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1CB409703)

作品数:49 被引量:760H指数:16
相关作者:王修林王江涛祝陈坚赵卫红张传松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5篇天文地球
  • 12篇生物学
  • 5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0篇赤潮
  • 11篇营养盐
  • 9篇赤潮高发区
  • 8篇植物
  • 8篇中肋骨条藻
  • 8篇甲藻
  • 8篇浮游植物
  • 6篇东海原甲藻
  • 6篇原甲藻
  • 5篇长江口
  • 5篇春季
  • 4篇营养
  • 4篇营养盐分布
  • 4篇微藻
  • 4篇海洋微藻
  • 4篇海域
  • 3篇营养化
  • 3篇湿沉降
  • 3篇石油烃
  • 3篇中营养

机构

  • 4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2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潍坊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青岛市环境保...
  • 1篇佐治亚大学

作者

  • 23篇王修林
  • 14篇王江涛
  • 11篇祝陈坚
  • 10篇赵卫红
  • 9篇张传松
  • 8篇张经
  • 7篇韩秀荣
  • 7篇苏荣国
  • 7篇刘素美
  • 6篇石晓勇
  • 5篇王长友
  • 4篇李雁宾
  • 4篇任景玲
  • 4篇孙百晔
  • 3篇陈洪涛
  • 3篇刘莲生
  • 3篇卢璐
  • 3篇朱德弟
  • 3篇唐洪杰
  • 3篇孙霞

传媒

  • 9篇应用生态学报
  • 8篇海洋环境科学
  • 7篇海洋科学
  • 6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中国科学(B...
  • 2篇海洋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激光
  • 1篇传感技术学报
  • 1篇Chines...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济南大学学报...
  • 1篇Marine...
  • 1篇海洋学研究
  • 1篇海洋科学集刊

年份

  • 2篇2010
  • 6篇2009
  • 10篇2008
  • 11篇2007
  • 6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0篇2003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围隔实验中海洋浮游植物对石油烃污染物中正构烷烃的生物富集被引量:5
2003年
本文应用海洋围隔生态实验研究了浮游植物对石油烃污染物生物富集动力学过程 ,提出了“水相差法”测定海洋浮游植物体内石油烃浓度 ,以及包括石油烃挥发和生物生长等影响因素的石油烃生物富集动力学模型 ,并利用非线性拟合技术得到了海洋浮游植物对 0 #柴油 WAF中正构烷烃的生物富集动力学参数 kup,kel和 BCFPOC,结果与 Kováts色谱保留指数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与利用生物分析平衡法测定的文献数据基本一致。本模型及实验方法简便可靠 ,可在现场实验中广泛应用 ,得到的动力学参数应用于多介质环境模型和生态动力学模型 。
张军王修林祝陈坚韩秀荣石晓勇
关键词:海洋浮游植物海洋污染正构烷烃围隔实验生物富集石油烃污染物
东、黄海大气湿沉降中常量阴离子组分的研究被引量:8
2003年
用离子色谱法分析了嵊泗群岛和千里岩岛两个观测站湿沉降样品中的F- 、NO-3、Cl- 和SO2 -4等 4种阴离子。结果表明 ,它们的月均浓度之间差别较大 ,季节性变化明显 ;与近岸城市相比 ,具有显著的海洋性特征 ;对全年中酸雨的统计表明 ,两个观测站都受到了酸雨的影响 。
张国森陈洪涛张经辛惠蓁
关键词:离子色谱法大气湿沉降酸雨气溶胶
长江口邻近海域营养盐分布特征及其控制过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1
2003年
利用 1997年秋季和 1998年春季对长江口邻近海域两个航次的调查结果 ,对该海域营养盐分布、结构特征以及其主要控制过程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该海域的营养盐分布及结构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秋季海水中NO3 - N、SiO3 2 - Si及PO43 - P、DOP、PP均高于春季 ,平均含量分别为 4 .97、11.6、0 .4 4、0 .2 6、0 .82 μmol·L-1,而春季则是NO2 - N、NH4+ N、DON、PN含量高 ,平均含量分别为 0 .70、2 .2 6、9.88、7.88μmol·L-1.PP(5 4 % )和PO43 - P(5 1% )分别为秋季和春季磷的主要形态 ,两个季节氮结构基本一致 ,均以DON和PN为主 .除春季PO43 - P外 ,营养盐受长江冲淡水等陆源输入的影响而呈现近岸含量较高 ,溶解无机氮秋季以NO3 - N为主而春季则以NH4+ N为主 ,秋季PO43 P同时来源于长江冲淡水和台湾暖流 ,而春季则主要来源于台湾暖流 ,显示出春季台湾暖流对调查海区的影响程度大于秋季 .
石晓勇王修林韩秀荣祝陈坚孙霞张传松
关键词:控制过程
东海赤潮高发区COD和石油烃分布特征及其与赤潮发生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4
2003年
根据 2 0 0 2年 4月 2 5日~ 5月 2日对东海赤潮高发区化学耗氧量 (COD)、石油烃等项目的现场调查 ,探讨了该海区COD、石油烃以及富营养化指数 (EI)的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 ,COD和富营养化指数 (EI)均表现为近岸高、外海低 ,沿离岸方向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此外 ,赤潮发生与上述各项因素关系的初步研究表明 ,COD和海水富营养化程度高 ,是调查海区赤潮发生的必要条件 .在合适的温盐和光照条件下 ,当海水EI和COD浓度分别处在 2 .5~ 15和 0 .8~ 1.4mg·L-1范围内可导致赤潮发生 .
张传松王修林石晓勇韩秀荣孙霞祝陈坚陆茸
关键词:赤潮化学耗氧量石油烃富营养化
东海原甲藻对中肋骨条藻的他感作用初探被引量:5
2007年
在实验室内将不同生长期的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Lu)培养液滤液用切向超滤技术分级处理后,培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发现东海原甲藻的滤液对中肋骨条藻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不同生长期的东海原甲藻分泌物在粒级100 ku~0.45μm的培养液中对中肋骨条藻的促进作用最明显,表明东海原甲藻可以产生大小不同的可促进中肋骨条藻生长的他感物质,且在100 ku~0.45μm范围含量较大。东海原甲藻对中肋骨条藻的生长促进作用在不同生长期作用强度不同,促进作用最明显的是消亡期,其次为平台期,指数生长期的藻液是3种藻液中促进作用最小的。
陈玫玫赵卫红
关键词:他感作用DONGHAIENSE
东海近海海域营养盐分布特征及其与赤潮发生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9
2003年
根据 2 0 0 2年 4月 2 5日~ 5月 2日的调查数据 ,分析了东海近海海域营养盐 (NO3 - N ,PO43 - P ,SiO3 2 - Si,NH4 N等 )的分布特征 ,并初步探讨了营养盐分布与赤潮发生的关系 .结果表明 ,调查海区营养盐浓度较高 ,与国家一类海水水质相比 ,无机氮和无机磷的超标率分别为 4 6 %和 6 0 % ,长江口及杭州湾附近海域富营养化程度比较严重 .调查海域由于受沿岸长江等河流输入的影响 ,营养盐浓度自近岸向外海快速递减 ,等值线几乎与海岸线平行 .根据调查结束后赤潮发生的特点和区域 ,表明营养盐浓度的增加 ,尤其是DIN和PO43 - P的增加 ,与赤潮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但本次赤潮并不是发生在营养盐浓度最高的海区 ,因此 ,富营养化并不是诱发本次赤潮发生的唯一环境因素 .
韩秀荣王修林孙霞石晓勇祝陈坚张传松陆茸
关键词:营养盐分布富营养化赤潮
东海赤潮频发区石油烃的季节分布特征被引量:4
2007年
根据2002年4月~2003年3月对东海赤潮高发区表层海水中石油烃污染状况进行的四季现场调查,探讨了该海区石油烃的季节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海域受到了石油烃的轻度污染,表层海水中石油烃的含量具有明显的时间差异。石油烃的平均浓度夏季最高(0.124mg/L),春、秋季居中(约0.08mg/L),冬季最低(0.032mg/L)。并根据调查区域油类污染物排海量及水文情况,对各季节石油烃的水平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唐洪杰杨茹君张传松陆金仁石晓勇王修林
关键词:赤潮石油烃
2004年春季东海赤潮高发区COD分布及其与赤潮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2
2008年
2004年4~5月初在东海赤潮高发区暴发的特大规模原甲藻赤潮前期和暴发初期对该海域进行的现场调查,并对该海域COD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赤潮暴发前COD为0.295~1.836mg/L,主要受陆源输入影响。根据其在局部海区底层出现的异常升高结合其他参数分析可对特定海区潜在赤潮暴发的可能性进行评估。赤潮暴发时COD为0.36~3.14mg/L,表层和中层与叶绿素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其主要受生物影响。富营养化指数表明赤潮暴发前近一半海域已经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但COD对富营养化的贡献不如营养盐重要。
王颢石晓勇张传松王修林
关键词:赤潮COD赤潮高发区
东海主要重金属生态基准浓度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现场培养实验的方法,研究了Cu、Pb、Zn和Cd重金属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Lu)的生态毒性效应。计算结果表明:重金属Cu、Pb、Zn、Cd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非观察效应浓度(NOEC)分别为3.7、32.6、133.2和128.0μg/L;生长抑制效应浓度EC05分别为4.6、56.3、142.8和151.3μg/L。估算了我国东海海水中重金属Cu、Pb、Zn和Cd的生态基准浓度分别为4.6、0.1、28和0.3μg/L。我国Cu、Pb和Cd的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高于东海海水生态基准。
王长友王修林孙百晔苏荣国
关键词:重金属东海原甲藻
黄、东海溶解态无机砷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英文)被引量:2
2009年
本文综合2000~2003年期间9个航次的研究结果,讨论了总溶解态无机砷(TDIAs,[TDIAs]=[As5+]+[As3+])和亚砷酸盐(As3+)在黄、东海的分布和季节性变化。调查海区覆盖了黄、东海不同水文和化学性质的区域,研究重点放在自长江口向东南琉球群岛沿伸的PN断面以讨论陆源输送的物质对中国陆架边缘海的影响。利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分析砷的不同形态(TDIAs,As3+)。TDIAs受河流陆源输送的影响在近岸区域含量较高,并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含量逐步下降。在东海陆架坡折带的近底层水中也存在TDIAs的高值中心,此区域具有低温、高盐、低悬浮颗粒物含量的特征,显示出入侵陆架的黑潮水是陆架区TDIAs另一个主要的源。TDIAs的季节性变化趋势受到长江冲淡水水量及黑潮入侵陆架强度的季节及年际变化共同影响。研究区域中As3+的分布特征与TDIAs相反,其含量、分布及季节性变化受到浮游植物活动的影响,表现出与叶绿素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夏季东海陆架PN断面中As/P的化学计量比值约为2×10-3。黄、东海溶解态砷的含量与世界其它海区相近,表明其未受到明显人为活动的影响。
任景玲刘素美张经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