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11TQC008)

作品数:18 被引量:24H指数:2
相关作者:曾一果李思蓓王莉孙月霞杨琪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文化科学
  • 8篇艺术
  • 3篇文学

主题

  • 5篇媒体
  • 4篇叙事
  • 4篇媒介
  • 3篇都市
  • 3篇新媒体
  • 3篇怀旧
  • 3篇城市
  • 2篇大众
  • 2篇大众媒介
  • 2篇当代电视
  • 2篇电视
  • 2篇都市空间
  • 2篇新媒体时代
  • 2篇身份
  • 2篇身份标识
  • 2篇女性
  • 2篇情感
  • 2篇情景喜剧
  • 2篇文学
  • 2篇喜剧

机构

  • 17篇苏州大学
  • 2篇中国传媒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苏州市职业大...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澳门大学
  • 1篇哥本哈根大学

作者

  • 16篇曾一果
  • 2篇李思蓓
  • 1篇颜欢
  • 1篇王莉
  • 1篇宋桂友
  • 1篇周建国
  • 1篇张梦晗
  • 1篇朱倩倩
  • 1篇杨琪
  • 1篇孙月霞
  • 1篇崔冬梅

传媒

  • 4篇中国电视
  • 3篇浙江传媒学院...
  • 1篇文艺研究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新闻爱好者
  • 1篇电视研究
  • 1篇中国广播电视...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野草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苏州教育学院...
  • 1篇阅江学刊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8篇201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身份的标识:大众媒介与都市空间的再生产
都市空间是一种物理空间,同时也是一种话语实践空间,不同的空间代表着不同的性别、种族和阶层身份的文化认同,当然,这一切要借助大众媒体进行表述、传达和建构。大众媒介多方位地参与了城市空间的建构,再生产了具有多样身份标识的城市...
曾一果
关键词:身份标识大众媒介都市空间
文献传递
重建乡村社会的希望与危机——由《乡村爱情》系列故事谈起被引量:2
2012年
近几年来,赵本山导演的“乡村爱情系列”电视剧收视率一直很高,引起观众热评。评论自然褒贬不一,喜欢的称《乡村爱情》系列贴近生活,真正表达了农民的思想情感,不喜欢的则认为《乡村爱情》丑化了农民形象,尤其是农村女性形象,创造的是一种“以俗为雅、以丑为美、以傻乐为娱乐的反智主义市侩美学的内涵”。如何冷静地看待《乡村爱情》热,给其一个客观的评价呢?
曾一果
关键词:乡村社会故事农民形象贴近生活思想情感
“怀旧”的城市诗学——关于“苏州形象”的影像建构被引量:4
2014年
在今日的城市文化热中,人们多将目光对准上海、北京,但对苏州这样一个曾经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历史名城没有给予太多关注。进入现代社会之后,苏州经历了哪些变化?电影电视等大众传媒如何叙述和展现它?为何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影视媒介关于苏州形象的视觉再现,经常有一种浓厚的"怀旧色彩"?这些议题值得关注。本文试图对《小城之春》、《游园惊梦》、《橘子红了》和《凤穿牡丹》等影视媒介加以考察,探讨它们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社会语境中建构一套"怀旧诗学",并分析此"怀旧诗学"所包含的内容,及其如何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动。
曾一果王莉
关键词:城市文化
从人文精神到人文主义--全球化与新媒体时代的“人文精神”被引量:2
2014年
20世纪90年代,王晓明等人发起了人文精神大讨论,引发了当时社会对于人文精神的思考,不过,那场人文精神讨论是在中国社会市场化和商业化的背景下发生的,倡导人文精神主要也是针对文化界世俗化和商业化倾向的。而在全球化与新媒介环境下,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都发生了变化,我们再次讨论人文精神,就不能像20世纪90年代那样,将人文精神与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大众对立起来,而应在全球化和新媒体的新语境下,反思今日的人文危机,并借助于新兴的媒介技术,通过倡导人文教育和人文学习,驱除日益功利化、快捷化的生活观,恢复整个社会的人文精神,让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有价值。
曾一果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主义新媒体
“去殖民化”与“本土意识”的媒介建构--澳门《文化杂志》“中文版”的“澳门叙事”被引量:1
2012年
澳门长期处于中西交汇的文化和政治语境中,中国、葡萄牙不同的社会和文化政治深刻影响着澳门在世界上的城市形象。1987年3月26日,中国政府和葡萄牙政府草签了《联合声明》,澳门逐渐迈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对澳门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本文即以1987年创刊的澳门一份著名杂志《文化杂志》的"中文版"为研究对象,关注这份杂志创办以来关于澳门的"历史叙述",考察在不同历史时期澳门身份认同的转换,探讨该杂志的澳门叙述如何从去殖民化叙事、回归叙事到本土意识觉醒的嬗变历程,并分析这一历史叙述背后国家、民族和地方间复杂的权力关系结构。
曾一果
关键词:殖民化叙事本土意识中文媒介《联合声明》
消费社会的--当代电视青春剧“青春形象”的反思
2014年
2006年,《中国青年报》曾经发表一篇题为《"80后"——请别误读这2亿青年》的文章,该文指出:"‘80后’已经不再是孩子了。即使最年轻的1989年生人,也已经超过16岁,步入了国家法定的劳动力年龄。‘80后’是一个庞大的青年群体。"1如今,不仅"80后","90后"也已步入社会,成为现代中国发展的主力军。如何认识"80后"、"90后"?这已经成为当代影视媒体的最重要议题之一,例如近年来的电视剧《奋斗》、《北京青年》、《蚁族的奋斗》和《北京爱隋故事》均将镜头对准了“80后”、“90后”,努力刻画、形塑他们的“青春形象”,记录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婚恋状况,探讨他们在物质和理想、家庭和事业面前的人生选择,全面展现了他们在变革社会中的成长历程和精神状况。
曾一果朱壹
关键词:当代电视中国青年报情景喜剧物质化
“南方”的复活——读朱文颖的《莉莉姨妈的细小南方》
2012年
王德威曾在评论苏童的一篇文章中说:"在文学地理上,南方的想象其来有自。楚辞章句,四六骈赋都曾遥拟或折射一种中州正韵外的风格。所谓文采斑斓、气韵典丽的评价,已是老生常谈。
曾一果
关键词:骈赋文学传统小说写作女性视角
谈当代电视剧对城市意象的建构
2015年
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以1978年的改革开放为始点,与之相伴而来的是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运动。与此同时,电视艺术逐步脱离"文革"期间样板戏的影响,将题材选择投向更广阔的现实空间,尝试描摹现代化转型中的具体问题。本文主要分析1978年以来当代中国电视剧中的城市意象是如何记录和再现现代化这一进程的,重点讨论不同类型的城市意象分别隐喻怎样的意涵,在不同历史情境、文化语境下,影像中的城市意象又是如何承载记忆和建构现实的。
张梦晗
关键词:中国电视剧城市意象城市化运动电视艺术
叙述、呈现与表达——新影厂纪录片的“叙述者”研究
2012年
在叙事学家看来,叙述者在文本中非常重要,它在文本中的表现程度和方式,以及隐含的选择,“赋予文本以特征”。叙述者的身份和姿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纪录片文本意识形态的呈现方式,它介入文本的程度越深,往往主导性越强,意识形态的色彩就越浓厚。
曾一果李思蓓
关键词:叙述者纪录片意识形态文本叙事学
新媒体时代的“星座文化热”现象解读被引量:1
2014年
星座文化是互联网线上线下流行的一种文化现象,在青年群体中有着无穷的吸引力和很强的参与度。星座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的流行反映了他们自我认知、人际交往、信念系统等心理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因社会的压力和传媒影响的共同作用而成。文章从新媒介传播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星座文化如何迎合青年的需求,探究青年社会化过程中对星座文化依赖的心理与文化机制。
颜欢曾一果
关键词:星座文化社会认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