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深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JH200505270413B)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桂耀庭蔡志明郭新秦洁唐爱发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胚胎
  • 6篇胚胎干细胞
  • 6篇基因
  • 6篇干细胞
  • 5篇细胞
  • 4篇基因表达
  • 3篇生殖
  • 3篇生殖细胞
  • 3篇分化
  • 2篇原始生殖细胞
  • 2篇人胚
  • 2篇人胚胎
  • 2篇人胚胎干细胞
  • 2篇鼠胚
  • 2篇鼠胚胎
  • 2篇拟胚体
  • 2篇相关基因
  • 2篇相关基因表达
  • 2篇小鼠
  • 2篇小鼠胚胎

机构

  • 8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8篇蔡志明
  • 8篇桂耀庭
  • 7篇郭新
  • 6篇秦洁
  • 5篇唐爱发
  • 3篇余振东
  • 2篇漆正宇
  • 2篇张键荣
  • 2篇崔光辉
  • 1篇李贤新
  • 1篇石敏
  • 1篇张艳敏
  • 1篇李泽廷
  • 1篇张立兵
  • 1篇关志忱
  • 1篇高新

传媒

  • 3篇中国男科学杂...
  • 2篇解剖学报
  • 1篇生命科学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解剖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不同基质蛋白对小鼠胚胎干细胞生殖细胞分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不同基质蛋白对小鼠胚胎干细胞(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mESCs)分化形成拟胚体(embry-oid bodies,EBs)后生殖细胞分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mESCs分化形成EBs 3 d后接种于不同基质蛋白包被的培养皿中,包括人工基底膜(matrigel,M组)、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组)、层粘蛋白(laminin,L组)、胶原(collagen,C组)和非生物活性底物琼脂糖(agarose,A组),同时设不加任何基质蛋白的空白对照组(B组)。RT-PCR检测EBs在不同基质蛋白上d1~d4期间生殖细胞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mESCs内源性基质蛋白FN(fibronectin)、LN(laminin)以及整合素受体β1基因的表达。结果:L组和F组EBs易贴壁分化,RT-PCR结果也证实原始生殖细胞(PGCs)分化基因Blimp-1、Stella、Mvh和减数分裂启动基因Stra8在L组和F组表达总体趋势为逐渐增强;M组和C组的表达趋势不明显;A组基因表达水平整体偏低;空白对照B组基因表达水平整体偏高但均呈下降趋势。L组和空白对照组细胞表达内源性基质蛋白FN、LN以及整合素受体β1。结论:层粘蛋白/β1信号途径可能对mESCs向PGCs分化具有指导作用,外源性层粘蛋白可能通过其受体β1亚单位传递诱导信号,调节mESCs来源的EBs向PGCs分化,FN可能通过其他整合素受体亚单位发挥作用。无任何外源性基质蛋白时,自身分泌的内源性基质蛋白也促进细胞分化。
郭新漆正宇秦洁崔光辉桂耀庭蔡志明
关键词:基质蛋白小鼠胚胎干细胞拟胚体原始生殖细胞
全反式视黄酸影响小鼠胚胎干细胞向原始生殖细胞分化的相关基因表达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全反式视黄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mouse embryonicstem cells,mESCs)向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 s,PGCs)分化的相关基因表达改变及其机制。方法 mESCs分化形成拟胚体(embryoid bodies,EBs),不同浓度atRA(1 μM,2 μM,5μM)持续诱导EBs 16h、2d和5d,观察EBs形态变化,实时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GCs分化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变化。分析基因启动子中RA反应元件,以Stra8(Stimulated by Retinoic Acid Gene 8,Stra8)基因为阳性对照,确定各基因对atRA刺激的原发性反应和继发性反应。结果不同浓度atRA诱导EBs 16h和2d后形态无明显变化。诱导后EBs的PGCs分化相关基因mRNA表达分4种情况:16h内(Stra8)表达量达最大,然后下降;2d内(Scp3)表达量达最大,然后下降;5d达到最大量(Mvh);表达量无明显变化(Fragilis、Blimp-1和Prm1)。Mvh表达符合继发反应特点;Stra8和Scp3表达符合原发反应特点;Blimp1、Prm1和Fragilis表达可能与atRA调节无关。Stra8蛋白变化与mRNA变化相一致,而Mvh则不一致。结论 atRA诱导mESCs向PGCs分化,各阶段标志基因表达变化均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完成(2~5d),atRA诱导浓度可选用1 μM。根据基因表达模式初步得出,atRA调控的靶基因为Mvh,具备继发反应特点,与特异性分化有关,而Blimp-1、Fragilis和Prm1调控PGCs分化可能与atRA无关。
郭新漆正宇秦洁张艳敏崔光辉桂耀庭蔡志明
关键词:全反式视黄酸胚胎干细胞生殖细胞小鼠
人胚胎干细胞表达生殖细胞分化相关基因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人胚胎干细胞(hES)系H1生殖细胞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方法免疫荧光、碱性磷酸酶检测和核型分析等方法联合鉴定H1的基本生物学特性,RT-PCR方法检测未分化H1的生殖细胞分化相关基因的基本表达模式,分别以人正常睾丸组织和人胚胎成纤维细胞株HFF-1作为阳性和阴性对照组织。结果H1保持正常核型并维持未分化状态。未分化H1表达减数分裂前生殖细胞标志基因STELLAR、DAZL、FRAGILIS、PUM1、PUM2和GDF3;不表达原始生殖细胞(PGCs)标志基因BLIMP-1、减数分裂特异标志基因SCP1、减数分裂启动标志基因STRA8以及生殖细胞分化后期标志基因VASA。结论未分化H1细胞表达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前标志基因,但不表达分化后期基因,BLIMP-1可能成为区分未分化hES细胞与PGCs的特异性标志基因。
郭新秦洁唐爱发余振东桂耀庭蔡志明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原始生殖细胞分化基因免疫荧光
人胚胎干细胞H1培养条件的优化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采用不同培养基和饲养层培养人胚胎干细胞H1,建立适合H1细胞增殖的最佳条件并分析其基本生物学特性。方法:鼠源性饲养层采用ICR品系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人源性饲养层采用人胚胎成纤维细胞系(HFF-1)。H1基本培养基配制分别采用传统DMEM/F12和改良培养基Knock-outTM DMEM。实验共分为MEF+DMEM/F12、MEF+K-DMEM、HFF+DMEM/F12、HFF+K-DMEM组。H1基本生物学特性检测采用免疫荧光、RT-PCR、碱性磷酸酶和核型分析。结果:MEF+DMEM/F12组中H1克隆形态规则,不发生分化,增殖速度快;而MEF+K-DMEM组细胞克隆传代后第4日发生分化;HFF+DMEM/F12组和HFF+K-DMEM组细胞传代后第3日就显示出分化趋势,克隆变扁。MEF+DMEM/F12组中H1细胞保持正常核型和基本生物学特性。结论:不同的人胚胎干细胞系最佳培养条件是不同的,建立的MEF+DMEM/F12组培养条件最适合H1细胞增殖。
郭新秦洁张键荣唐爱发余振东石敏桂耀庭蔡志明
关键词:人胚胎干细胞细胞培养
体外分化过程中小鼠拟胚体的细胞学特征及基因表达模式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干细胞来源的拟胚体(EBs)形成以及分化发育90d过程中的形态学特征及基因表达模式。方法将小鼠胚胎干细胞通过悬浮培养获得EBs,EBs在不添加其他诱导因子的体系中连续悬浮培养,采用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检测EBs培养过程中的细胞发育分化特征和基因表达模式。结果将胚胎干细胞转移到去除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悬浮培养液中培养24h左右即可形成EBs;培养3d左右,部分EBs出现简单胚体结构;在EBs分化7d左右,逐步向空腔化胚体发育;培养9d左右,EBs可发育为原始的囊性胚体结构;培养11d左右,EBs形成典型的、结构完整的三胚层结构。HE染色结果显示,发育早期的EBs包含大量尚未完全分化的ES细胞,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EBs向空腔化、囊性胚体发育,逐渐形成类似于早期组织的形态。悬浮培养7周左右,EBs的发育分化基本停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中胚层心肌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cTnT,外胚层特异性标志蛋白Nestin在15d的EBs中表达呈阳性。RT-PCR检测也显示形成的EBs表达外胚层特征性基因Vimentin、Nestin,中胚层特征性基因Flk-1、Gata-1和内胚层特征性基因Transthyretin、-αfetoprotein。结论小鼠胚胎干细胞来源的EBs具有分化为3个胚层的能力,EBs形成的三维结构能够有效的启动细胞的分化;EBs来源的三胚层细胞的发育分化时序和特征,将为鉴定胚胎干细胞来源的分化细胞提供重要参照。
秦洁郭新张键荣桂耀庭蔡志明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拟胚体分化小鼠
小鼠睾丸特异性新基因TSAF76的克隆及其在睾丸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筛选与精子发生和(或)睾丸发育相关的基因。方法将不同发育阶段的小鼠睾丸组织cDNA与小鼠睾丸DNA芯片进行杂交,通过杂交信号比较,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对该基因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RT-PCR方法分析该基因在小鼠不同组织及不同发育阶段睾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通过4日龄和18日龄小鼠睾丸芯片信号比较筛选出一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命名为TSAF76基因(GenBank登录号:AF503943),测序提示该基因全长1052bp,包含1个474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57个氨基酸。对TSAF76蛋白质序列分析表明该蛋白质理论相对分子量为18.77kDa,等电点PI为9.782。TSAF76蛋白与表达于人类睾丸和成熟精子中的AAT1蛋白类似。RT-PCR分析表明TSAF76基因在处于精子发生中的睾丸组织特异性表达。结论TSAF76基因可能在小鼠精子发生过程中起作用。
李贤新唐爱发余振东桂耀庭蔡志明关志忱
关键词:基因芯片分子克隆精子发生
胚胎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观遗传调控被引量:3
2007年
作为一类既有自我更新能力,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胚胎干细胞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临床应用前景。近期以胚胎干细胞为模型,研究有关干细胞分化的表观遗传调控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胚胎干细胞分化过程中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调控以及与胚胎干细胞分化密切相关的表观遗传学动态变化做一概述,对表观遗传学改变与胚胎干细胞分化关系的基础研究进行探讨。
秦洁郭新桂耀庭唐爱发蔡志明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分化表观遗传
精子发生相关基因VASA在正常和少精子症患者精子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生殖细胞高度特异性基因VASA和信号分子BMP-4在精子发生中的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正常和少精子症患者精液通过Percoll梯度分离获得精子和未成熟生精细胞,采用RT-PCR、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方法分析基因转录产物表达。结果少精子症精子VASA基因转录产物是正常精子的1/5;两种样本精子中均检测到荧光信号,正常组信号强,与Western blot结果相一致;两种样本精子RT-PCR均未检测到BMP-4及其Ⅰ型受体Alk-3表达,但在分离的未成熟生精细胞中均表达。人正常睾丸组织可检测到BMP- 4及其Alk-3表达。结论少精子症患者精子发生过程中VASA基因及其产物发生变化;BMP-4及其受体Alk- 3并不直接上调VASA表达;睾丸组织包括精子所存在的部分转录产物,而精子转录产物并不完全等同于睾丸组织;睾丸组织内表达BMP-4和Alk-3的可能主要是精原和精母细胞。
郭新桂耀庭唐爱发李泽廷张立兵蔡志明高新
关键词:精子发生基因表达少精子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