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740047)

作品数:10 被引量:18H指数:2
相关作者:蔡明宏林新年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语言文字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文化
  • 4篇华族
  • 3篇语言
  • 3篇教育
  • 2篇东南亚留学生
  • 2篇新加坡华语
  • 2篇认同度
  • 2篇身份
  • 2篇留学
  • 2篇留学生
  • 2篇闽文化
  • 2篇南亚留学生
  • 2篇华语
  • 2篇华语教育
  • 2篇国别
  • 1篇地缘
  • 1篇学位
  • 1篇学位论文
  • 1篇学位论文选题
  • 1篇语言生态

机构

  • 10篇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蔡明宏
  • 1篇林新年

传媒

  • 2篇东方论坛(青...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世界民族
  • 1篇八桂侨刊
  • 1篇集美大学学报...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汉语学报
  • 1篇沈阳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加坡华语教育历史之殇与儒学认同被引量:3
2013年
作为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多元语言极具代表性的国家,为改变日趋边缘化、荒芜化的华语生存现状,新加坡政府曾从语言平衡的核心政策出发,进行了多次重大改革,但并未扭转华语推广的颓势,反而因为单方面强调华语的经济价值和商业地位,强调华语的交际性、功利性、工具性而加重了文化猜忌。鉴于儒学思想在新加坡有一定的传播基础,从儒学入手,重新审度和定位新加坡的华语教育政策,摒弃"经济压人"的策略,强调"文化动人",倡导"雅化"华语,将有利于寻找新的语言生态平衡点,使儒学与华语完美结合,从而走出有新加坡特色的华语教育之路。
蔡明宏
关键词:华语教育儒家文化双语政策共同价值观
中泰语言文化交融下的华语教育被引量:1
2013年
分析了泰国华文教育的发展过程,比较了其与东南亚其他国家在华语文化传承、语言播衍方面的不同特点。认为中泰佛儒文化的交融,泰国和睦包容的民族政策和人文环境,是泰国华文教育稳步发展的主要原因。中泰两国在语言文化交融中也出现了某种意义上的过度与越界,"适度交融"和"过度交融"构成了泰国华语教育的表征,并以其双重特性共同影响着泰国华语教育的行进步履。
蔡明宏
关键词:语言文化华语教育
基于国别差异之在华留学生学位论文选题剖析——以福建师范大学东南亚留学生为个案被引量:1
2016年
近年来本科和硕士学历层次的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大,探讨体现留学生在华学习情况和综合水平的学位论文,有助于完善汉语言专业留学生的培养体系。通过对福建师范大学三百余名东南亚留学生的毕业论文总体状况和选题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选题在横向的丰富性和纵向的深入性上都有提升,学术视野逐渐精细化和宽泛化。而且,选题方向与其国别、性格特征、学习风格、就业选择、文化交融度等相关,选题得分率与母语、目的语的间距关系亦呈现正相关联系。因此指导论文时应根据留学生的国别背景采取优化策略,引导留学生扬长避短,以此提升学位论文的优秀率,实现培养方案有效度、科学化的整体提升,从而促进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成熟。
蔡明宏
关键词:学位论文国别差异
闽南文化视野下的菲华文化教育被引量:2
2013年
随着时代更迭,菲华族群身份和文化观念也在全球化背景下嬗变迁延,其中华文化气息逐渐微弱。而菲华社会独有的闽南文化根性特质使其对闽南文化习俗表现出高度认同,这是菲华社会维系与"母体"中国传统文化连接的脐带。因而,从对闽南文化的眷念和认同等特征入手,对闽南文化进行梳理和拓延,寻找与中华文化的契合点,改变传统文化纵式叙述和版块式教学思路,规避闽南文化中世俗性等负面指征,重新架构起中华文化传播的整体框架,在菲律宾华文教育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蔡明宏
关键词:闽南文化
跨文化视域中的泰华族群认同度研究
2013年
在泰国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泰华族群的文化身份认同也在发生嬗变和更替。他们在中华文化族群认同和泰国政治社会身份认同的钟摆间游走,于积极的自我调适中寻求寄望和归宿。在跨文化视域下,所在国的主导性文化与祖籍国的非主导性文化间早已摒弃博弈、争夺、胶着的竞争态势,狭隘单向的文化认同将得到扬弃。对于泰华族群身份认同度这一历史命题的探究,也应在跨文化语境中寻找相应的立足点和准确的角色定位,并从文化交融产生的双向、互补的基石中去理解、接纳,寻求多元文化视角下的交流和共存,以期衍生出对国家、族群复杂架构下的崭新文化身份认同。
蔡明宏
关键词:泰国华人族群跨文化视域文化身份认同
基于国别差异视角的华文教育影响力实证调研——以当代印尼华族的汉语习得相关度为个案被引量:2
2015年
华文教育撑起了海外华族的民族性内核,华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使汉语言成为一种交流工具,而是期望获得更深层次的文化认同。当代印尼华裔群体已然跨域了移民初期先辈们对生存的卑微渴望,他们也不再把叶落归根、魂归故里当做毕生的夙愿,面对在居住国独特而多舛的历史运命,他们在"中华化"与"在地化"的对立统一中,寻求归属与尊重之间微妙的华族移民情感诉求与自我族群身份定位。
林新年蔡明宏
关键词:民族身份
闽风东渐与地缘人文图景——当代印尼华裔中华传统文化根脉溯源
2016年
东南亚华裔群体在文化传播场域中承担着桥梁作用以及中国国家形象的直接表述功能,他们是构建文化软实力不可忽略的一个特殊群体。本文通过实证调查对印尼华族继承中华传统的文化根脉进行溯源,发现其文化认知具有异质多元、稳定闭合、守望相助、自强奋进的闽式地缘性:他们在多元交融的缝隙里执着地保存了闭合相守的文化气息,他们用自强奋进的身姿诉说着悲壮而悠远的文化承担。这一文化探析将有助于厘清印尼华裔与母国的传承关系,正本清源,了解中华文化母体与分支的联系,进而深度感知印尼华人的中华文化特性;以一种崭新的文化视角来透悟东南亚"中华文化带"的心理效应,探究在当今全球多元化趋势的驱动下,文化交融、和谐共处这一符合历史规律的世界民族前进的方向。
蔡明宏
关键词:中华文化闽文化
新加坡华族对华语的认同度考察——基于文化合流视角被引量:2
2014年
在"本土化"与"西化"的双重影响下,新加坡华族的华语状况堪忧。新加坡历史上重功利、轻情感的语言政策,也加重了新加坡华族对中华文化的情感疏离,弱化了其对华语的认同度。新加坡华语发展的个案成为舒曼文化合流维度下语言和文化互相依存的典型阐释,在改善华语生存环境的对策上,需要新加坡政府做出更精准的指引和扶持,多关注语言背后承载的民族个性和文化信息,摈弃实用性和工具性的狭促,培育新加坡华族对华语的情感认同,以挽新加坡华语困局,促使新加坡的华语真正走上期冀的发展轨道。
蔡明宏
关键词:华文教育语言现象
他者镜像与自我形象——东南亚留学生对闽文化的体认与反哺被引量:6
2016年
在当今全球性的跨文化语境下,以文化形象提升国家影响力是世界各国的战略选择。文化形象包含两重视角,即"自我"与"他者"。根据"镜像理论",主体总是被深深地打上"他者"的烙印,只有承认"他者",才能完成主体自我形象的建立。东南亚与中国比邻而居,与福建更具"五缘"关系,来闽的东南亚留学生成为中华形象的体认者和传播者,他们对中华形象的理解将借由闽文化而得到确证,他们通过自身的留学经历向所在国民众传递对中国的考察和评价。本文从实证调查的视角,从中华文化与闽文化的共生、雅文化和俗文化的相辅、"他者"对"自我"的反哺三个层面调研东南亚留学生对闽文化的体悟,审视中华区域形象在对外构建和传播上的得失,以期实现不同文化视野中的对话,促使自我独立文化品格和标识的确立,从而使闽文化、中华文化参与到世界民族文化的交流和互动中。
蔡明宏
关键词:东南亚留学生自我形象
基于语言生态平衡考量的新加坡华语升沉探微被引量:1
2014年
新加坡作为在全球化进程下多语言环境极具代表性的国家,在兼顾族群和睦和国家意识的权衡中,语言文化环境凸显出庞杂繁复与敏感。以新加坡华语升沉嬗变为基点,以语言生态学为崭新视角,对新加坡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多元语言的背景下语言生态环境的失衡进行观照和思辨,洞彻语言使用者的心理诉求和情感依附对语言选择的影响,提出任何语言的一枝独秀都不利于语言生态环境的平衡与健全,任何语言的衰退和泯灭也都会殃及其他语言的共存和发展,以期探寻多语言成长在整体性、多样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具有的客观价值。
蔡明宏
关键词:华语语言生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