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A752036)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闫建华何畅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地方主义
  • 1篇植物
  • 1篇生态批评
  • 1篇生态诗
  • 1篇生态诗人
  • 1篇诗人
  • 1篇司各特
  • 1篇主义
  • 1篇文论
  • 1篇西方文论
  • 1篇后殖民
  • 1篇后殖民批评
  • 1篇关键词
  • 1篇访谈
  • 1篇访谈录

机构

  • 3篇浙江工业大学

作者

  • 2篇闫建华
  • 1篇何畅

传媒

  • 3篇外国文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劳伦斯的植物书写及其对当代美国生态诗人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劳伦斯被誉为植物王国的桂冠诗人,植物在他看来既具有动物的运动能力,又具有动物的灵魂或意识,因而他书写植物的诗学策略之一,便是将植物动物化,即用描写或表征动物的诗学话语来书写植物,用运动的动物话语来活化静止的植物主体,从而给读者一种奇特的审美体验或感悟。劳伦斯的植物书写赋予植物前所未有的主体地位,其深厚的哲学、历史底蕴和科学性,在植物物种加速灭绝、绿色世界濒临消亡的生态危机时代,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对当代美国生态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闫建华
生物地方主义面面观——斯洛维克教授访谈录被引量:2
2014年
在这篇访谈中,美国当代著名生态批评家司各特·斯洛维克教授主要从全球化、地方主义、生物共同体、深层生态学,尤其是后殖民生态批评与流散文学的多重视角和多重关系出发,对当下美国环境文学与生态批评的关键词"生物地方主义"进行了详尽的阐释。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生物地方主义自身的丰富内涵,而且对于我们准确把握生态批评发展的历史、前沿和动向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闫建华
西方文论关键词 后殖民生态批评被引量:9
2013年
本文详述了生态批评与后殖民批评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契合点,以及建构"后殖民生态批评"空间的必要性。除去两者对空间的共同关注外,从时间上来看,生态史与殖民史之间存在着盘根错节的关系。其次,两者对"他者"的共同强调是空间建构的理论砝码。此外,主流生态批评理论的"白色化"倾向,以及"环境非正义"现象的存在,都使后殖民视角的融入成为生态批评发展的当务之急。与此同时,后殖民批评也需要一个"被绿色"的过程,因为任何关于后殖民批评的研究都无法拒绝对环境文本的建构与分析。可见,在见证民族融合和生态融合的"全球化"语境中,"后殖民生态批评"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并在中国具有一定的"本土化"前景。
何畅
关键词:生态批评后殖民批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