浇曾瑾何艳霞何金蕾秦瀚霄
关键词:利什曼原虫系统发育分子流行病学
文献传递
中国不同疫区利什曼原虫分离株系统发育学研究
背景:黑热病是一种严重的由吸血媒介昆虫-白蛉传播的寄生虫性疾病,病原体是利什曼原虫,隶属于动基体目、锥虫科的利什曼原虫属。利什曼原虫在人类能引起不同临床表现的黑热病,此病波及全球88个国家3.5亿人口受到威胁,并以每年2...
陈建平曹得萍陈达丽杨斌斌廖琳关望孙柯张俊荣
关键词:系统发育前鞭毛体
文献传递
利什曼原虫胞内寄生相关基因的研究
2010年
利什曼病是由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寄生在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巨噬细胞而引起的疾病,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内脏利什曼病若不治疗则会致命.研究者对寄生在白蛉属消化道内的前鞭毛体和寄生在巨噬细胞内的无鞭毛体胞内高表达基因或蛋白进行研究,筛选出一些特异基因,为利什曼原虫疫苗候选抗原的确定和靶作用药物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曹得萍陈建平
关键词: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无鞭毛体毒力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