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10Z448)

作品数:17 被引量:81H指数:5
相关作者:王硕李培武张文张奇丁小霞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河北北方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3篇化学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人工抗原
  • 6篇菊酯
  • 6篇抗原
  • 6篇半抗原
  • 4篇溴氰菊酯
  • 4篇抗体
  • 3篇农药
  • 2篇单链
  • 2篇单链抗体
  • 2篇色谱
  • 2篇噬菌体
  • 2篇酸酯
  • 2篇菌体
  • 2篇抗体库
  • 2篇克隆
  • 2篇基因
  • 2篇甲酸
  • 2篇甲酸酯
  • 1篇单链抗体库
  • 1篇蛋白

机构

  • 8篇天津科技大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河北北方学院
  • 2篇南京大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天津临港工业...

作者

  • 8篇王硕
  • 4篇张奇
  • 4篇张文
  • 4篇李培武
  • 3篇杜欣军
  • 3篇王俊平
  • 3篇丁小霞
  • 2篇纪宪勇
  • 2篇陆旸
  • 2篇张献忠
  • 2篇张秀媛
  • 2篇何扩
  • 2篇王杰
  • 2篇张婧
  • 2篇徐娜
  • 2篇宋洋
  • 2篇董婷婷
  • 2篇张金阳
  • 2篇李涛
  • 1篇杨青

传媒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现代食品科技
  • 1篇化学试剂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中国医药工业...
  • 1篇食品与机械
  • 1篇有机化学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农药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农产品加工(...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间苯二甲酸酯为端基的非对称共轭树状体的合成及光学性质
2011年
以间苯二甲酸酯为端基,采用收敛法经钯催化的Sonogashira偶联反应合成了1~3代非对称的共轭树状体,利用1H NMR,13C NMR,质谱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结构表征.该类型树状体的骨架以间位和对位分枝的苯乙炔为基础,其显著特征是每个吸电子基团都与一个给电子的烷氧基直接共轭.对其光学性质的初步研究显示,随着代数的升高它们的UV/vis吸收边缘和最大荧光发射波长均发生了红移。
纪宪勇张婧汤灿林王杰
关键词:端基SONOGASHIRA偶联反应
色谱及免疫分析在氰戊菊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2009年
介绍了气相色谱、毛细管气相色谱、气质联用、液相色谱、免疫分析等方法在氰戊菊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徐娜陆旸董婷婷宋洋王硕
关键词:氰戊菊酯
一种新型溴氰菊酯农药半抗原的合成及应用效果被引量:7
2009年
利用化学方法合成了一种溴氰菊酯新型半抗原,并通过核磁共振鉴定;用活泼酯法和EDC法将溴氰菊酯半抗原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白蛋白(OVA)偶联制备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紫外吸收法鉴定表明吸收峰出现在305nm,发生了红移,计算偶联比分别为7:1和6:1;免疫小鼠后获得抗体的效价为64000,IC50为0.16μg/mL。研究为研制溴氰菊酯农药残留免疫速测试剂,建立免疫速测技术奠定了基础。
孔晔李培武张奇张文丁晓霞黄艳玲唐晓倩
关键词:溴氰菊酯半抗原人工抗原抗血清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速灭威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被引量:2
2009年
通过化学方法合成了两种完全突出氨基甲酸酯类农药速灭威特征结构的半抗原,并采用活化酯法与载体蛋白偶联制备成完全抗原。经动物试验鉴定合成的人工抗原可制备出高效价的抗速灭威抗体,结果表明速灭威人工抗原已成功合成,为建立速灭威残留免疫分析方法奠定了基础。
孙晶玮王硕张燕
关键词:速灭威半抗原
氯维地平的合成被引量:4
2011年
3-羟基丙腈和双乙烯酮在三乙胺作用下制得乙酰乙酸(2-氰基乙基)酯(2),再与2,3-二氯苯甲醛和3-氨基巴豆酸甲酯经Hantzsch缩合闭环,接着用硫化钠在常温下选择性水解得4-(2,3-二氯苯基)-1,4-二氢-2,6-二甲基-3,5-吡啶二羧酸单甲酯,最后与正丁酸氯甲酯反应即得抗高血压药氯维地平,总收率约59%(以2计)。
张婧纪宪勇孙翔王杰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
甲胺磷人工抗原的合成及光谱表征被引量:6
2007年
通过化学方法合成了一种甲胺磷的半抗原6-(O,O-二甲基硫代磷酰基)氨基己酸(MC),MC与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反应得到6-(O,O-二甲基硫代磷酰基)氨基己酸活化酯(MCE),活化酯(MCE)与匙孔血兰蛋白(KLH)偶联得到第一种人工抗原(MC-KLH);直接用甲胺磷作为半抗原用重氮化法与牛血清蛋白(BSA)偶联得到第二种人工抗原(M-BSA)。通过质谱、红外和核磁表征,证明所合成的半抗原是设计的目标产物;并且对两种人工抗原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抗原1的红外光谱中既有酰胺结构单元又有半抗原中的甲氧结构单元;半抗原2中不但具有酰胺结构单元又有甲胺磷的甲氧基和硫氧基结构单元,以此判断半抗原和蛋白偶合成功,为红外光谱法用于人工抗原合成与否的鉴定研究提供了依据。
王向红段振娟宋诗莹王硕
关键词:甲胺磷半抗原人工抗原红外光谱法
西维因单链抗体基因克隆、表达及活性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利用兼并引物从西维因单克隆杂交瘤细胞的cDNA中克隆得到抗体基因的轻链可变区(VL)和重链可变区(VH),长度分别为324bp和360bp,将其分别连接入pGEM-T-Easy载体进行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设计特异性引物和连接序列(Gly4Ser)3,利用重叠延伸PCR扩增得到长度为729bp的单链抗体基因片段(scFv),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并转化感受态细胞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结果显示,重组表达单链抗体形成包涵体,分子量大小约为33kDa,变性后利用不同条件进行复性,结果显示最佳复性时间为48h,最佳起始蛋白浓度为200μg/mL,含有精氨酸的复性液效果最佳;利用亲和层析纯化scFv,并利用竞争ELISA检测其活性,结果显示该scFv对西维因具有良好的亲和性和特异性。
王俊平张伟伟杜欣军吴懿娜董峰王硕
关键词:西维因单链抗体克隆活性
基因工程抗体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应用进展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基因工程抗体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抗体,将其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是目前食品学科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因基因工程抗体具有分子小、免疫原性低、可塑性强、成本低以及可大批量生产等诸多优点,所以在食品污染物检测方面具有潜在的巨大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基因工程抗体的分类、对污染物的检测原理、展示技术以及目前基因工程抗体在食品污染物检测方面应用的一些最新进展和存在的不足之处。
何扩张秀媛杜欣军王俊平王硕
关键词:基因工程抗体噬菌体抗体库食品污染物SCFV
氧氟沙星单链抗体库的构建、筛选及蛋白结构模拟被引量:1
2014年
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兽药氧氟沙星单链抗体(scFv)库,从中筛选氧氟沙星特异性噬菌体scFv以及模拟其三维结构。将从氧氟沙星杂交瘤细胞提取的总RNA,用RT-PCR反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设计以针对鼠源重链可变区(VH)及轻链可变区(VL)基因的兼并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VH和VL可变区基因,采用重叠延伸PCR技术将VH和VL拼接为全长scFv基因片段,将经内切酶EcoRⅠ和HindⅢ双酶切后的scFv基因片段插入到T7噬菌体中,经包装蛋白体外包装后转化宿主菌BLT5403,成功构建库容量为3×105pfu/mL氧氟沙星单链抗体库,经过4轮吸附-洗脱-扩增的富集后,采用直接竞争ELISA筛选得到4个特异性噬菌体scFv,经测序最后运用Expasy软件模拟特异性scFv的三维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为进一步大量表达氧氟沙星单链抗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何扩张秀媛杜欣军王俊平杨青
关键词:氧氟沙星单链抗体噬菌体展示ELISA
有机磷农药氯亚磷 亚胺硫磷半抗原的合成与人工抗原制备
2009年
对氯亚磷结构进行修饰,连接一个六碳的间隔臂,制得亚胺硫磷、氯亚磷的半抗原,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利用薄层层析和质谱法,对反应进行实时监控,确定最佳反应时间为16d。通过EDC法成功制备亚胺硫磷和氯亚磷人工抗原。
葛玉刘冰王硕
关键词:半抗原人工抗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