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1977)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于永利孙然王丽颖杨光胡大利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吉林省血液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1篇单个核细胞
  • 1篇人外周血
  • 1篇人外周血单个...
  • 1篇上清
  • 1篇脾细胞
  • 1篇脱氧
  • 1篇外周
  • 1篇外周血
  • 1篇外周血单个核
  • 1篇外周血单个核...
  • 1篇小鼠
  • 1篇小鼠脾细胞
  • 1篇免疫调节
  • 1篇近交BALB...
  • 1篇菌素
  • 1篇抗病毒
  • 1篇抗病毒活性
  • 1篇活性
  • 1篇寡聚脱氧核苷...

机构

  • 3篇吉林大学
  • 1篇吉林省血液中...

作者

  • 3篇杨光
  • 3篇王丽颖
  • 3篇孙然
  • 3篇于永利
  • 2篇吴秀丽
  • 2篇胡大利
  • 2篇孙陆果
  • 1篇万敏
  • 1篇王莉
  • 1篇张雪松
  • 1篇王华颖

传媒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利用小鼠脾细胞上清抗病毒活性建立新型抑制性ODN的体外筛选方法
2009年
目的:通过检测小鼠脾细胞上清抗病毒活性,建立一种体外筛选小鼠敏感的新型抑制性寡聚脱氧核苷酸(ODN)的方法,为后续小鼠体内实验提供抑制性ODN的体外筛选方法。方法:将小鼠脾细胞分为对照组、CpG 2216刺激组,收集不同浓度(0、0.25、0.50、1.00、2.00、4.00、8.00、16.00及32.00 mg.L-1)的CpG 2216刺激上清及CpG 2216作用小鼠脾细胞不同时间(3、6、12、24、48、72及96 h)的刺激上清,通过VSV病毒保护实验检测的A578评价各组上清的抗病毒活性,确定CpG 2216的最佳作用浓度、作用时间及刺激上清稀释度;再将小鼠脾细胞分为对照组、CpG 2216刺激组、CpG 2216+抑制性ODN(A151)组,同上确定A151的最佳作用浓度;将小鼠脾细胞分为对照组、CpG 2216刺激组、CpG 2216+抑制性ODN(MAT0106)组,应用上述优化的实验条件如各ODN剂量、作用时间等处理细胞后,收集刺激上清,采用VSV病毒保护实验,观察各抑制性ODN的抑制作用,以初步判定此方法的可行性。结果:筛选方法确定为:浓度为5×10^6·mL^-1的小鼠脾细胞铺于96孔圆底细胞培养板,加入CpG 2216至终浓度2 mg·L^-1和/或抑制性ODN至终浓度16 mg·L^-1,孵箱中培养24 h后收集上清,1∶4稀释上清后加入已贴壁的L929细胞板内,共孵育18 h后弃上清,加入VSV病毒液继续培养48 h。弃净上清后结晶紫染色、脱色并检测A578。此种筛选方法可以区别本室自行设计的抑制性ODN之间的抑制活性。结论:成功建立了抑制性ODN抑制小鼠脾细胞抗病毒活性的筛选方法,抑制性ODN的小鼠体外筛选方法的建立,为后续抑制性ODN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学活性观察提供了体外筛选平台。
杨光孙然孙陆果万敏王莉吴秀丽胡大利王丽颖于永利
关键词:CPGODN小鼠近交BALBC脾细胞抗病毒活性
应用RAW264.7-L929细胞系建立一种新型抑制性ODN的筛选方法
2009年
目的:为研究拮抗TNF-α的新型免疫抑制性ODN建立一种快速的筛选方法。方法:以CpGODN1826作为刺激剂,将其作用于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6h后收集上清,作用于L929细胞,利用L929是TNF-α敏感细胞的原理,检测TNF-α活性。结果:筛选条件确定为CpGODN1826终浓度为20mg/L,RAW264.7上清液1/80倍稀释。放线菌素D浓度为1mg/L,L929细胞数在2×104个/孔,反应时间为18h。应用此条件成功筛选出自行设计的抑制性ODN-IMO03。结论:建立的实验体系,能很好的区分自行设计的ODN抑制CpGODN1826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TNF-α的生物学活性。
孙然杨光吴秀丽孙陆果王丽颖于永利
关键词:TNF-Α放线菌素D
新型免疫调节性寡聚脱氧核苷酸的序列设计和筛选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免疫调节性寡聚脱氧核苷酸(ODN)设计原则和筛选方法,为研究和开发新型免疫调节性ODN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含有CpG基序的免疫刺激性寡聚脱氧核苷酸(CpG ODN)作为刺激物,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PBMC)作为研究对象,以3H-TdR掺入法检测CpG ODN诱导的细胞增殖水平,对自行设计的ODN的免疫调节活性进行筛选分析。结果:通过对两批免疫调节性ODN的设计和筛选,得到具有较强免疫抑制活性的ODN 667B,与CpG BW006组相比,其抑制率达到66.3%(P<0.01),并具有浓度相关性。结论:总结出免疫调节性ODN的设计原则,同时证明筛选方法可以用于免疫调节性ODN的筛选,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新型免疫调节性ODN奠定了基础。
张雪松胡大利孙然杨光王华颖王丽颖于永利
关键词:免疫调节寡聚脱氧核苷酸CPGODN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