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气象科研开放基金

作品数:83 被引量:853H指数:16
相关作者:孙燕尹东屏商兆堂雷正翠王啸华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淮河流域气象开放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3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8篇天文地球
  • 32篇农业科学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20篇气象
  • 16篇气候
  • 13篇暴雨
  • 8篇气候变化
  • 7篇气象要素
  • 7篇热带
  • 7篇降水
  • 7篇大暴雨
  • 6篇数值模拟
  • 6篇值模拟
  • 5篇日光温室
  • 5篇酸雨
  • 5篇气候特征
  • 5篇温室
  • 5篇辐合
  • 4篇东北冷涡
  • 4篇霜冻
  • 4篇气象服务
  • 4篇冷涡
  • 4篇环流

机构

  • 48篇江苏省气象局
  • 14篇南京信息工程...
  • 10篇常州市气象局
  • 8篇南京大学
  • 7篇江苏省气象服...
  • 6篇宿迁市气象局
  • 5篇南京农业大学
  • 5篇江苏省气象科...
  • 5篇淮安市气象局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苏州市气象局
  • 2篇安徽省气象局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宿迁市农业局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北京市气象局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江苏省疾病预...
  • 1篇教育部

作者

  • 12篇孙燕
  • 8篇尹东屏
  • 8篇商兆堂
  • 8篇雷正翠
  • 6篇刘安宁
  • 6篇张旭晖
  • 6篇吴建秋
  • 5篇王啸华
  • 5篇张备
  • 5篇李超
  • 5篇黄文彦
  • 5篇陈渤黎
  • 4篇吴海英
  • 4篇金小霞
  • 4篇刘银峰
  • 4篇曾明剑
  • 3篇刘杰
  • 3篇何浪
  • 3篇蒋义芳
  • 3篇陆维松

传媒

  • 20篇气象科学
  • 15篇江苏农业科学
  • 5篇气象
  • 5篇江西农业学报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高原气象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气象与环境学...
  • 2篇中国油料作物...
  • 2篇地理科学
  • 2篇气象科技
  • 2篇大气科学学报
  • 2篇第33届中国...
  • 1篇大气科学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陕西气象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雷达与对抗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7篇2017
  • 8篇2016
  • 11篇2015
  • 6篇2014
  • 18篇2013
  • 24篇2012
  • 12篇2011
  • 8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次秋季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过程分析被引量:16
2012年
利用雷达、加密自动站、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11年11月4日发生在江苏中北部由超级单体产生的短时强降水过程,经分析表明:(1)本次过程中500 hPa为西南暖干气流,上下层温度平流差动不明显,上下层湿度平流差动是前期位势不稳定建立的主要原因。(2)超级单体风暴低层强烈的后侧入流,不断为其输入暖湿气流,其前侧为强烈的上升气流,而高空有较强的后向流出。在这种流场的作用下,超级单体风暴的发展得到加强和维持。(3)对流首先在700 hPa相对湿度梯度大值区与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相交处被触发,整个过程中强对流回波出现在地面中尺度辐合线附近,并伴随其东移。东移的地面辐合线与盐城东部局地生成的对流风暴所造成的地面辐散出流相遇,演变为一条新的地面辐合线,地面辐合显著增强,导致短时强降水的发生。中尺度地面辐合线的移动和增强在这次超级单体风暴过程中起到了触发和维持、加强的作用。(4)对流发展初期,地面辐合区对应着未来对流回波生成区域,有很好的超前性;随着对流发展,地面负散度大值区与对流回波区逐渐重合,当散度场出现临近正负散度中心对时,对流发展达到最强。
王啸华曹舒娅王金鑫曹璐
关键词:强降水超级单体地面辐合线
江苏省冬小麦生长期间的气候特征被引量:7
2015年
为了给江苏省科学安排冬小麦栽培田间管理、全面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参考信息,主要采用农业气象试验研究和统计方法、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分析技术等,选取代表江苏省冬小麦生长发育期间气候状况的观测资料进行定量统计分析和定性描述,分析江苏省冬小麦生长发育期间主要气象条件及其气候变化趋势。江苏省冬小麦生长发育期间气候条件及其变化趋势区域分布特征明显,具有冬季变暖、全生育期总积温增加、日照时数、降水量和风速减小的气候变化趋势,这可能会加重江苏省冬小麦生长发育期间的干旱、低(高)温害等自然灾害,增加苏北北部等丘陵地区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不稳定性。江苏省气候变化相对比较明显的是苏北东北部、沿江和苏南东南部;各气候因子变化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风>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主要可能会增加冬小麦生产的脆弱性。气候变化主要发生在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相对变化较小,因此须重点加强冬小麦营养生长期的应对气候变化栽培技术研究,搭好丰产架子,为保障冬小麦生产的生态、高效、优质提供基础条件。
商兆堂何浪商舜张旭晖姜东马文武
关键词:冬小麦生育期气候特征
2011年江苏南部两场大暴雨对比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利用高分辨率的加密气象自动站资料、FY2D卫星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常规观测资料以及6 h 1次的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1年6月18日和2011年7月18日江苏地区分别发生在梅雨期开始阶段和结束阶段的两场暴雨进行中尺度天气系统演变和雷达回波参数等特征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6月18日的天气形势是典型的梅雨期降水形势,在梅雨锋附近产生了区域性暴雨。水汽输送主要是对流层中低层的西南暖湿气流。7月18日的局地暴雨则是出现在低压倒槽顶端右侧的偏东气流中。(2)两次暴雨过程强降水发生前都存在对流层低层辐合快速增强的过程。7月18日暴雨强降水发生前散度值下降则更为迅速。(3)两次暴雨过程中强降水区都出现在地面辐合系统附近的东北气流中,且随着地面辐合系统移动。(4)两次暴雨过程都出现了TBB低于-62℃的强对流云团。(5)6月18日,与多个线性排列的"逆风区"对应的强回波中心形成了"列车效应";7月18日,对流回波带上单体不断流入,在低空急流左前端合并成团状强对流区,分别是形成两次暴雨的重要原因。
王啸华郑媛媛徐芬李杨侯俊
关键词: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
成蟹养殖生长与主要气象要素关系的研究
近年来,以螃蟹为主的水产养殖已成为我国部分地区农村经济结构中的一种主要经济元素。螃蟹又名河蟹,生长周期一般有四个阶段,即在海水中卵孵化成蚤状幼体,咸淡水中成大眼幼体和仔蟹,仔蟹在淡水池塘中培育成一龄幼蟹,一龄幼蟹再放入大...
时冬头
关键词:成蟹
江苏宿迁地区水稻暴雨洪涝灾害灾损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在根据宿迁地区水稻种植品种和地形特征对水稻种植区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利用宿迁地区2003—2013年水稻产量资料和2008—2013年水稻遭受暴雨洪涝灾害保险理赔资料,计算出水稻遭受暴雨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率。结果发现,孕灾环境对水稻受暴雨洪涝灾害影响最大,灾损最重的是Ⅲ区,其次是Ⅰ区,Ⅱ区和Ⅳ区比其他6个区重;水稻的易损性(水稻品种)次之,粳稻重于籼稻;暴雨洪涝灾害对水稻种植的主要影响阶段是水稻的孕穗扬花期和灌浆成熟期。
沈伟姚海涛王文清张莹吴新胜
关键词:水稻暴雨洪涝灾害
河蟹高温热害综合指数的构建及应用被引量:9
2015年
根据河蟹养殖期间高温热害发生的主要特征,基于河蟹养殖高温指标和权重指数构建了河蟹高温热害指数模型,使用江苏高淳区固城湖河蟹养殖历史观测资料对模型参数确定,建立了日高温热害等级判别指标体系,系统分析了全省河蟹养殖高温热害发生规律和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河蟹养殖高温热害主要发生时段为6—8月(即江苏夏季)。河蟹高温热害指数随年际变化呈明显的"U"字型,第一高发期在20世纪60年代,第二高发期在21世纪前13年,第二高发期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均高于第一高发期。主要易发区域是沿江和苏南地区,里下河地区相对较轻。为了科学防御高温热害的影响,建立了养殖水环境监测系统和高温热害气象预警服务系统,及时发布监测预警信息,通过调整水位、投饵量和时间等来减轻高温热害的影响,提高河蟹养殖经济效益。
张旭晖时冬头王欣欣何浪孔维财
关键词:河蟹高温热害
城市发展对区域气象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以苏州为例被引量:12
2011年
本文采用中尺度天气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ing Model),以苏州地区为例,对稳定天气过程下的城市热岛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2007年7月31日-8月2日).利用Landsat卫星观测的1986年、1995年、2004年、2006年下垫面资料进行了敏感性试验,分析了城市化导致的城市下垫面变化对城市气象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这次高温过程中,城市气温一直较郊区高,高温区随着城市扩展而扩大;城市化对郊区气温影响较小,而城市气温会有所增长,且夜间较明显;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热岛强度也随之增长,在夜间增长显著;由于城市下垫面的特征,城市中上升气流区与下沉气流区顺着风向成条带状相间分布,这表明在城市中可能存在水平对流涡旋,并且随着城市的发展,水平对流涡旋强度有增强的趋势.
宋迅殊陈燕张宁
关键词:城市热岛城市气象环境数值模拟
2020年江苏省梅雨异常及暴雨日气候特征分析
2023年
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和江苏省自动站降水数据等,结合江苏地区入、出梅标准,分析了2020年江苏省梅雨的时空分布异常特征,从梅雨特征量和大尺度环流因子等特征,揭示了梅雨异常的关键因子,并对暴雨日的大尺度环流特征进行合成分析,得到影响梅汛期暴雨的关键环流因子。结果表明:(1)2020年江苏省梅雨时空分布显著异常,入梅早、出梅晚,梅期达51 d,比常年平均多出一倍;沿江以南和沿淮东部地区梅雨总量为常年平均的2.5倍;梅汛期共15个暴雨日,强降水持续时间长,区域范围大,整体雨强大。(2)梅雨特征量较好的反映了江苏省梅雨的入出梅时间,当特征量显著增强北抬对梅雨期的开始有较好指示意义,当特征量再次北抬,则梅雨季结束,各特征量均呈现一致的时间变化特征。特征量在梅雨期间的异常波动均与暴雨过程相对应,2020年梅雨特征量的多个异常高值中心反映了梅雨期暴雨过程频繁、降水极端性强的特征。(3)梅雨期间大尺度环流形势异常,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呈显著正异常,强度偏强,脊点偏西,引导其西北侧的西南暖湿气流向江淮地区输送,同时北方位势高度偏低,东北冷涡强度略偏强,浅槽活动频繁,携弱冷空气南下与暖湿气流交汇,形成稳定维持的梅雨锋,是超强梅雨形成的主要环流因子(4)印度洋和孟加拉湾、西北太平洋是江苏省梅汛期暴雨的重要水汽源地,通过强烈的西南风,将暖湿气流向长江下游地区输送,配合上空的强烈辐合抬升运动,导致该地区水汽积聚并稳定维持,有利于出现梅汛期暴雨天气。
陈蔚金小霞刘梅杨华栋
关键词:梅雨暴雨副热带高压东北冷涡
江苏枇杷冻害发生规律及风险区划被引量:3
2015年
针对江苏枇杷生产的实际情况,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和对比观测资料,确定枇杷冻害致灾临界气象条件,建立以冻害程度密切相关的冬季极端最低气温、低温出现日数、冷积温为主要参数的冻害指数计算模型,研究江苏枇杷冻害发生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冻害风险区划,为江苏枇杷生产科学防御冻害提供依据。结果显示,江苏环太湖枇杷栽培区温度条件明显好于沿江和沿海栽培区,随着冬季气候的变暖,枇杷冻害有减轻的趋势,对江苏枇杷栽培极为有利。但枇杷栽培北延区(南通市北部、盐城市南部地区)的冻害明显重于传统种植区,即便是1988年气候变暖后,冬季冻害仍会频繁发生,因此,该区要尽量引种耐寒性较强的品种,积极营造小气候环境,加强冻害防范。
张旭晖杨建全王俊霍金兰
关键词:枇杷冻害指数区划冻害防御
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被引量:19
2011年
利用卫星云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8年8月1—2日上午发生在安徽东南部及江苏西南部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区域性特大暴雨是由台风减弱演变为深厚低压系统所引发,暴雨区域辐合上升运动强烈,西南低空急流强盛,同时中层冷空气侵入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特大暴雨的发生与中β尺度强对流云团多次发展以及长时间维持密切相关,中尺度云团的最冷云区亮温和面积决定了暴雨强度;积层混合云降水回波内部有多个尺度不等的的对流回波相继经过暴雨发生地形成"列车效应",从而造成持续性暴雨,暴雨回波的强回波核总是位于云体的中下部,这是暴雨回波的典型特征;特大暴雨发生阶段,对流层中低层辐合厚度增加,强度增强,同时低层(2 km以下)伴随下沉运动,2 km以上则为上升运动。
蒋义芳尹东屏刘安宁李进喜吴海英
关键词:特大暴雨低空急流多普勒天气雷达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