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0302)

作品数:4 被引量:40H指数:3
相关作者:牛争鸣汪振李嘉谢小平洪镝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理工大学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水利工程

主题

  • 4篇泄洪
  • 4篇泄洪洞
  • 3篇模型试验
  • 1篇导流
  • 1篇导流洞
  • 1篇导流洞改建
  • 1篇旋流泄洪洞
  • 1篇时均压强
  • 1篇水电站
  • 1篇水力
  • 1篇水力特性
  • 1篇水平旋流
  • 1篇水平旋流泄洪...
  • 1篇紊动
  • 1篇紊动特性
  • 1篇流速分布
  • 1篇脉动压强
  • 1篇公伯峡水电站

机构

  • 4篇西安理工大学
  • 3篇四川大学
  • 3篇中国水电工程...
  • 1篇黄河上游水电...

作者

  • 4篇牛争鸣
  • 3篇李嘉
  • 3篇汪振
  • 1篇高旭东
  • 1篇贺立强
  • 1篇洪镝
  • 1篇谢小平

传媒

  • 1篇水利水电科技...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水动力学研究...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水平旋转内消能泄洪洞流速分布及紊动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该文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在自由流、吸吮流和淹没流三种基本流态下,水平旋转内消能泄洞的流速分布与脉动特性。激光测速的结果表明,水平旋流洞的切向流速沿径向的分布可以看成是组合涡分布,轴向流速沿径向的分布可看成是最大值靠近壁面一侧的二次曲线分布。在流速的变化趋势上各种流态是相同的,但具体分布参数因流态不同,有较大的差异。流态不同时,轴向脉动流速与切向有较大差异,湍流强度变化规律也不同,自由流与吸吮流流态湍流强度总体上的变化规律为Twθ和Twz沿程均有所增大;沿径向先减小,在R/R0大于一定值之后基本维持一常量或略有增大。
汪振牛争鸣李嘉
关键词:模型试验流速分布
导流洞改建为旋流式内消能泄洪洞的研究和实践——以公伯峡水电站为例被引量:21
2007年
概述了国内外旋流式内消能工的研究与进展,认为该种内消能工是适合于高水头、大流量高坝建设的新型消能工,是一种适合将施工导流洞改建为泄洪洞的可行方案。以黄河公伯峡水电站为例,论述了竖井旋流式与水平旋流式内消能工在体型优化中的重点与方向问题;泄流能力的协调与匹配问题;通气孔的设计、消能率的构成、空化空蚀、衬砌标准与范围、下游水深的影响等问题。针对旋流式内消能工目前尚无任何设计规范可依据的情况,认为开展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是有必要的。
牛争鸣洪镝谢小平贺立强
关键词:导流洞改建公伯峡水电站
水平旋流泄洪洞的综合水力特性被引量:2
2007年
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水平旋流泄洪洞的基本流态、基本水力特性、流速分布与压强分布特性。水平旋流泄洪洞的流态可分为自由流、吸吮流和淹没流三种基本流态,各种水力特性的变化均与流态有关,也具有明显的分区特性。水平旋流洞切向流速沿径向的分布可以看成组合涡分布,轴向流速为最大值靠近壁面一侧的二次曲线分布。流速和壁面压强分布随上下游水位的变化趋势在各种流态下是相同的,但在具体规律上因流态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
汪振牛争鸣李嘉
关键词:水平旋流泄洪洞模型试验水力特性
水平旋流内消能泄洪洞的壁面压强及脉动特性被引量:7
2008年
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水平旋流内消能泄洪洞壁面压强及脉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各流态下,随着上、下游水位的升高壁面压强随之增加,沿程逐渐减小;在Z/D=0.5-4.5范围内,压强变化剧烈,过渡段的性质非常明显,流态不同时规律不同;脉动压强主频在0.03—1.6Hz,属于低频范围,优势频率主要集中在0—20Hz之间;壁面脉动压强振幅概率分布基本上呈现高斯正态分布;但在水平段首(Z/D=0—4.5)和尾(Z/D=29-水平段出口)Ca、Ce均要略大于理论值。
汪振牛争鸣李嘉高旭东
关键词:模型试验脉动压强时均压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