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B06A01)
- 作品数:2 被引量:18H指数:2
- 相关作者:苍晶郝再彬王豫颖张达许君更多>>
- 相关机构:东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大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矮秆大豆突变体叶片和豆荚生理特性的初步分析被引量:7
- 2007年
- 经NaN3诱变获得大豆矮秆突变体HK808,对其豆荚和叶片生理特性及其与原品种"东农42"的比较研究表明:HK808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比野生型低,但叶绿素a/b比值变化不大;豆荚的叶绿素含量较其对应叶片的含量低,且野生型的含量略高于突变体。开花结荚后突变体叶片蛋白质含量、SOD活性逐渐升高,脯氨酸含量下降,且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都低于东农42;突变体的SOD活性高于东农42;野生型的MDA含量在鼓粒期以后增高,即结荚后期突变体叶片防御自由基伤害能力强。豆荚的蛋白质、脯氨酸含量都与叶片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即前者不断增加,后者不断下降,且豆荚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都低于叶片;HK808豆荚的蛋白质含量比其野生型高。豆荚的MDA含量比叶片低,且东农42豆荚的MDA含量略高于HK808,豆荚的SOD活性呈下降趋势,但比东农42叶片的活性高,表明豆荚的抗氧化能力比东农42的叶片强。
- 苍晶李茫雪张达王豫颖杨阳郝再彬邱丽娟
- 关键词:大豆矮秆突变体叶片豆荚生理特性
- 矮化大豆突变体叶片解剖结构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研究被引量:12
- 2008年
- 以"东农42"为野生型,以NaN3处理它而获得的矮化突变体"东泽11号"为突变体,采用石蜡切片法对野生型及突变体叶片进行解剖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占叶片厚度为突变体均小于野生型,栅栏组织占叶片厚度、栅/海比为突变体大于野生型,且随着矮化程度的加深而增大。突变体的叶主脉维管束个数、导管个数、导管直径、输水面积、韧皮部面积均小于野生型。栅/海可作为矮化的筛选指标。愈创木酚法测定野生型及突变体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发现,突变体与野生型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生育期延长均有增大的趋势;生育期20 d时,突变体的过氧化物酶活性略小于野生型,差异不显著;生育期30、40、50 d时,突变体过氧化物酶活性大于野生型,差异1%水平极显著。大豆矮化与过氧化物酶活性正相关。
- 张达王豫颖苍晶许君郝再彬
- 关键词:突变体叶片过氧化物酶
- 矮秆大豆突变体叶片和豆荚与衰老相关的生理特性初步分析
- <正>大豆籽粒重量的绝大部分来源于开花后的光合产物,因此延缓开花后叶片的衰老,提高光合能力有利于增加粒重,关于大豆开花后叶片衰老规律的研究报道较少。有关矮秆、半矮秆大豆植株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豆荚作为叶片的同源...
- 杨阳苍晶张达王豫颖郝再彬邱丽娟
- 关键词:大豆矮秆突变体豆荚生理特性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