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CHD2010JC136)
-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3
- 相关作者:柴丽红吴民耀王宏元王文科史艳飞更多>>
-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氟对不同发育时期中华大蟾蜍蝌蚪的急性毒性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为探讨氟离子对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幼体的毒性效应,采用半静态生物毒性试验方法对中华大蟾蜍不同发育时期(23期、26期、30期和36期)蝌蚪进行了氟离子急性毒性试验,测定了氟离子对中华大蟾蜍4个发育时期蝌蚪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及350mg/L暴露下对肝脏组织造成的损伤。结果表明:氟离子对中华大蟾蜍23期、26期、30期和36期蝌蚪的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689.11 mg/L、568.96mg/L、495.42mg/L和541.36mg/L,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6.89mg/L、5.69mg/L、4.95 mg/L和5.41 mg/L;不同发育时期蝌蚪对氟离子的敏感性有差异,其中30期蝌蚪的敏感性最强,但蝌蚪对氟离子的敏感性与其体长和体重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试验用水的硬度会影响氟离子的毒性效应,36期蝌蚪以去离子水和曝气自来水为试验用水条件下的96 h-LC50分别为492.32mg/L和541.36mg/L;高质量浓度氟离子短期暴露可致肝脏组织受损,肝细胞数目显著减少。研究表明,中华大蟾蜍幼体对氟毒性较敏感,水体氟污染的生态毒性效应应引起高度重视。
- 柴丽红王宏元吴民耀王文科
- 关键词: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氟离子中华大蟾蜍毒性LC50
- 中国林蛙蝌蚪变态过程中甲状腺的发育被引量:3
- 2013年
- 两栖动物幼体变态过程是受甲状腺激素所精密调控的。对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变态前期、临近变态期、变态高峰期和变态完成期的蝌蚪进行了外部形态指标(全长、体长、尾长和后肢长等)的测定,采用解剖和组织学方法对其甲状腺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并对蝌蚪外部形态指标与甲状腺形态机能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林蛙蝌蚪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机能活性的峰值出现于变态高峰期的前肢伸出期。统计分析表明,蝌蚪外部形态指标全长和后肢长的发育信息也可以反映其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机能活性。
- 柴丽红王宏元王文科
- 关键词:中国林蛙甲状腺变态幼体
- 氟化物的毒性效应和作用机制被引量:8
- 2012年
- 氟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广泛,化学性质活泼.广泛参与了机体内许多化学反应及代谢过程。氟作为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微量元素之一。适量摄入有益于动物机体的生长发育及维持骨骼、牙齿的正常结构和生理机能。但过量氟的摄入可引起机体急性或慢性氟中毒效应。同时,氟中毒作为在特定地理环境中的一种地方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氟不仅损害骨骼和牙齿,也损伤机体的神经系统、内脏器官以及内分泌腺等非骨相组织器官。近年来,氟相关的毒理研究及其分子作用机制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本文中主要综述了氟化物对胚胎、器官和细胞的毒性效应和分子机制。
- 柴丽红史艳飞王晓雯吴民耀
- 关键词:氟化物个体发育细胞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