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1GXNSFB018022)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3
相关作者:宁德生潘争红吕仕洪黄思思程玲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云南师范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巴豆
  • 3篇学成
  • 3篇枝叶
  • 3篇化学成分
  • 3篇化学成分研究
  • 1篇大戟
  • 1篇大戟科
  • 1篇豆素
  • 1篇质谱
  • 1篇色谱
  • 1篇气相
  • 1篇气相色谱
  • 1篇气相色谱-质...
  • 1篇甾醇
  • 1篇相色谱
  • 1篇挥发油
  • 1篇挥发油成分
  • 1篇挥发油成分分...
  • 1篇二萜
  • 1篇GC-MS

机构

  • 3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广西中医药大...

作者

  • 3篇潘争红
  • 3篇宁德生
  • 2篇吕仕洪
  • 1篇刘金磊
  • 1篇蒋小华
  • 1篇李海云
  • 1篇罗蕾
  • 1篇蒋丽华
  • 1篇程玲
  • 1篇黄思思
  • 1篇吴云飞

传媒

  • 4篇广西植物
  • 1篇中草药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石山巴豆枝叶中1个新的降克罗烷二萜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石山巴豆Crotoneuryphyllus枝叶中的二萜成分。方法综合运用硅胶、MCI、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分析与文献比对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石山巴豆枝叶95%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rotoeurin D(1)、mallotucin C(2)、mallotucin D(3)、plaunotol(4)。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降克罗烷二萜,命名为石山巴豆素D;化合物2~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宁德生符毓夏李连春吕仕洪潘争红
关键词:PLAUNOTOL
石山巴豆枝叶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石山巴豆(Croton euryphyllus)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巴豆属(Croton)植物,主要分布于西南各省的岩溶石山地区,民间用于杀虫和治疗跌打损伤。为了阐明其化学物质基础,该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HPLC等方法对石山巴豆枝叶醇提物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毛叶巴豆萜(1),jatrophoidin(2),山藿香定(3),异山藿香素(4),山藿香素(5),赖百当-13-烯-8,15-二醇(6),7-酮基-β-谷甾醇(7),(22E)-5α,8β-表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8),豆甾烷-4-烯-6β-醇-3-酮(9),齐墩果烷-12-烯-2α,3β-二醇(10),东莨菪内酯(11),催吐萝芙木醇(12),lyratol F(13),罗布麻酚A(14),芹菜素(15),金色酰胺醇酯(16)。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8-16为首次从巴豆属中发现。
夏梦雯宁德生黄思思程玲吕仕洪罗蕾潘争红
关键词:化学成分二萜甾醇
毛果巴豆枝叶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为研究毛果巴豆枝叶中的化学成分,该文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HPLC等多种色谱相结合的方法,对毛果巴豆枝叶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从中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并结合文献比对,将其鉴定为2β-hydroxyteucvidin acetate(1),2β-hydroxyteucvidin(2),crotoeurin B(3),山奈酚-3-O-(6″-O-顺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4),山奈酚-3-O-(6″-O-反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5),栗苷A(6),cerevisterol(7),尿嘧啶(8)。化合物2-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李根潘争红潘争红李海云李连春于玲玲宁德生
关键词:化学成分HPLC
石山巴豆与毛果巴豆叶中挥发油成分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石山巴豆和毛果巴豆叶中的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仪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以归一化法计算各个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石山巴豆叶鉴定出39种化合物,占总量的95.96%,主要成分是α-松油醇(17.57%)、桉树醇(11.13%)、乙酸松油酯(9.07%)、倍半水芹烯(8.52%)等;从毛果巴豆叶鉴定出55种化合物,占总量的97.8%,以反式-橙花叔醇(9.48%)、α-松油醇(7.51%)、桉树醇(6.43%)、乙酸松油酯(6.72%)为主要成分。两种植物叶中的挥发油成分均以萜醇、倍半萜烯为主,并且其中多种成分具有生物活性,因此研究结果可为石山巴豆和毛果巴豆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宁德生蒋丽华吕仕洪刘金磊蒋小华潘争红
关键词:挥发油
毛果巴豆根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对大戟科巴豆属植物毛果巴豆的根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并利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手段鉴定了结构。它们分别是3-乙酰高根二醇(1),3-乙酰齐墩果酸(2),ilexgenin A(3),(24S)-24-ethylcholesta-3β,5α,6β-triol(4),邻苯二甲酸二丁酯(5),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6),邻苯二甲酸正丁异丁酯(7),Aralia cerebroside(8),熊果酸(9),β-谷甾醇(10),胡萝卜苷(11)。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潘争红吴云飞宁德生韦英亮
关键词:大戟科化学成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