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2CB211705)

作品数:78 被引量:1,415H指数:27
相关作者:王红岩刘洪林苏现波王勃李景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河南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矿业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天文地球
  • 29篇石油与天然气...
  • 6篇矿业工程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49篇煤层气
  • 23篇盆地
  • 20篇成藏
  • 16篇气藏
  • 11篇沁水盆地
  • 11篇煤层
  • 11篇储层
  • 9篇煤成气
  • 8篇煤层气藏
  • 8篇煤层气成藏
  • 8篇勘探
  • 7篇碳同位素
  • 7篇同位素
  • 7篇鄂尔多斯盆地
  • 6篇低煤阶
  • 6篇上古生界
  • 6篇水动力
  • 6篇古生界
  • 6篇含气
  • 6篇含气量

机构

  • 49篇中国石油天然...
  • 18篇河南理工大学
  • 17篇成都理工大学
  • 8篇中国矿业大学
  • 4篇安徽理工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石油
  • 2篇北京大学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焦作工学院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陕西省煤田地...
  • 2篇河南省生物遗...
  • 2篇中国石化
  • 1篇长江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作者

  • 29篇王红岩
  • 26篇刘洪林
  • 20篇苏现波
  • 17篇王勃
  • 15篇李景明
  • 14篇宋岩
  • 13篇李贵中
  • 13篇李仲东
  • 11篇秦胜飞
  • 11篇林晓英
  • 10篇赵群
  • 8篇过敏
  • 7篇陈振宏
  • 6篇陈润
  • 6篇周文
  • 4篇柳少波
  • 4篇李良
  • 4篇吴永平
  • 4篇唐修义
  • 4篇惠宽洋

传媒

  • 16篇天然气工业
  • 10篇天然气地球科...
  • 5篇矿物岩石
  • 4篇地质学报
  • 4篇煤田地质与勘...
  • 3篇科学通报
  • 3篇石油勘探与开...
  • 3篇煤炭学报
  • 3篇中国煤层气
  • 3篇河南理工大学...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地学前缘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煤炭转化
  • 1篇地质论评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矿业安全与环...
  • 1篇中国矿业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17篇2008
  • 25篇2007
  • 16篇2006
  • 12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运移特征及成藏过程分析被引量:72
2008年
运用石油地质动态分析及综合研究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泥岩压实特征、古压力恢复、包裹体、成岩作用资料为基础,对上古生界天然气运移的地质背景、天然气运移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对储层致密化、古高压异常对天然气运移、成藏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认为上古生界砂岩致密化发生于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早于大规模油气运移时期,天然气呈连续相运移需要的临界气柱高度远大于砂岩的单层厚度,受压力封存箱的封闭以及封存箱内不均匀分布的高压泥质岩阻隔,天然气难以沿构造上倾方向作大规模运移,主要为就近垂向运移聚集成藏;成藏特征研究显示,只有毛管中值压力平均值小于6.21 MPa、厚度大于4 m以上的优质储层段能够允许天然气成藏,而且气水分布主要受构造部位、储层非均质控制。故此,上古生界气藏主要为致密储层条件下的岩性和构造-岩性气藏类型;根据各时期、各地区、各层段不同的天然气运移、成藏特征,将上古生界压力封存箱划分为非烃源岩和烃源岩两个成藏子系统,前者具自生自储、短距离运移、早期(J2—K1)源内成藏特点,形成原生气藏,而后者属近-远距离运移、晚期(K1—K2,K2末—Q)源外成藏特点。
李仲东惠宽洋李良周文张哨楠过敏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运移成藏特征
库车坳陷煤成油、气的分布及控制因素被引量:14
2006年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生界煤系烃源岩主要以生气为主,该坳陷油气藏类型共有5种:纯干气气藏、湿气气藏、凝析气藏、油气共存的油气藏、纯油藏。烃源岩以镜质组和惰性组为主,贫壳质组,形成气藏还是油藏主要取决于地质因素,而不是由显微组分决定的;干气气藏是因为圈闭形成后捕获了下伏高—过成熟的煤系烃源岩生成的干气而形成的;湿气藏和凝析气藏是因为圈闭捕获了成熟阶段煤系烃源岩生成的湿气或凝析气;油藏主要形成于盖层封闭性稍差地区、有断裂破坏地区,原来的湿气或凝析气藏中天然气大量散失,少量的油得以保存,形成小规模的残余煤成油藏或油气藏。
秦胜飞戴金星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煤成烃油藏气藏
高变质煤层气成藏特征被引量:6
2007年
我国含煤盆地的地质条件构造活动要比美国复杂得多,煤层气的生成和富集有着自身的特点,且多数煤层在其沉积后经历了多个期次、多个方向的应力场改造,大部分高煤阶形成与岩浆热变质事件有关,这些因素使高煤阶的气体成因、物性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含气性和成藏过程与低煤阶和国外高煤阶明显不同,有可能形成煤层气高产富集区,形成煤层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王红岩李景明赵群
关键词:煤层气成藏特征
储层压力与天然气分布关系——以鄂北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储层为例被引量:7
2007年
通过分析塔巴庙地区储层压力的分布特征,建立了研究区泥岩压实曲线,并对影响和控制该区储层压力的主要因素和机理进行了探讨,对“欠压实”剩余压力、生气增压、抬升引起的降压进行了定量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晚三叠—早白垩世末“欠压实”作用和晚侏罗—早白垩世末烃源岩大量生烃作用使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形成异常高压;晚白垩系构造抬升降压,使得现今储层为正常—低异常压力。同时证实了“欠压实”对天然气有压力封盖作用,天然气都分布在最大“欠压实”幅度以下的储层当中。烃源岩生气高峰为晚侏罗—早白垩世末,但天然气大规模运移是在晚白垩世,方向以沿过剩压力梯度降低较快的方向(太原—山西组至下石盒子组)垂向运移,通道主要为裂缝,运移的动力主要为异常高压。由于储层致密,聚集成藏能量有限,造成天然气充注不足、气水分异不好、含气饱和度低。
过敏李仲东惠宽洋李良吴永平鲜强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储集层垂向运移
沁水盆地煤岩储层特征及有利区预测被引量:21
2008年
沁水盆地是世界上储量较大的高煤阶煤层气田之一,由于该区煤岩储层的研究仍相对薄弱,煤层气的商业性开发至今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重点描述了该区煤岩储层的宏观煤岩类型、显微组分含量、割理发育特征、孔隙结构类型、物性特征、吸附与解吸性能等,分析了对煤层气井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模糊物元分析方法,对沁水盆地煤层气高产富集区进行了预测,优选出阳泉-寿阳、长子-屯留、沁水北-安泽和阳城北4个最具潜力的高产有利区,为沁水盆地煤层气后续大规模的开发指明了方向。
刘人和刘飞周文李景明王红岩王勃刘洪林赵群
关键词:高煤阶煤成气模糊物元法沁水盆地
区域构造热事件对高煤阶煤层气富集的控制被引量:34
2008年
中国高煤阶含煤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影响,使高煤阶煤层气藏具有其独特的复杂性。通过对沁水盆地高煤阶煤层气藏的实例进行剖析,从煤层的热演化程度,煤系地层的方解石脉、石英脉体中的包裹体温度和压力,磷灰石、锆石的裂变径迹古地温分析,中生代火成岩的同位素年龄,岩浆活动产生的大地热流值方面证明了构造热事件的存在。结合煤岩的热解实验分析发现,构造热事件过程中产生的高温、高压的环境促使煤层的生烃,提高了煤层的吸附能力,使沁水盆地煤层的含气量比美国同期形成的黑勇士盆地煤层含气量高5~13m^3/t,岩浆侵入产生的温度变化是沁水盆地煤层气含气量欠饱和的原因之一,高温高压的地层环境改善了煤层的物性。
王红岩万天丰李景明赵群
关键词:构造热事件高煤阶煤层气
构造抬升过程中煤储层压力的定量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从煤储层在构造抬升过程中异常压力的成因机理入手,通过沁水、塔巴庙地区抬升过程的定量模拟研究,分析在整个抬升过程中煤储层流体体积的变化所引起的流体压力的变化情况,从而反映储层压力在整个构造抬升过程中的动态演化过程,得出“抬升过程是异常低压形成的重要机制”的结论。
吴永平李仲东王允诚
关键词:煤层气
超饱和煤层气藏成藏机理被引量:2
2007年
超饱和煤层气藏主要指煤层的含气量超过煤层的吸附能力的煤层气藏。根据大量的试验研究,并结合对具体煤层气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的分析,探讨了影响超饱和煤层气藏形成的条件(气源、盖层、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四种超饱和煤层气藏的成藏模式:构造抬升压力自解吸型超饱和煤层气藏、构造下降温度自解吸型超饱和煤层气藏、它生气源补给型超饱煤层气藏、岩浆岩烘烤温度自解吸型超饱和煤层气藏;进而提出,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不应受风氧化带的控制,而应在煤层上覆封盖条件较好的浅层寻找超饱和煤层气藏,对浅层超饱和煤层气首先进行开发有望获得突破。
赵群王红岩康永尚刘洪林
关键词:煤成气气藏形成盖层解吸岩浆岩
煤层气成藏地层水化学特征研究被引量:40
2007年
我国煤层气资源中高煤阶和低煤阶的煤层气资源相当可观,但高、低煤阶的煤层气成藏的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间接地制约着我国煤层气产业化的进程。本文结合低煤阶煤层气成藏的水化学场物理模拟实验,对高、低煤阶煤层气成藏的水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认为高矿化度有利于高煤阶煤层气富集成藏,低矿化度是低煤阶煤层气的富集成藏的有利条件。
王勃李谨张敏
关键词:煤层气成藏
新构造运动对中国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被引量:12
2006年
由于天然气扩散速率比石油快而不易保存,所以晚期成藏对天然气成藏来说有利于天然气的保存。新构造运动是中国构造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对天然气的成藏有着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对于在晚期生气的烃源岩来说,新构造运动产生有效圈闭与晚期供气形成良好匹配,有利于天然气晚期成藏;对于早期成藏的天然气来说,新构造运动使气藏在纵向、横向发生调整,形成新的气藏,另外还可对部分气藏的储层进行优化、改造;新构造运动不仅使圈闭形成,并且还产生断裂系统,沟通烃源岩与储集层,导致幕式成藏,天然气充注效率提高,有利于天然气成藏;另外,新构造运动在构造强烈地区会对已形成的气藏起破坏作用。
秦胜飞戴金星赵靖舟石昕
关键词:新构造运动天然气成藏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