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CHD2010JC124)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3
相关作者:闫彬周继彪邵海鹏毛新华陈红更多>>
相关机构:长安大学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交通科技进步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交通工程
  • 1篇心理
  • 1篇心理指标
  • 1篇行车
  • 1篇行车安全
  • 1篇有效性
  • 1篇隧道
  • 1篇隧道群
  • 1篇熵理论
  • 1篇路网
  • 1篇路网交通
  • 1篇军车
  • 1篇军车驾驶
  • 1篇军车驾驶员
  • 1篇可变信息
  • 1篇可变信息标志
  • 1篇驾驶
  • 1篇驾驶员
  • 1篇驾驶员心理
  • 1篇交通标志

机构

  • 5篇长安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城市规划...
  • 1篇弗吉尼亚理工...
  • 1篇安徽省交通规...

作者

  • 3篇周继彪
  • 3篇闫彬
  • 3篇邵海鹏
  • 1篇沙爱民
  • 1篇伍速锋
  • 1篇陈红
  • 1篇毛新华

传媒

  • 2篇长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安全科学...
  • 1篇西华大学学报...
  • 1篇军事交通学院...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山区高速公路桥隧群行车安全机理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为深入探讨山区高速公路桥隧群行车安全机理,界定桥隧群和桥隧群行车安全的内涵。分析桥隧群行车系统运行机理和耗散结构特性。提出利用熵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来研究山区高速公路桥隧群行车系统安全机理。建立熵流指标体系和系统安全熵模型,给出熵流值的计算方法。最后,以"六武高速—安徽段"桥隧群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对系统安全熵模型和计算方法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维持桥隧群行车系统的耗散结构是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采用熵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能够解释山区高速公路桥隧群行车安全事故发生机理。当|B|>1+A2时,该桥隧群行车系统为耗散结构,系统处于安全有序状态。当|B|<1+A2时,该桥隧群行车系统为非耗散结构,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
闫彬陈红周继彪毛新华
关键词:安全机理熵理论高速公路
毗邻隧道群出口的交通标志设置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为提高毗邻隧道群出口交通标志设置的有效性,对毗邻隧道群出口的交通标志设置进行了研究。根据毗邻隧道群道路交通特征和驾驶员有效利用交通标志传递信息的条件,以人机工程学和交通流理论为基础,利用驾驶员的视觉惰性以及瞳孔面积变化速度与行车安全的关系,建立了交通标志有效设置的数学模型。最后以安徽省六武(六安到武汉)高速公路毗邻隧道群为例,对毗邻隧道群出口交通标志的设置地点、合理俯角和出口距离进行了分析计算,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闫彬周继彪过年生邵海鹏
关键词:交通工程交通标志设置交通标志
军车驾驶员心理标准研究
2013年
为制定军车驾驶员心理标准,应用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确定军车驾驶员心理指标;通过对1400名军车驾驶员的测试,选用百分位数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正常值范围;最后运用病例对照的方法,通过152对安全驾驶员和事故驾驶员的现场测试,验证了军车驾驶员心理指标正常值及其评判方法是否合适。验证结果表明,所确定的军车驾驶员心理指标正常值及其评判方法具有较高的效度和真实性。
闫彬赵炳强周继彪
关键词:军车驾驶员心理指标标准值
基于仿真的可变导行信息有效性被引量:3
2011年
为研究出行者在可变导行信息影响下的宏观行为规律,把出行者分为传统型、固定路径型、理性型、用户均衡型、系统最优型以及VMS(可变信息标志)型,基于VISSIM微观仿真器,利用COM接口开发了各类出行者的出行效益评价模型,最后以小型路网为例,针对VMS型用户进行可变导行信息的有效性评价。研究结果发现:基于仿真的模型可以对不同的可变导行信息进行有效性评价;相同交通需求下的有无对比表明,VMS的设置可以有效降低路网主要干道的行程时间,行程时间降低21%;不同交通需求下的有无对比表明,VMS信息可以提高路网的平均速度,路网平均速度提高约3.97%。
邵海鹏沙爱民
关键词:交通工程出行者信息系统可变信息标志交通仿真
诱导条件下的路网交通过饱和预防性控制被引量:2
2014年
为预防路网局部过度拥堵导致路网大面积过饱和,分析了路段和路网的过饱和交通状态,提出路网过饱和状态判定及过饱和诱导控制策略启动时机的判定方法;基于有向图论,在固定交通需求条件下,以路段饱和度最大值最小化为目标,路段通行能力和路段流量平衡为主要约束条件,建立了交通诱导模型;以路段饱和度方差最小化为目标,路段通行能力和相位时长调整的极限值为约束条件,建立了交通控制模型;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算例路网的试验对比表明,交通诱导使路网过饱和路段的最大饱和度有所降低,降低了19.6%;交通控制模型使各路段的饱和度均衡,标准差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降低了12.9%;表明在交通诱导和控制协同管理下,路网运行指标有所改善,在一定程度上预能防路网过饱和状态发生。
邵海鹏伍速锋李宙峰
关键词:交通工程交通诱导交通控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