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科委社会发展基金(BS2000056)

作品数:10 被引量:25H指数:3
相关作者:葛卫红汪小海连燕舒康学军骆璇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东南大学湖南省药品检验所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委社会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吗啡
  • 5篇红细胞
  • 4篇蛋白
  • 4篇血红
  • 4篇血红蛋白
  • 4篇红蛋白
  • 4篇红细胞载体
  • 1篇蛋白含量
  • 1篇形态学
  • 1篇血红蛋白含量
  • 1篇血浆
  • 1篇血药
  • 1篇血药浓度
  • 1篇药代
  • 1篇药代动力学
  • 1篇药浓度
  • 1篇药物
  • 1篇药物载体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机构

  • 10篇南京大学医学...
  • 8篇东南大学
  • 1篇江苏职工医科...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湖南省药品检...

作者

  • 9篇葛卫红
  • 8篇汪小海
  • 6篇连燕舒
  • 6篇康学军
  • 5篇骆璇
  • 3篇徐鑫
  • 3篇张建新
  • 2篇李琦
  • 1篇凌春燕
  • 1篇谢品浩
  • 1篇陈利琴

传媒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中国药科大学...
  • 2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年份

  • 2篇2006
  • 3篇2004
  • 5篇200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细胞载体的渗透脆性及血红蛋白溢出率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考察高渗法制备载体红细胞过程中渗透压对红细胞 (RBC)的渗透脆性以及血红蛋白 (Hb)溢出率的影响。方法 :模拟高渗法制备吗啡载体红细胞的过程 ,制备成载体红细胞RBC1和RBC2 ,并测定其渗透脆性 ,估算 5 0 %红细胞溶血时的渗透压 (H50 ) ;测定计算Hb溢出率。结果 :和正常RBC一样 ,载体RBC1和载体RBC2的OFC也呈S型 ,RBC、RBC1和RBC2的H50 分别为 15 1.8,175 .6 ,15 3.6mOsm·L-1;等渗和低渗溶液中Hb溢出率分别为 (36 .3± 5 .9) %和 (32 .1± 4 .1) %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高渗法制备的红细胞载体时 ,虽然经过高渗糖的脱水 ,红细胞脱水变形 ,经过重涨后其形状和细胞膜的弹性可以恢复 ,载体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变化不大。
连燕舒葛卫红汪小海康学军张建新
关键词:红细胞渗透脆性
RP-HPLC法测定人全血中吗啡血药浓度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细胞作为载体的吗啡体内药物浓度。方法:全血样品中加入内标茶碱后用乙酸乙酯提取。色谱柱为 Kromasil C_(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0.1%三乙胺水溶液-甲醇(85:15),用磷酸调 pH 为6.95;流速:1.5mL·min^(-1),紫外215nm 检测。结果:全血中杂质不干扰样品的测定,本方法线性范围为5~1000ng·mL^(-1)(r=0.9996);最低检出浓度为2ng·mL^(-1);提取回收率为85.34%~91.57%,方法回收率为96.89%~101.4%;日间和日内RSD 分别为1.26%~4.24%和1.19%~3.64%。结论:本方法简单、灵敏、准确,可用于临床治疗药物监测。
陈利琴康学军李琦葛卫红汪小海
关键词:吗啡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吗啡与血红蛋白的结合作用
2003年
既往研究显示,红细胞作为吗啡载体后吗啡的镇痛作用显著延长。由此推理,吗啡进入红细胞后与血红蛋白(Hb)可能存在结合作用。吗啡与Hb的结合尚未定论,为此本文拟用超滤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人体红细胞内Hb与吗啡的结合进行评价。
汪小海徐鑫康学军骆璇葛卫红
关键词:吗啡血红蛋白镇痛作用红细胞血红蛋白
吗啡红细胞载体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通过对高渗法制备的吗啡红细胞载体(M-RBC)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考察M-RBC缓释效应。方法:采用双周期两制剂交叉设计,A组经耳缘静脉注射吗啡红细胞载体(实验组),B组经耳缘静脉注射普通盐酸吗啡注射液(对照组);经过10 d的药间洗净期后,A、B两组交叉给药。然后,利用柱前荧光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组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吗啡血浆药物浓度,计算并比较M-RBC及普通吗啡注射液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M-RBC组与普通吗啡注射液组相比,AUC和t1/2均显著增大,CL降低,相对生物利用度增加。结论:被红细胞包封的吗啡在家兔体内消除减慢,作用时间延长,具有缓释效应。
葛卫红连燕舒康学军汪小海
关键词:吗啡红细胞载体药代动力学
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吗啡含量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建立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吗啡浓度 ,考察吗啡红细胞载体的缓释作用。方法 :应用KromasilC18柱 (150mm× 4.6mm) ,流动相为 0 .0 4%庚烷磺酸钠溶液 (含 0 .1%冰醋酸 ) 甲醇 (77∶2 3 ) ,pH 4.0 ,检测波长 2 0 5nm。血浆样品以氯仿提取 ,烟胺羟丙茶碱为内标。结果 :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 (r =0 .9994) ;最低检出限 5μg·L- 1;高、中、低 3种浓度平均回收率是 99.7%。结论 :本法简单 ,快速 ,血浆中杂质不干扰样品的测定 。
连燕舒康学军张建新葛卫红李琦
关键词:吗啡血浆红细胞载体缓释作用
高渗制备法对吗啡红细胞载体生成数及其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了解高渗法制备过程中渗透压变化对吗啡红细胞载体生成数及其血红蛋白 (Hb)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冰点渗透压仪测定高渗法制备吗啡红细胞载体过程中的渗透压变化 ,利用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氰化高铁法、显微镜等仪器及技术 ,对制备过程中Hb释出量、红细胞计数及其显微图像等进行研究。结果 :高渗法制备过程中环境的最低渗透压为 382 1± 2 2 7mOsmol/L ;载体形成前后红细胞计数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红细胞经高渗法制备成吗啡载体后 ,Hb释出百分率为 (38 6± 2 8) % ;显微图像上高渗液处理的红细胞中有大量圆形空泡。结论 :高渗法制备中渗透压对吗啡红细胞载体的生成数无影响 ,但可导致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大量释出 ,此现象可能与高渗糖处理后红细胞膜通透性发生了改变有关。
葛卫红连燕舒凌春燕骆璇汪小海
关键词:吗啡红细胞载体血红蛋白含量
红细胞包蔽吗啡的制备及包蔽效果的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了解高渗法制备RBC吗啡载体的可行性。方法 :①全血与 5 0 %GS混合后以血球压积的变化评价RBC的脱水效果 ;②利用扫描电镜观察RBC包蔽吗啡前后其形态的变化 ;③采用放免分析 (RIA)方法对RBC 吗啡溶液中RBC内外吗啡的浓度进行测定 ;④HPLC法分析人RBC内Hb与吗啡的结合率。结果 :全血与 5 0 %GS按 1∶0 5混合时的脱水效果最显著 ;RBC脱水后以及包蔽吗啡后其形态由正常圆盘状变为扁平和皱缩 ,最后又恢复为正常圆盘状 ;RBC包蔽吗啡剂量为 5mg和 10mg时RBC内外吗啡浓度之间均无显著差异。Hb与吗啡在不同浓度混合下均具有一定的结合率。结论 :高渗法制备RBC吗啡载体具有较好的包蔽效果 。
汪小海葛卫红徐鑫康学军骆璇
关键词:血红蛋白结合率
红细胞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2004年
目的 总结近年来红细胞(RBC)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有关的文献资料分析评述。结果与结 论RBC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后,能把药物和生物活性物质包载到细胞内,制备成载药RBC,载药RBC作为新型给药系统,比其他药物载体有许多优点,有深远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连燕舒葛卫红张建新
关键词:红细胞药物载体给药系统透析法
红细胞包蔽吗啡过程中ODC的变化
2003年
为了解高渗法制备 RBC包蔽吗啡过程中载体红细胞携氧功能是否受到影响 ,采用 L ogistic曲线拟合法对 RBC包蔽吗啡过程中 Hb的 ODC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当 RBC与高渗糖以 1:0 .5混合时其 P50 值没有变化 ;当以 1:1混合时其 P50 值则略有降低。
徐鑫汪小海骆璇
关键词:红细胞吗啡ODC
高渗法制备过程中红细胞及其吗啡载体的形态学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了解高渗法制备吗啡红细胞载体过程中红细胞形态及体积的变化规律,为阐明红细胞药物载体的载药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及倒置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对正常红细胞、脱水红细胞及载药红细胞的体积、体积分布宽度、直径、厚度、外观等指标进行观测,比较载体形成前后红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经高渗脱水的红细胞的体积较正常的缩小18.7%,载药红细胞的体积分别较正常及脱水红细胞增大20.4%和49.8%;载药红细胞趋球形状态,脱水红细胞则趋扁平状态;有一定量的脱水红细胞呈空泡状态;部分脱水红细胞表面皱缩,当其形成载药红细胞时,皱缩现象基本消失。结论 利用红细胞在高渗液中脱水在低渗药液中膨胀的原理,制备红细胞药物载体。
葛卫红连燕舒汪小海骆璇谢品浩
关键词:红细胞吗啡形态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