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教育厅基金资助项目(2009A809)

作品数:6 被引量:43H指数:4
相关作者:王颖王菲王炳元王柏芳郑娉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济宁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基金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肝病
  • 2篇代谢
  • 2篇代谢综合
  • 2篇代谢综合征
  • 2篇异甘草酸镁
  • 2篇预后
  • 2篇脂肪
  • 2篇实验室
  • 2篇综合征
  • 2篇慢性
  • 2篇慢性肝
  • 2篇慢性肝病
  • 2篇酒精
  • 2篇酒精性
  • 2篇肝硬化
  • 2篇肝硬化患者
  • 1篇胆汁
  • 1篇胆汁性
  • 1篇胆汁性肝硬化
  • 1篇血脂

机构

  • 6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济宁医学院

作者

  • 6篇王炳元
  • 6篇王菲
  • 6篇王颖
  • 4篇丁媛媛
  • 4篇李金萍
  • 4篇郑娉娉
  • 4篇王柏芳
  • 3篇马力
  • 3篇李雪华
  • 2篇王成吉
  • 2篇孙福荣

传媒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肝脏

年份

  • 5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脂肪肝的预后及与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脂肪肝(fatty liver disease,FLD)的预后,以及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纳入2003年某单位接受体检的459例受试者,其中诊断为FLD 154例(03FLD组),非脂肪肝(NFLD)305例(03 NFLD组),2009年对同一受试人群再次进行随访。观察6年后该人群再次进行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血脂、肝酶学指标、血尿酸(UA)检测及腹部超声检查的变化,比较两组人群的预后,以及与预后相关的危险或保护因素。结果 6年后再次检测该研究人群时,38例FLD患者超声下转为正常肝脏(B组),其余116例仍为FLD(A组);原来无FLD的305例受试者中有91例新发FLD(C组),其余214例受试者仍然保持为无FLD状态(D组)。A、B组相比无论性别、年龄均无明显差异(P>0.05);C组男性受试者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D组(P=0.007),C组女性平均年龄明显高于D组(P=0.025)。A组受试者BMI、DB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GGT)、FBG、UA均值水平均高于B组;C组比D组有更多的代谢异常和肝脏生化学异常。尽管B组受试者随访中FLD已经消失,但与不曾发生FLD的D组受试者比较仍有大部分人体测量学和生化学指标异常。结论脂肪肝的出现与性别、年龄有关,而它的消失与性别、年龄无关;脂肪肝的发生或消失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密切相关,随着FLD病程的延长,MS各组分的患病率就越高;脂肪肝的治疗效果不仅限于超声下脂肪肝的消减,更重要的是MS组分(包括尿酸)同时消失。
丁媛媛李金萍王炳元王成吉郑娉娉王颖孙福荣马力王菲
关键词:脂肪肝代谢综合征预后
异甘草酸镁对慢性肝病实验室指标改善的价值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MIG)对慢性肝病患者实验室指标改善的价值。方法 66例应用MIG注射液(150mg/日)和129例应用非甘草酸类(非-MIG)如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注射液(80mg/日)单独或合并应用其他保肝药物治疗,观察治疗1周和2周时患者血常规、血电解质和血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与非-MIG治疗组比,MIG治疗1周时能升高白细胞(P=0.01),ALT、AST、ALP和GGT降低非常明显(P<0.01)。MIG开始治疗时患者ALT、AST、ALP和GGT水平分别是非-MIG治疗组患者的5倍(P<0.01)、2.94倍(P<0.01)、2.41倍(P<0.01)和1.63倍(P<0.01),治疗2周后MIG治疗组这些指标分别下降到非-MIG治疗组的1.53倍(P=0.03)、1.04倍(P=0.79)、1.29倍(P=0.26)和1.1倍(P=0.33);治疗2周后,MIG组和非-MIG治疗组患者TP、ALB、Hb均有所下降,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IG对慢性肝损伤的治疗安全有效,血清酶学恢复迅速,未见明显的副作用。
王柏芳王颖王炳元王菲李雪华
关键词:慢性肝病异甘草酸镁
异甘草酸镁对慢性肝病实验室指标改善的价值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MIG)对慢性肝病患者实验室指标改善的价值。方法 66例应用MIG注射液(150mg/日)和129例应用非甘草酸类(非-MIG)如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注射液(80mg/日)单独或合并应用其他保肝药物治疗,观察治疗1周和2周时患者血常规、血电解质和血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与非-MIG治疗组比,MIG治疗1周时能升高白细胞(P=0.01),ALT、AST、ALP和GGT降低非常明显(P<0.01)。MIG开始治疗时患者ALT、AST、ALP和GGT水平分别是非-MIG治疗组患者的5倍(P<0.01)、2.94倍(P<0.01)、2.41倍(P<0.01)和1.63倍(P<0.01),治疗2周后MIG治疗组这些指标分别下降到非-MIG治疗组的1.53倍(P=0.03)、1.04倍(P=0.79)、1.29倍(P=0.26)和1.1倍(P=0.33);治疗2周后,MIG组和非-MIG治疗组患者TP、ALB、Hb均有所下降,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IG对慢性肝损伤的治疗安全有效,血清酶学恢复迅速,未见明显的副作用。
王柏芳王颖王炳元王菲李雪华
关键词:慢性肝病异甘草酸镁
血液生化指标改变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预后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预后及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探讨NAFLD患者肝脏功能恢复的质量。方法纳入2003年某单位接受体检的459名受试者,其中诊断为NAFLD 154例,非脂肪性肝病的正常人群(健康组)305例,2009年对同一受试人群再次进行随访。观察6年后该人群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血脂、肝功能、血尿酸(UA)及腹部超声检查的变化,比较两组人群的预后,以及与预后相关的(危险或保护)因素。结果 6年后再次检测该研究人群时,之前诊断为NAFLD的154例患者中,有38例超声下脂肪肝消失(男、女分别为13例和25例),其余116例仍为NAFLD(男、女分别为50例和66例);健康组的305例受试者中有91例新发NAFLD(男、女分别为47例和44例),其余214例受试者仍保持健康状态(男、女分别为75例和139例)。原有NAFLD患者例数6年间减少了24.7%(38/154),原来没有NAFLD的正常人群6年间新出现了29.8%(91/305)。NAFLD发生率由原来的33.6%(154/459)增加到45.1%(207/459),6年增加了11.5%。6年前男性NAFLD的高峰年龄位于40~49岁,女性位于60岁以上;6年后男女高峰年龄相同(50~59岁)。新增的NAFLD患者中男性在40~59岁为高峰,女性比男性晚10年左右;NAFLD消失的患者中,男性在50岁以后居多,女性半数以上在60岁以后。新增加的NAFLD患者除HDL-C外,其他代谢综合征(MS)组分发生率与持续存在的NAFLD患者基本相同,但是FBG增高的发生率在持续存在的NAFLD中更高;腹部超声检查NAFLD转归的患者,除HDL-C外,其他MS组分与持续无NAFLD受试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近发生的NAFLD与持续存在NAFLD患者间所有生化指标和MS组分无明显差异(P>0.05);NAFLD已经消失的患者中,BMI、SBP、甘油三酯、总胆固醇、ALT、FBG、UA水平均高于非NAFLD受试者(P<0.05)。结论 NAFLD的发生或消失与性别、年龄、肝脏酶学和MS组分密切相关,�
丁媛媛王颖王炳元王成吉郑娉娉李金萍王菲孙福荣马力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代谢综合征预后生化指标
AMA阳性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
2012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36例AMA阳性的PBC患者临床资料,同期住院的3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cirrhosis,HBV-C)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生物化学指标。结果 PBC组以女性(83.3%)多见,平均年龄(53.5±11.5)岁,HBV-C组主要是男性(77.8%),平均年龄(56.4±12.8)岁。黄疸(66.7%)和乏力(63.9%)是PBC组的主要表现,HBV-C组以腹水(50.0%)和上消化道出血(38.9%)常见。HBV-C组的PLT和WBC水平较PBC组显著下降(P<0.01)。两组患者均有Hb和RBC水平明显降低,PBC组更明显,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T、AST、GGT、ALP、TBIL和DBIL水平在PBC组中均明显升高(P<0.05),而PT在HBV-C组显著延长(P=0.000)。血脂各项指标在Child-Pugh A级中,PBC组均高于HBV-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ild-Pugh B级中,TG、TC及LDL-C水平PBC组显著高于HBV-C组(P<0.05),而HDL-C水平在PBC组显著降低(P=0.006)。结论 PBC患者具有许多独特的临床特征,包括:①常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②更容易发生黄疸和贫血;③反映胆管功能和胆汁代谢指标明显异常;④HDL-C的下降可能是反映PBC病情进展的良好指标。
郑娉娉王颖王炳元王菲丁媛媛李金萍王柏芳李雪华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功能贫血血脂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被引量:19
2011年
目的探讨单独酒精或酒精合并病毒感染所致肝硬化临床表现的异同。方法收集2004—2008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明确诊断为肝硬化的329例病例资料,其中单独酒精所致肝硬化(alcoholiclivercirrhosis,ALC)104例(28.18%)、单独乙型肝炎所致肝硬化(chronicHBV-relatedcirrhosis,HBV-C)99例(26.83%)、单独丙型肝炎所致肝硬化(chronicHCV-relatedcirrhosis,HCV-C)15例(4.07%)和酒精合并肝炎病毒感染(HBV占87.4%)所致肝硬化(alcoholplusvirus-relatedcirrhosis,AV-C)111例(30.08%)。比较4组患者就诊时的年龄、性别、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LC组和AV-C组男性患者比例最高(分别为95.19%和91.79%),平均年龄[分别为(52.21±10.37)岁和(53.68±10.59)岁)]均低于单纯病毒感染组[HBV-C组为(57.28±12.21)岁,HCV-C组为(61.40±9.71)岁],P<0.05。ALC组GGT、TBIL和AST/ALT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ALC组和AV-C组AST/ALT≥2的比例分别为47.35%和22.5%,与HBV-C组(1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CV-C组介于二者之间(20%)。ALC组和AV-C组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36.54%,32.43%)稍高于HBV-C组和HCV-C组(29.29%,26.67%),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ALC组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的发病率远高于其他组,但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病率(11.54%)明显低于病毒相关组(单纯HBV-C组高达30.3%)。结论酒精单独或与病毒混合因素所致肝硬化已经成为东北地区男性肝硬化的主要原因,ALC患者的平均年龄较病毒相关肝硬化患者小5年以上。酒精更易引起肝内胆汁淤积和胃黏膜屏障受损,ALC组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的发病率均较病毒相关组增加,但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病率明显低于病毒相关组。
王菲郑娉娉王炳元王柏芳马力丁媛媛李金萍王颖
关键词:酒精性肝硬化肝硬化病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