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AFX05)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杜金徐忠明姚志伟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广东金融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清代
  • 2篇官箴
  • 1篇循吏
  • 1篇依法
  • 1篇依法判决
  • 1篇书肆
  • 1篇送法下乡
  • 1篇判决
  • 1篇明清
  • 1篇考释
  • 1篇皇权
  • 1篇汉儒
  • 1篇坊刻
  • 1篇编撰

机构

  • 3篇中山大学
  • 1篇广东金融学院

作者

  • 2篇杜金
  • 1篇徐忠明
  • 1篇姚志伟

传媒

  • 1篇法制与社会发...
  • 1篇学术研究
  • 1篇政法论坛
  • 1篇黄石理工学院...

年份

  • 4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明清民间商业运作下的“官箴书”传播——以坊刻与书肆为视角被引量:14
2011年
明清时期,"官箴书"不仅在数量上达到了创作和出版的高峰,在内容上也越来越突出实用价值。刺激"官箴书"数量剧增和内容转向的直接动因,是巨大的阅读需求的存在。由于明清时期地方政府工作的繁复琐碎,"官箴书"的基本读者不仅包括出身科举、缺乏行政和司法知识的地方官员,也包括了幕友、书吏和讼师等人。在这样的市场需求下,民间商业资本开始加入"官箴书"的传播行列,从事出版和销售。明清印刷业、出版业的发达,私人书坊、书肆的活跃,书籍销售网络的扩展,使得坊刻本"官箴书"开始成为这类书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进一步推动了"官箴书"创作和出版的繁荣,而且降低了"官箴书"的出版成本,有效拓展了"官箴书"的传播范围,使普通读者更加容易获得,同时也使"官箴书"的内容更加照顾读者市场的实际需求。
杜金
关键词:明清坊刻
清代诬告案件依法判决情况的原因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文章以《刑案汇览》的诬告案件为基础,探讨了清代刑事审判中的依法判决问题。研究显示,虽然官方要求司法官员必须依法判决,但司法实践中非依法判决的现象比比皆是。原因是中国古代的司法审判以情理为判决的价值取向,反映在刑事审判中就是司法官员以"情罪相符"为目标,但官方又强调严格依律判决,所以清代的刑事审判其实是一个平衡罪名与罪刑的过程。
姚志伟
关键词:清代依法判决
清代皇权推动下“官箴书”的编撰与传播--以《钦颁州县事宜》为例被引量:5
2011年
作为清代"官箴书"的代表作品之一,《钦颁州县事宜》一书在内容上基本涉及到州县衙门日常事务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一部权威性的"州县指南"。该书是在雍正皇帝的积极推动下,由具有丰富行政经验的官员编撰而成;并经雍正审定后,谕令刊刻、颁发给全国的州县官员,是典型的通过皇权自上而下推行的"官箴书"。这既与雍正厉行整饬吏治的意图有关,也与他希望藉此弥补州县官的法律知识与从政经验之不足有关。在皇权的力量之下,《钦颁州县事宜》不仅传播范围广泛,而且在清代的州县行政与司法实践中持续发挥着影响和作用。
杜金
关键词:清代皇权
从《诗经·甘棠》事志考释到送法下乡被引量:3
2011年
《诗经·甘棠》一诗,作于西周初年,原本只是一首召南百姓追念曾经施与他们恩泽的爱民官员——召公奭的抒情诗,与"甘棠听讼"并无必然关联。可是在汉儒的注疏中,原本形象抽象模糊的召公,却被建构成一个追慕王道政治理想的道德家,以及深入民间听讼决狱的苦行者。召公听讼断狱,乃是《甘棠》所述之"事";召公爱恤百姓以及百姓因报恩而思念召公,则是《甘棠》所述之"志"。但是这种具体的"事"与"志",并非源自《甘棠》本身的记述,而是出于汉儒的刻意建构。汉儒之所以将二者联系起来,或许是因为这首反映周初"德教"政治兴起的抒情诗,恰好与汉代儒家政治的逐步兴起吻合,既昭示了儒家政治理念的复活,也预示了循吏政治实践的来临。然而从古典中国循吏的司法实践来看,虽然"送法下乡"有其自身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但是同样有着自身难以克服的问题。循吏"送法下乡",实际上也不是一种常规化与制度化的安排,只是一种"因人而异"的非常举措。
徐忠明
关键词:汉儒循吏送法下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