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B05030303)

作品数:4 被引量:30H指数:3
相关作者:田崇国陈颖军王艳海婷婷林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多环芳烃
  • 2篇排放因子
  • 2篇民用燃煤
  • 2篇块煤
  • 1篇水溶性离子
  • 1篇水体
  • 1篇土壤
  • 1篇排放特征
  • 1篇无机元素
  • 1篇化学组成
  • 1篇环境介质
  • 1篇季节变化特征
  • 1篇甲基
  • 1篇黑碳
  • 1篇蜂窝煤
  • 1篇PM
  • 1篇PM2
  • 1篇沉积物
  • 1篇PAHS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烟...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篇陈颖军
  • 4篇田崇国
  • 3篇海婷婷
  • 3篇王艳
  • 2篇林田
  • 2篇唐建辉
  • 2篇李军
  • 1篇潘晓辉
  • 1篇王晓平
  • 1篇张帆
  • 1篇张干

传媒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地球化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民用燃煤烟气中甲基多环芳烃的排放特征被引量:5
2013年
利用全流稀释烟气采样系统,对20个煤/炉组合方式(涉及4种烟煤和1种无烟煤、块煤和蜂窝煤2种燃烧方式、3种北方地区常用的炉灶类型)的燃烧烟气进行了采样和分析,获取了多环芳烃的排放因子数据.针对具有更强"三致"作用的甲基多环芳烃(A-PAHs)的排放特征进行讨论,并与原煤的有机溶剂抽提物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煤种和燃烧方式的8种A-PAHs排放因子(EFA-PAHs)差别显著,其中,烟煤在块煤与蜂窝煤两种燃烧方式下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5-1.6mg/kg和63.9-100.1mg/kg,无烟煤以块煤与蜂窝煤燃烧的EFA-PAHs分别为0.1mg/kg和67.3mg/kg;蜂窝煤的平均EFA-PAHs比块煤高约2个数量级,说明作为洁净煤技术被推广使用的蜂窝煤燃烧方式存在"不洁净"的方面,应引起重视.对比原煤抽提物中A-PAHs的变化特征,可知燃煤烟气中的A-PAHs部分来自于煤的受热挥发,具有原煤的一些特征,但是更多的A-PAHs来自于燃烧过程中的高温裂解反应.
海婷婷陈颖军王艳田崇国林田
关键词:民用燃煤排放因子块煤
民用燃煤源中多环芳烃排放因子实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7
2013年
民用燃煤是我国目前关注较多的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排放源.根据我国民用燃煤所涉及的煤种、燃烧方式和炉灶类型,利用全流稀释采样系统对5种不同成熟度的煤种,分别以散块煤和蜂窝煤形式在3种炉灶类型中燃烧产生的烟气进行了采样和分析,初步获取了我国民用燃煤烟气中PAHs排放因子(EFPAHs)的实测数据.结果表明,烟煤的EFPAHs在块煤燃烧方式下的变化范围为1.1~3.9 mg.kg-1,在蜂窝煤燃烧方式下的变化范围为2.5~21.1 mg.kg-1,无烟煤的EFPAHs在块煤与蜂窝煤燃烧方式下分别为0.2 mg.kg-1与0.6 mg.kg-1.在民用燃煤的EFPAHs的各种影响因素中,煤的地质成熟度起主导作用,不同成熟度煤种的EFPAHs差异幅度高达1~2个数量级.其次是燃烧形态(块煤/蜂窝煤),主要表现为同一种地质成熟度的煤在蜂窝煤燃烧方式下排放的PAHs比块煤高2~6倍.炉灶类型的影响最小.
海婷婷陈颖军王艳田崇国林田
关键词:民用燃煤蜂窝煤块煤排放因子
环境介质中黑碳定量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黑碳是由生物质和化石燃料等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含碳物质连续统一体,广泛存在于大气、土壤、沉积物、水体和雪冰等环境介质中,涉及到气候变化、环境影响、碳循环、健康危害等诸多问题,是国内外科学家近年来共同关注的热点。黑碳的准确定量是各项研究开展的重要前提,但不同环境介质中黑碳定量方法的建立和优化仍是黑碳研究体系的难点。文章全面总结了大气、土壤、沉积物和水体中黑碳定量方法的研究进展,指出:热光反射法在黑碳气溶胶定量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化学氧化法与热光法相结合是土壤/沉积物中黑碳定量研究的发展趋势;水体溶解态黑碳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其定量研究目前主要采用苯多羧酸分子标志物法,但定量机理和方法优化亟待深入探究。
海婷婷陈颖军王艳田崇国唐建辉潘晓辉李军
关键词:黑碳土壤沉积物水体
砣矶岛国家大气背景站PM_(2.5)化学组成及季节变化特征被引量:6
2014年
首次在位于渤海海峡中部的砣矶岛国家大气背景监测站连续采集大流量 PM2.5样品,对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的65个样品进行了分析,包括质量浓度、有机碳、元素碳、水溶性离子、无机元素等。结果表明,砣矶岛PM2.5的年均质量浓度为54.6μg/m3(17.3~143.8μg/m3),超过国家空气质量标准(35μg/m3)。在季节变化上表现为春季与夏季高(平均浓度分别为73.6μg/m3与60.7μg/m3),分别受沙尘和山东半岛生物质燃烧的影响,而冬季最低(39.0μg/m3),与渤海地区冬季频降暴雪有关。PM2.5中24SO ?、OM、3NO?、MMO是最主要的成分,分别占PM2.5质量的18.8%、16.5%、10.8%和9.4%,其次为4NH?(3.5%)和EC (3.3%)。砣矶岛PM2.5的组成较好地反映了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及其季节变化特征,如:春季样品中Fe、Ca与Mg含量最高,与春季北方地区普遍受沙尘影响有关;夏季较高的K+浓度与OC/EC比值反映夏季风影响下山东半岛生物质燃烧对砣矶岛PM2.5的重要贡献;夏季24SO ?与3NO?的异常浓度反映了二次气溶胶形成的普遍特征。此外,较高的Na+浓度与V/Ni比值表明海盐和船舶废气对砣矶岛PM2.5有一定影响。
张帆陈颖军王晓平田崇国唐建辉李军张干
关键词:PM2水溶性离子无机元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