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A2010224)

作品数:10 被引量:73H指数:5
相关作者:田作军陆亚琴廖海星由天辉沈粤春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医学院广东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属高校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动脉
  • 7篇血压
  • 6篇高血压
  • 5篇颈动脉
  • 4篇动脉斑块
  • 4篇血管
  • 4篇颈动脉斑块
  • 4篇斑块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血压变异
  • 3篇血压变异性
  • 3篇压变异性
  • 3篇肾血管
  • 3篇肾血管性
  • 3篇肾血管性高血...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颈动脉斑块形...
  • 3篇梗死
  • 3篇斑块形成

机构

  • 9篇广州医学院
  • 9篇广州医学院第...
  • 5篇广东药学院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田作军
  • 9篇陆亚琴
  • 7篇廖海星
  • 5篇由天辉
  • 3篇陈长兵
  • 3篇沈粤春
  • 2篇陈惠芬
  • 2篇黄庆晖
  • 2篇陈艺文
  • 2篇戚佩谊
  • 2篇杨碧萍
  • 2篇曾玲
  • 2篇黄美兴
  • 2篇黎宣谷
  • 2篇黄科
  • 2篇吕何锦
  • 2篇庄雅如
  • 2篇汤庆
  • 2篇李飞奉
  • 2篇王晓明

传媒

  • 4篇国际医药卫生...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广东医学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脑梗死发病关系的探讨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BPV)与高血压患者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一2010年5月因头颅DWI诊断为新发脑梗死而住院的高血压患者797例,其中半年内规范降压且检查过24h动态血压的共31例,将其与同期半年内接受过相同降压治疗和检查的无新发脑梗死的高血压患者共42例进行比较。将资料分为钙拮抗剂组(CCB,43例)及非钙拮抗剂组(nCCB,30例),其中CCB组又分为拜心同(Procardin,26例)和络活喜(Norvasc,17例)2亚组。以单因素分析比较各分组或亚组间血压的变异性,以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因素。结果CCB组高血压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低于nCCB组(X^2=12.378,P=-0.002);高血压伴有脑梗死组BPVsBP及BPVDBP高于不伴脑梗死组(t=-6.324,P=0.000;t=-2.822,P=0.006),但2组间24h平均收缩压(SBP)及平均舒张压(DBP)差异无显著性(P〉0.05);BPVSBP在Procardin、Norvasc及nCCB3组中呈渐增高趋势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BPVsBF是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0R=9.94E+40,P=0.000),CCB类药物是脑梗死发病的保护性因素(OR=0.049,P=0.015)。结论血压的变异性是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CCB类降压药,特别是拜心同,可以通过降低血压的变异性来降低高血压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使患者获得更大的收益。
田作军廖海星杨碧萍郑琤沈柏儒吴琦吴向红陆亚琴
关键词:高血压血压变异性脑梗死
肾血管性高血压犬中血管紧张素Ⅱ的肾内作用机制探讨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肾血管性高血压犬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起作用的肾内机制。方法首先以双肾双夹法(2K2C)建立肾血管性高血压犬模型(缩窄组,n=5),与假手术犬(对照组,n=5)相对照。检测两组犬术前1d和术后4、8及12个月外周血AngⅡ的水平。术后12个月,对肾组织进行HE及AngⅡ受体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自术后2个月,缩窄组收缩压与术前1 d及对照组比较高出约25 mmHg(P<0.01,P<0.05)。术后缩窄组的外周血AngⅡ水平与基线值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缩窄组犬肾组织HE染色可见部分肾小管及肾小球呈透明变性等慢性肾缺血改变,免疫组化染色可见大量AngⅡ受体表达;而对照组肾组织未见透明变性,仅有少量AngⅡ受体表达。结论由慢性缺血的肾组织在局部所产生的AngⅡ可能是肾血管性高血压犬血压升高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田作军陈长兵廖海星汤庆陆亚琴由天辉陈惠芬曾玲沈粤春
关键词:肾血管性高血压动物模型
高血压性脑梗死病情进展与其血管基础及临床治疗的相关性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梗死病情进展与其血管基础及临床治疗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25例经头颅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为新发脑梗死并有高血压的患者,其中入院后在6 h~7 d内进展且检查过颈动脉彩超及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必要时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共26例,与同期住院并接受过相同检查的高血压性稳定型脑梗死(SCI)52例比较。将资料分为高血压性进展型脑梗死(PCI)及SCI两组,分别以单因素、多因素及ROC曲线分析颈部或颅内动脉主干狭窄及临床治疗对高血压性PCI发生的影响。结果 PCI组血压变异性(BPV收缩压及BPV舒张压)、颈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的Crouse评分和指数均高于SCI组(P<0.01),而两组间的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或颅内存在中、重度血管狭窄(OR=27.073,P=0.018)及早期使用降压药(OR=59.890,P=0.005)是高血压性PCI发生的危险因素,而使用他汀类降脂药是保护性因素(OR=0.019,P=0.005);ROC曲线提示,颈动脉的IMT及斑块的Crouse评分及指数对前循环高血压性PCI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但不够准确。结论颈部或颅内主干血管中重度狭窄合并或不合并早期使用降压药是高血压性PCI发生的危险因素,而他汀类降脂药是其保护性因素。
田作军董亚贤刘磊黄科黎宣谷陆亚琴
关键词:高血压脑梗死血压变异性血管狭窄
高血压患者前循环脑梗死发作与颈动脉斑块的性质之间的关系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前循环脑梗死发作与颈动脉斑块的性质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因头颅DWI诊断为前循环新发脑梗死并患高血压的患者181例,其中同时查颈彩超及头颅MRA共98例(CI组),与同期住院并接受过相同检查的高血压性非脑梗死69例(nCI组)相比较。通过χ2检验及均数比较分析两组组内及组间颈动脉的IMT,斑块的类型、Crouse评分和指数的差异。结果:组内比较发现:CI组病灶侧颈动脉扁平斑块比例减少,溃疡斑块和混合斑块比例增多(P=0.012);和非病灶侧相比,病灶侧颈动脉斑块的Crouse评分降低,IMT增高(均P<0.05);nCI组左右两侧颈动脉的IMT、斑块类型、Crouse积分和指数均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CI组的SBP(P=0.002)及DBP(P=0.003)、颈动脉斑块的Crouse评分(P=0.002)及指数(P=0.019)均明显高于nCI组。结论:高血压患者前循环发生脑梗死与颈动脉的粥样硬化程度,更与其斑块的脱落有关,溃疡斑块和混合斑块的稳定性相对较差。
田作军黎宣谷陆亚琴冯佩玲江诗智黄丽娟刘倩怡黄科由天辉
关键词:高血压脑梗死颈动脉斑块
肾血管性高血压犬中的颈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特征的比较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索肾血管性高血压犬中颈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特征的区别。方法10只雄性beagle犬随机均分为缩窄组及假手术组建立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术后1年经彩超证实颈动脉有粥样硬化形成后,分别对2组犬的颈动脉及冠状动脉行DSA及病理上H&E、苏丹Ⅲ及MOVAT染色观察,比较其粥样硬化特征的区别。结果术后3月始,缩窄犬的平均收缩压(SBP)由术前的(138.80±9.20)mmHg升达峰值(171.20±3.56)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年后,5只DSA上缩窄犬有4只发现颈动脉有狭窄,有3只出现冠状动脉壁不光滑,但无明显狭窄(P〈0.05);病理上缩窄犬颈动脉观察到由平滑肌细胞、蛋白聚糖和胶原纤维形成增殖性斑块,很少含脂质;冠状动脉内膜下观察到有脂质沉积,无明显细胞增殖现象。假手术犬两者均没有发现粥样硬化征象。结论肾血管性高血压犬中颈动脉易形成主要含平滑肌细胞、蛋白聚糖和胶原纤维的增殖性斑块,而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不明显,只在内膜下有少量脂质沉积。
田作军杨通何炼图廖海星王晓明沈粤春陈长兵陆亚琴
关键词:肾血管性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斑块形成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以24h动态血压研究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患者的血压变异性(BPV)与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住我院查颈彩超及24h动态血压的患者102例,分为有斑块组(68例)及无斑块组(34例)。以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分析平均血压、脉压差(PPD)及BPV等动态血压参数及其他常见危险因素与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的关系。结果:有斑块组患者的年龄(t=5.302,P=0.000)、24h收缩压的变异性(BPVSBP)(t=3.664,P=0.000)、PPD(t=4.503,P=0.000)及白昼的BPVSBP(t=2.854,P=0.005)均高于无斑块组;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发现患者的年龄(OR=1.075,P=0.004)、24h BPVSBP(OR=1.0E+30,P=0.001)及PPD(OR=1.111,P=0.002)是影响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斑块形成主要受年龄、PPD及BPV影响,其中BPVSBP是关键危险因素之一。
黄庆晖廖海星李飞奉庄雅如陈艺文吕何锦黄美兴戚佩谊陆亚琴田作军
关键词:颈动脉疾病颈动脉斑块血压变异性动态血压
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的关系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 探讨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诊断为前循环TIA并查颈彩超及头颅MRA证实患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87例(TIA组),与同期住院经相同检查证实患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非TIA患者63例(nTIA组)相比较.分析组内及组间颈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的类型、Crouse积分和指数的差异.结果 组内比较发现:TIA组病灶侧颈动脉溃疡斑块和混合斑块比例增多(x2=12.045,P=0.017);病灶侧颈动脉斑块的Crouse积分及指数均明显高于非病灶侧(Z=-2.494,P=0.013;Z=-3.378,P=0.001);nTIA组左右两侧颈动脉的IMT、斑块类型、Crouse积分和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TIA组的SBP及DBP明显低于nTIA组[(155.95±17.67) mmHg vs (167.38±21.87) mmHg,P=0.001;(84.84±12.06)mmHg vs (90.90±11.56) mmHg,P=0.002],颈动脉斑块的Crouse评分及指数均明显高于nTIA组(Z=-5.020,P=0.000;Z=-5.018,P=0.000).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前循环TIA发作与颈动脉的粥样硬化程度及溃疡斑和混合斑块增多有关.
黄庆晖廖海星奉俊敏李飞奉庄雅如陈艺文吕何锦黄美兴戚佩谊陆亚琴田作军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前循环颈动脉斑块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伴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社区“三高”患者的干预效果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社区"三高"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效果。方法:收集2007年5月至2009年1月同时患有"三高"且经彩超证实患有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个体化组(最终56例)及传统组(最终57例)。个体化组对患者先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再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传统组只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持续随访1年。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血压(SBP和DBP)、TC、LDL、HBAlC、颈动脉IMT和斑块积分(Crouse score)的干预效果。结果:个体化组干预后患者的服药、饮食、戒烟和限酒依从性、SBP、DBP、TC、LDL、HBAlC及IMT均有改善(P<0.01或P<0.05),Crouse score无统计学差异。传统组服药及戒烟依从性、SBP和HBA1C水平有改善(P<0.01或P<0.05),Crouse score有增长趋势,IMT有进展(P<0.01);个体化组对"三高"因素及IMT的干预效果好于传统组(P<0.01),Crouse score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可以通过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和治疗依从性,更好的控制"三高"水平,从而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陆亚琴由天辉周玉兰赵修春张桂林廖海星王涛田作军
关键词:健康教育颈动脉斑块依从性高脂血症
肾血管性高血压犬中肾动脉狭窄的超声检测及价值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肾血管性高血压犬中肾动脉狭窄的超声检测方法及其对模型建立的影响。方法12只beagle犬按双侧肾动脉直径狭窄率分为〉80%组、70%-80%组及假手术组,并以双肾双夹法(2k2e)建立肾血管性高血压犬模型。术后1周以彩超检测缩窄犬狭窄处及狭窄远段的肾动脉口径及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并与假手术犬相对照计算肾动脉的狭窄率;在术前1天,术后第2天、4个月、8个月及12个月动态检测犬的尿素氮(BuN)及肌酐(c办术后1年比较缩窄犬及假手术犬的。肾脏及颈动脉的病理结果。结果实验早期,连续2只双侧肾动脉狭窄〉80%犬在术后4天内因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该分组被放弃;5只双侧肾动脉缩窄70%-80%犬均形成高血压;术后第7天彩超证实:左右两侧肾动脉的狭窄率分别为(73.9±4.2)%及(73.2±4.4)%,这和左右肾动脉狭窄处的PSV与假手术犬左右。肾动脉的平均PSV的比率相一致;术后1年,病理切片发现缩窄犬部分肾组织透明样变性,颈动脉有明显斑块形成,BUN和cr无明显改变。5只假手术犬术后血压无明显升高,术后1年肾组织及颈动脉无明显异常改变。结论肾动脉缩窄到合适的程度是2k2c法建立肾血管性高血压犬模型的关键性技术;彩超能够准确检测肾血管性高血压犬肾动脉的狭窄程度,为实验做出指导。
田作军廖海星王晓明陈长兵沈粤春陈惠芬曾玲汤庆陆亚琴由天辉
关键词:肾血管性高血压肾动脉狭窄超声
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及病变支数的常见危险因素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临床常见危险因素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及病变支数的影响。方法对276例疑诊冠心病患者进行冠脉CTA检查,根据冠状动脉(冠脉)CTA结果,将冠脉粥样硬化程度及病变支数分别分为无狭窄、轻度狭窄(直径>50%)及重度狭窄(直径≤50%)3组以及无病变、单支及多支(≥2支)病变3组,分别以2检验及有序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常见危险因素对冠脉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的不同影响。结果对冠脉的狭窄程度和病变支数的单因素分析分别发现:年龄(2=14.394,P=0.006)、高血压(2=6.445,P=0.040)、总胆固醇(TC)(2=10.344,P=0.006)、三酰甘油(TG)(2=7.084,P=0.029)及低密度脂蛋白(LDL)(2=8.162,P=0.017)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均有影响,而冠脉的病变支数主要受吸烟影响(2=15.842,P=0.000)。多因素分析发现:冠脉的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均以年龄(均P<0.01)、吸烟(均P<0.01)及TC(均P<0.05)作为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吸烟及TC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及病变支数均有重要影响;高血压、TG、LDL容易影响冠脉的狭窄程度,吸烟容易导致冠脉的多支弥漫性病变。
田作军邓宇杨碧萍曾昭华由天辉陆亚琴
关键词:冠状动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