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7Y029)
- 作品数:7 被引量:76H指数:5
- 相关作者:雷卿黄缅尚羿岑更多>>
- 相关机构:三峡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 论概念整合理论对隐喻理解的影响被引量:4
- 2007年
- 概念整合是一种极其普遍的认知过程。它在自然语言的意义建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隐喻理解产生了重大的认知影响。概念整合一方面能使隐喻常规关系理解的过程实时化,另一方面能使隐喻的意义建构与推理层创结构化。
- 雷卿
- 关键词:心理空间隐喻
- 外延内涵传承与隐喻的生成及理解被引量:17
- 2010年
- 认知语言学为话语理解与生成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认为心理模型的运用是人类进行语用推理的基本形式,在自然语言的意义建构和理解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拟运用心智哲学的观点,在"外延内涵传承"分析框架内,以"x是y"的隐喻结构式为例,开展对自然语言生成运作机制的研究,以揭示语言表层后面同语言知识有关的心智活动,并认为自然语言生成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之间的常规关系(相邻/相似关系)的认知加工、心理建模的结果。
- 雷卿
- 关键词:隐喻外延内涵传承心智活动
- 基于心理模型的隐喻理解被引量:36
- 2008年
- 徐盛桓所倡导的"常规关系分析理论",在自然语言的意义建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人们一种极其普遍的认知过程的反映。由于隐喻现象中同样包含着常规关系整合这种认知过程,该理论可用来分析和阐释隐喻的意义建构和推理机制。本文基于对徐盛桓的"常规关系"的理解,探讨其在隐喻的产生和理解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并试图在他的"心理模型的常规推理理论框架"内,以相邻和相似关系为中介分析隐喻现象,旨在阐释认知隐喻意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常规关系的认知加工、心理建模的结果。
- 雷卿
- 关键词:隐喻理解
- 反语新论被引量:20
- 2008年
- 语用学研究反语是围绕着其机理展开的。过去的研究主要有含义论、假装论、回声论等。本文以常规关系理论为框架,提出反语研究的新进路。反语的运用(生成和理解)实质上是人们在大脑中知识结构的关系性知识的制约下,在特定的语境中对不同程度反向相邻关系的本能感知。反语涉及同一个认知域(范畴)下的两个次认知域(范畴)之间的投射,可以被看作隐喻的一个特例。
- 黄缅
- 关键词:反语心理模型
- 话语含意推导的心理模型分析——以隐喻为例被引量:7
- 2008年
- 认知语言学为话语理解与生成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认为心理模型的运用是人类进行语用推理的基本形式,在自然语言的意义建构和理解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基于心理模型的含意推理因果化模型"的理论框架内,通过分析语言运用中的隐喻话语意义建构和理解的机理,借此进一步证明该框架作为研究话语含意的生成与理解的理论工具的普遍性、可及性和解释力,并认为话语含意的生成与理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之间的常规关系(相邻/相似关系)的认知加工、心理建模的结果。
- 雷卿
- 关键词:心理模型
- 隐喻话语生成的自主依存模式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认知语言学为话语理解与生成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认为心理模型的运用是人类进行语用推理的基本形式,在自然语言的意义建构和理解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自主-依存分析框架"内,通过分析语言运用中的隐喻话语生成的机理,借此进一步证明该框架作为研究话语生成的理论工具的普遍性、可及性和解释力,并认为话语生成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之间的常规关系(相邻/相似关系)的认知加工、心理建模的结果。
- 雷卿
- 关键词:心理模型
- 拟人话语生成的“外延内涵传承”模式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拟人是一种传统的修辞手法,即把事物人格化。随着认知语言学的深入发展,拟人也被看作是概念隐喻的一种,其结构形式为"x是人"。在隐喻的"外延内涵传承"理论框架下,拟人话语的生成机制,即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之间的常规关系(相邻/相似关系)认知加工、心理建模的结果。
- 雷卿尚羿岑
- 关键词:拟人外延内涵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