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KLEC200906)

作品数:3 被引量:27H指数:2
相关作者:高建华汪亚平谭凤张娜杨华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长江口
  • 1篇悬沙
  • 1篇悬沙浓度
  • 1篇悬沙输运
  • 1篇再悬浮
  • 1篇输移
  • 1篇输运
  • 1篇水沙
  • 1篇水沙通量
  • 1篇湍流
  • 1篇湍流混合
  • 1篇泥沙
  • 1篇泥沙输移
  • 1篇珠江河口
  • 1篇海岸
  • 1篇海域
  • 1篇河口海岸
  • 1篇SWAN模式
  • 1篇WRF
  • 1篇波浪

机构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1篇长江科学院
  • 1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交通运输部天...

作者

  • 2篇汪亚平
  • 2篇高建华
  • 1篇闵凤阳
  • 1篇庞启秀
  • 1篇张庆河
  • 1篇陈景东
  • 1篇杨旸
  • 1篇吴加学
  • 1篇杨华
  • 1篇史本伟
  • 1篇杨世伦
  • 1篇张娜
  • 1篇谭凤

传媒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海洋工程
  • 1篇水道港口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长江口北港口门海域悬沙输运机制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根据2012年10月24日至11月1日在长江口北港口门海域获取的沉积动力学数据,采用输运通量分解方法分析水沙输运机制。结果表明,长江口北港口门附近海域涨、落潮期间底部悬沙浓度与近底部流速呈显著线性相关,存在显著的再悬浮作用;潮周期内的悬沙输运具不对称特征,涨潮悬沙浓度大于落潮悬沙浓度,悬浮泥沙有向陆输运的趋势。拉格朗日平流输运是影响悬沙输运的主要贡献项;潮泵效应(尤其是潮汐捕捉效应)以及河口垂向环流作用是两个次要影响因素,在影响程度上前者比后者略大。观测发现,长江口北港口门海域潮流除了具有涨落潮流速、历时等不对称现象外,还具有流速结构不对称的特征,进而导致涨、落潮底部湍流混合程度不对称与输沙不对称,这可能是造成悬沙向河口内输运形成最大浑浊带的重要因素。
陈景东汪亚平史本伟高建华杨世伦
关键词:悬沙浓度再悬浮长江口
长江河口区上段水、悬沙通量及其对北支演化的意义
2012年
2007年9月在长江河口3条控制断面的全潮观测结果表明,长江口南支均以落潮流和落潮输沙占优,而北支大、小潮期间的水沙输运特征迥异;其特征与长江径流、河口地形地貌特征密切相关。小潮期间,长江口北支以落潮流占优;大潮期间,则以涨潮流占优,且悬沙输运率比小潮期间增大一个数量级。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从1958年至今,长江口北支的分流比呈下降的趋势,已由11.8%降至目前的1.9%;长江口北支也由早期的悬沙输入(与径流方向相反)通道变为输出通道,目前其分沙比仍达6.4%~7.9%左右。总体上,分流分沙比呈显著减小趋势,这是长江口北支萎缩的重要特征之一。此外,北支分沙比显著大于分流比,将可能造成北支的进一步淤积。
闵凤阳汪亚平杨旸高建华张志林徐海东
关键词:水沙通量长江口
河口海岸底边界层流与泥沙输移的广义相似标度模型及适用性
河口海岸底边界层流与泥沙输移是陆架浅海动量与物质输运的基本过程,然而缺乏可靠的基本概念使这个问题还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进展。已经提出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理论模型均建立在平均流尺度上,其合理性来源于与实验、观测或数值模拟结果的比...
吴加学崔永生邓伟铸
关键词:泥沙输移湍流混合珠江河口
文献传递
基于WRF-SWAN模式的韦帕台风波浪场模拟被引量:22
2012年
为获取更为准确的台风过程波浪模拟结果,将中尺度大气模式WRFD海面以上10 m处风速资料作为驱动风场提供给第三代海浪模式SWAN进行波浪计算,模拟了0713号"韦帕"台风的波浪场过程。模拟和实测资料比较结果表明WRF模式能较好地模拟韦帕台风过程,给SWAN模型提供高精度风场资料,WRF-SWAN模式能够较好模拟韦帕台风过程中海浪的演化和传播。
谭凤张庆河庞启秀张娜杨华
关键词:波浪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