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青年科学基金(Y0CX351S01)

作品数:3 被引量:62H指数:3
相关作者:李新影陈杰王素华李梦姣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哲学宗教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少年
  • 2篇同伴交往
  • 2篇青少年
  • 2篇交往
  • 1篇性别
  • 1篇药物成瘾
  • 1篇遗传学
  • 1篇神经机制
  • 1篇神经生物学
  • 1篇神经生物学机...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机制
  • 1篇年龄
  • 1篇温暖
  • 1篇父母
  • 1篇成瘾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3篇陈杰
  • 3篇李新影
  • 2篇王素华
  • 1篇李梦姣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心理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父母监管和温暖与青少年交往不良同伴对自身问题行为的影响被引量:32
2014年
目的:考察父母监管和父母温暖与青少年交往不良同伴的交互作用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方法: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双生子库中年龄9-19岁,平均年龄13.5岁(SD=0.50)的1387对双生子为对象,采用自评问卷对其不良同伴交往和自身问题行为水平以及父母教养方式进行测量。结果:①青少年自身的问题行为与其性别、年龄、母亲监管、父亲监管、母亲温暖、父亲温暖及交往不良同伴均有显著的相关性。②父母监管对交往不良同伴与青少年自身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父母监管力度越大,交往不良同伴对青少年自身的问题行为的影响越小。③父亲和母亲的温暖在调节青少年交往不良同伴对自身问题行为的影响方面存在差异:母亲温暖越多,交往不良同伴对青少年自身问题行为的影响越少;父亲温暖对青少年交往不良同伴与自身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不具备调节作用。结论:交往不良同伴对青少年自身问题行为的影响随父母监管和母亲温暖的增加而减少。
王素华李新影陈杰
非药物成瘾的遗传学和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述评被引量:14
2012年
非药物成瘾又称"非物质相关性成瘾"或"行为成瘾"。特征性表现包括对成瘾对象的渴望、受损的冲动控制、对成瘾对象的耐受、撤退反应和高复发率等。目前发现的非药物成瘾类型包括病理性赌博、网络成瘾、购物成瘾、游戏成瘾、性瘾以及贪食等。非药物成瘾与药物成瘾在症状学上表现出很高的相似性且具有较高的共病率,提示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着共同的发病机制。从遗传学和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探讨非药物成瘾的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家庭研究和双生子研究发现,男性的病理性赌博和贪食障碍具有中度以上的遗传度。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单胺能神经递质相关基因,如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巴胺受体基因和单胺氧化酶A基因等,与非药物成瘾有关。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非药物成瘾者脑内负责奖赏,线索加工和冲动控制的神经通路活动性异于正常对照。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从多个角度入手,探讨非药物成瘾与药物成瘾的共性和特性。
李梦姣陈杰李新影
关键词:神经机制
交往不良同伴对青少年自身问题行为的影响:性别和年龄的调节作用被引量:21
2013年
目的:考察青少年交往不良同伴对自身问题行为的影响,以及性别和年龄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自评问卷对1302对双生子的不良同伴交往和自身问题行为水平进行测量。结果:①青少年自身的问题行为与性别、年龄及不良同伴交往均显著相关。②在交往不良同伴对自身问题行为影响方面存在性别差异:男性青少年交往不良同伴更易出现问题行为。③年龄对交往不良同伴与自身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年龄小的青少年交往不良同伴更易产生问题行为。结论:交往不良同伴对青少年自身问题行为的影响因性别和年龄而不同。
王素华陈杰李新影
关键词:性别年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