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CJL014)

作品数:7 被引量:332H指数:5
相关作者:汪伟郭新强蔡建波王君斌艾春荣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储蓄
  • 3篇储蓄率
  • 2篇高储蓄
  • 1篇人口
  • 1篇人口老龄化
  • 1篇人口转变
  • 1篇生育政策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收入不平等
  • 1篇收入分配
  • 1篇税费
  • 1篇税费改革
  • 1篇年龄结构
  • 1篇农村
  • 1篇农村居民
  • 1篇农村居民消费
  • 1篇向量自回归
  • 1篇理论与实证研...
  • 1篇连续型

机构

  • 7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西南财经大学

作者

  • 6篇汪伟
  • 2篇郭新强
  • 1篇钱文然
  • 1篇曹晖
  • 1篇王君斌
  • 1篇艾春荣
  • 1篇蔡建波

传媒

  • 3篇管理世界
  • 1篇经济研究
  • 1篇经济学动态
  • 1篇上海行政学院...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1
  • 2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收入不平等与中国高储蓄率:基于目标性消费视角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被引量:76
2011年
本文在习惯偏好下通过建立一个考虑两类代表性家庭的两期消费决策模型,讨论了收入不平等与目标性消费如何影响中国的储蓄率。我们的理论模型得到了两个基本结论:(1)在高收入者和中低收入者具有相同的时间偏好和消费习惯强度的情形下,基于收入不平等对目标性消费的强化效应,中低收入者比高收入者具有更高的储蓄率;(2)收入不平等程度越高,消费习惯越强,经济中的总储蓄率就越高。结论一能够很好地解释为什么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居民的储蓄倾向在平均意义上高于城镇居民。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统计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论二也得到很好的验证,并且实证结果对各种收入不平等指标和居民储蓄率指标、不同样本数据集和计量估计方法均具有相当的稳健性。
汪伟郭新强
关键词:收入不平等储蓄率
税费改革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8
2013年
本文以2000~2009年分省面板数据作为样本,运用连续型双重差分估计方法研究了税费改革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税费改革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刺激效应并且在改革的不同阶段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税费改革对消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改革的第二阶段,而且税费改革对消费的刺激作用在免除农业税的后续年份表现出较强的持续性。利用城镇样本进行反事实检验进一步印证了我们的结论,而且本文的估计结果对替代性的减税指标、函数形式的设定具有稳健性。分地区估计结果显示,税费改革对人均收入水平低、发展落后的西部地区、农业大省以及非粮食主产省的影响更大,且这种影响表现出阶段性差异。分消费类型来看,税费改革对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交通通讯支出的影响最大。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政府通过减税来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举措提供了支持证据。
汪伟艾春荣曹晖
关键词:税费改革农村居民消费
扩张性货币政策下的产出超调、消费抑制和通货膨胀惯性被引量:78
2011年
本文基于动态新凯恩斯主义视角,讨论了货币政策冲击对产出、消费和通货膨胀的动态效应和传导机制。首先,基于中国宏观季度数据,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得到产出、消费和通货膨胀对扩张性货币政策冲击的动态反应:产出呈驼峰型增长后,经历倒驼峰形态的"超调"过程,具有很强的产出持续性;消费温和下降,呈倒驼峰缓慢回到稳态,呈现较强的消费平滑性;通货膨胀率上升,表现出很强的通货膨胀惯性,但在中远期会出现通货紧缩。然后,模拟了一个基于工资刚性的动态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发现该模型较好地拟合了上述3个经验事实;同时表明:在投资效率底下、产能严重过剩的经济条件下,扩张性货币供给冲击在短期内迅速增加产出的同时,倾向于抑制消费、提高通货膨胀率,因此需要配合其他经济政策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如财政政策、分配政策等。
王君斌郭新强蔡建波
关键词:结构向量自回归货币政策冲击
计划生育政策的储蓄与增长效应:理论与中国的经验分析被引量:113
2010年
本文研究了由计划生育所引发的中国人口急剧转变所带来的储蓄与增长效应。在生育受到计划生育政策约束的制度环境下,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三期世代交替模型讨论了出生率、人口增长率、人口年龄结构等人口变量对储蓄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的理论研究发现,出生率(人口增长率)下降会提高国民储蓄率与人均GDP的增长率,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影响不确定。本文运用中国1989—2007年的分省面板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经验结论与模型的理论预测相一致,人口变量的变化能够解释人均GDP增长率的绝大部分变化,也能很好解释储蓄率的变化。本文的估计结果对替代性的人口变量的选取、估计方法的选择以及估计函数形式的设定都是非常稳健的,计划生育的储蓄与增长效应的确非常显著。
汪伟
关键词:计划生育人口转变储蓄经济增长
中国“高储蓄现象”的部门分析:1952~2008被引量:4
2011年
本文测算了1952~2008年中国居民、政府与企业三部门的储蓄率并分析了各部门储蓄率的变化及其原因。本文的研究发现:(1)经历了一个较长的下降周期后政府储蓄率在国民储蓄中的地位已经居于居民储蓄与企业储蓄之后。政府储蓄率的下降一方面源自政府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下降,另一方面源自政府储蓄倾向降低,这与市场化改革导致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变化与政府的职能变化密切相连。(2)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后随着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化,预算软约束逐步"硬化",买方市场逐步形成,企业的效益有了明显改善,企业可支配收入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重加大,因而企业储蓄在国民储蓄中的比重不断提高。(3)改革开放后,居民收入迅速增长与储蓄倾向上升推动中国居民储蓄率走高。企业与居民储蓄率的上升是中国储蓄在高位持续的原因。
汪伟
关键词:居民储蓄率
收入分配对储蓄率的影响研究述评
2010年
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梳理了收入分配对储蓄率影响的文献并进行了评述。首先,本文回顾以往理论文献中关于收入分配对储蓄率影响的不同观点与理论发展;其次,本文总结以往文献中基于微观与宏观数据的经验研究;再次,本文讨论未来可能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前景;最后,本文从分析我国收入分配不均与高储蓄率并存现象的现实入手,揭示收入分配扭曲可能正是中国储蓄率上升的原因。
汪伟
关键词:收入分配储蓄率
人口老龄化的储蓄效应被引量:12
2011年
本文认真梳理了人口老龄化的储蓄效应研究文献,从人口年龄结构老化和寿命延长两个方面总结了人口老龄化的私人储蓄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进展,评述了人口老龄化对公共储蓄影响的最新研究动态,概述了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储蓄效应的研究成果,并对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前景及启示做了展望和探讨。
汪伟钱文然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年龄结构储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