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2010TS080)
- 作品数:6 被引量:97H指数:5
- 相关作者:武科李术才马明月赵闯赵建纲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基于非接触量测技术的隧道围岩变形及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针对膨胀岩隧道洞口施工围岩变形规律,采用全站仪非接触量测技术,依托云桂铁路(广西)那达2号隧道监控量测工程,通过现场隧道围岩变形监测与数据分析发现隧道围岩净空变化和地表沉降随着开挖时间及仰拱施做之后,隧道围岩净空变化趋于稳定,其变化量逐渐减小;而由于连续降雨,致使膨胀土强度降低,地表产生较大裂缝,致使地表下沉量增大,局部区域出现了滑坡。依据所监测和分析的结果,针对膨胀岩的工程力学特性,制定了锚杆注浆与微型抗滑桩相结合的加固治理措施,从而保证了该隧道安全施工。
- 武科李术才马明月
- 关键词:非接触量测隧道工程围岩变形全站仪
- TSP超前地质预报在岩溶隧道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1年
- 针对湖北大广高速公路建设中紫荆山高岩溶隧道工程,利用TSP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并结合隧道工程地质情况,通过准确预报工作,阐述了TSP超前地质预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探讨了该技术在紫荆山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并将预报结果与实际工程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技术的可靠性。
- 武科马明月
- 关键词:公路隧道地质灾害TSP超前地质预报
- 地质雷达点测法在桥梁桩基岩溶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11年
- 为了避免岩溶发育诱发的地质灾害对于桥梁桩基工程的安全施工和运行所造成的危害,通过介绍地质雷达检测的原理、方法及检测过程中相关参数的选择,并结合实际工程,利用地质雷达点测法,研究了桥梁桩基下岩溶发育引起的溶洞的位置及规模,对所测地质雷达图像进行了分析解释。研究结果表明:地质雷达探测技术可以有效地查明桥梁桩基底部岩溶发育的位置及规模,为制定治理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 武科马明月李术才张乐文
- 关键词:地质雷达桩基岩溶
- 循环荷载作用下岩石损伤变形与能量特征分析被引量:53
- 2013年
- 针对不同围压作用下的岩石损伤变形与能量特征,开展了循环加卸载试验研究。基于原有损伤变量原理,进行修正,探讨了岩石在不同的偏应力量级下,每次循环的耗散能、损伤变量、塑性变形等与循环次数、应力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得到了岩石损伤破坏过程中能量的转化规律,从能量损耗的角度定量分析了岩石疲劳破坏的门槛值。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应力水平越高、损伤变量与塑性变形越大,一次循环的能耗值越大,滞回圈的面积也就越大;②在门槛值前后,耗散能、损伤变量与塑性应变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变化趋势明显不同,并且在破坏前也呈疏—密—疏的发展过程;③不同的围压下,岩石疲劳破坏时所处的损伤状态不同,但破坏前循环一次的能耗值与损伤变量近似成线性关系,进而基于循环能耗值与损伤变量建立了能量破坏方程。
- 赵闯武科李术才赵建纲
- 关键词:岩石力学循环荷载能量消耗门槛值
- 高风险岩溶地区隧道的综合物探研究被引量:12
- 2011年
- 在高风险岩溶地区隧道施工中,需要选择适宜的综合物探技术,并发挥其高效、经济等技术优势,提高地质勘查精度,为高风险岩溶地区隧道安全施工提供重要支撑。结合湖北省大广南高速公路紫荆山隧道施工过程,开展综合物探技术现场研究,依据不同地段地质情况,选择适宜的综合物探技术,清晰揭示了该隧道施工过程中的不良地质体,极大地降低了隧道建设中的事故隐患,对类似情况隧道工程具有重要示范和指导意义。
- 武科马明月李术才
- 关键词:岩溶隧道地质灾害综合物探隧道工程
- 付家冲隧道监控量测与稳定性评价被引量:15
- 2012年
- 监控量测在隧道新施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安全与指导作用。付家冲隧道左洞ZK26+081断面和右洞YK25+547断面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塌方,是影响隧道施工进度最严重的两次。结合工程具体情况,从监控量测和地质超前预报两方面提出塌方预警,从岩层分布、雨水侵蚀作用和施工方法等方面分析塌方原因。针对以上两个典型塌方段,通过监控隧道的收敛位移和拱顶下沉量回归分析,反映隧道围岩的稳定状态,并与实际工况进行对比论证。结果表明,对于V级弱风化页岩隧道施工过程中,极易发生塌方事故,必须结合隧道监控量测技术,及时提出塌方预警,指导施工。
- 武科马明月李术才
- 关键词:隧道工程监控量测塌方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