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10Z427)

作品数:17 被引量:114H指数:7
相关作者:魏世强潘声旺袁馨何丙辉曹生宪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成都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0篇植物修复
  • 8篇多环芳烃
  • 8篇土壤
  • 6篇蚯蚓
  • 4篇羊茅
  • 4篇紫色土
  • 4篇污染
  • 4篇聚丙烯
  • 4篇聚丙烯酰胺
  • 4篇高羊茅
  • 4篇丙烯
  • 4篇丙烯酰胺
  • 4篇PAM
  • 2篇氮素
  • 2篇养分
  • 2篇养分流
  • 2篇养分流失
  • 2篇紫花
  • 2篇紫花苜蓿
  • 2篇苜蓿

机构

  • 17篇西南大学
  • 7篇成都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重庆大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重庆市农业资...

作者

  • 13篇魏世强
  • 10篇潘声旺
  • 8篇袁馨
  • 6篇何丙辉
  • 5篇曹生宪
  • 2篇江韬
  • 2篇陈晓燕
  • 2篇谢德体
  • 2篇魏朝富
  • 2篇周继
  • 1篇倪九派
  • 1篇赵晓莅
  • 1篇齐代华
  • 1篇朱双营
  • 1篇王亮
  • 1篇滕玲玲
  • 1篇罗在波
  • 1篇邓丽莉
  • 1篇李玲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成都大学学报...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数学的实践与...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2篇2011
  • 6篇2010
  • 8篇2009
  • 1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环毛蚓在高羊茅修复土壤菲污染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0年
为了解土壤动物在植物修复多环芳烃类化合物过程中的作用,采用盆栽试验法,对比研究了蚯蚓(Pheretima sp.)活动对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修复土壤菲污染的影响效应以及各种生物、非生物因子在植物修复菲污染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在20.05~322.06mg·kg-1菲污染水平范围内,与相同污染水平下无蚯蚓作用的菲污染土壤中生长的植株相比,蚯蚓活动促进修复植物高羊茅的生长:试验期间(72d),修复植物的单株生物量增加9.74%~21.53%,根冠比增加17.26%~21.44%。添加蚯蚓72d后,种植高羊茅的菲污染土壤中,菲的去除率高达61.70%~88.78%,其平均去除率(77.38%)比无蚯蚓活动的土壤-植物系统中的(68.36%)提高了9.02%,比无植物生长的对照组土壤(22.57%)提高54.81%。各种生物(如植物代谢、植物积累、动物积累、微生物降解、植物-微生物交互作用等)、非生物(如渗滤、吸附、光解、挥发等)因子中,植物-微生物交互作用对菲去除的平均贡献率(47.81%)最为突出,比无蚯蚓活动时(42.08%)提高5.73%。说明蚯蚓活动可强化土壤-植物系统对土壤菲污染的修复作用。
潘声旺魏世强袁馨曹生宪
关键词:植物修复多环芳烃高羊茅蚯蚓
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紫色土养分流失规律分析被引量:13
2009年
实验采用美国人工模拟降雨器装置,研究了重庆紫色土区域在不同雨强和坡度条件下的养分流失规律.结果表明,紫色土养分流失主要以不溶态的形式存在泥沙中,以溶态形式少量存在于径流中.并且进一步得出,泥沙中养分含量随坡度增加而降低,而径流不受坡度和雨强的影响.泥沙中各养分富集,土壤养分含量明显大于雨前养分含量和径流养分含量,但由于速效养分富集于径流中,所以径流中的养分流失也不容忽视.
王亮何丙辉
关键词:紫色土人工降雨径流养分流失
聚丙烯酰胺对紫色土氮素淋溶特征的影响被引量:8
2009年
采用室内人工土柱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聚丙烯酰胺(PAM)对紫色土NH4+和NO3-淋溶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PAM施用后,对土壤中氮素的迁移淋溶特性产生了明显影响,处理效果与施用浓度有关,PAM浓度0.01%~0.05%处理明显抑制了土壤氮素的垂直迁移,而PAM浓度高于0.1%时,抑制作用不突出甚至促进氮素的淋出。以0.01%PAM处理抑制效果最好,淋滤液中NH4+和NO3-累积淋失量分别较对照减少了12.43%和18.08%,氮素输出总量较对照减少了16.97%;土壤表层(0~5cm)NH4+和NO3-分别较对照增加了322%和31.3%,土壤下层(25~30cm)NH4+和NO3-较对照减少了41.3%和78.8%。说明PAM具有很好的保肥和抗淋溶作用,为其应用于农田氮素养分调控提供了基础依据。
罗在波魏世强滕玲玲
关键词:紫色土淋溶氮素
油菜-紫花苜蓿混种对土壤中菲、芘的修复作用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探讨混种模式下植物对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联合修复、积累效应。【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法,对比研究油菜、紫花苜蓿在不同栽培模式下对土壤中芘、菲的去除效果与修复机制。【结果】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混种模式下芘、菲的修复效果明显超过单种模式。油菜、紫花苜蓿联合种植70d后,土壤中菲、芘平均去除率为75.06%、68.22%,分别比二者单独种植时高出43.26%、40.38%和11.03%、16.29%,强化效果明显。植物本身能够吸收与累积在一定量的菲和芘,累积量与土壤中菲、芘的添加浓度正相关。相同污染水平下,茎叶部积累量低于根部、菲小于芘、混种模式低于单种模式。在植物-微生物系统中,微生物降解、植物-微生物联合效应是菲、芘去除的主要途径,但植物-微生物联合效应是混种模式下强化修复PAHs污染的主要原因。【结论】混种模式能强化PAHs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减少植物积累、缓解污染风险。
潘声旺魏世强袁馨曹生宪
关键词:植物修复多环芳烃混种土壤
蚯蚓在植物修复芘污染土壤中的作用被引量:8
2011年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蚯蚓(Pheretima hupeiensis)在植物修复芘污染土壤中的作用。结果显示,试验浓度(20.24321.42 mg/kg)范围内,蚯蚓活动促进了芘污染土壤中修复植物黑麦草(Lolium multiforum)黑麦草的生长,其根冠比明显增大。添加蚯蚓72 d后,种植黑麦草的土壤中芘的去除率高达60.01%86.26%,其平均去除率(74.66%)比无蚯蚓活动的土壤-植物系统(64.55%)提高10.11%,比无植物对照组(18.24%)提高56.42%。各种生物、非生物修复因子中,植物-微生物交互作用对芘去除的平均贡献率(51.75%)最为突出,比无蚯蚓活动时(44.94%)提高6.81%。说明蚯蚓活动可强化土壤-植物系统对土壤芘污染的修复作用。
潘声旺魏世强袁馨曹生宪
关键词:植物修复多环芳烃黑麦草蚯蚓
蚯蚓在植物修复菲污染土壤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10年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蚯蚓(Pheretima sp.)在植物修复菲污染土壤中的作用。结果显示,试验浓度(20.05-322.06 mg.kg-1)范围内,蚯蚓活动促进了菲污染土壤中修复植物黑麦草(Lolium multiforum)的生长,其根冠比明显增大。添加蚯蚓72 d后,种植黑麦草的土壤中菲的去除率高达64.35%-93.40%,其平均去除率(80.92%)比无蚯蚓活动的土壤-植物系统(71.57%)提高9.35%,比无植物对照组(22.58%)提高57.34%。各种生物、非生物修复因子中,植物-微生物交互作用对菲去除的平均贡献率(53.56%)最为突出,比无蚯蚓活动时(47.48%)提高6.08%。说明蚯蚓活动可强化土壤-植物系统对土壤菲污染的修复作用。
潘声旺魏世强袁馨朱双营
关键词:植物修复多环芳烃黑麦草蚯蚓
蚯蚓对植物修复永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为探讨土壤动物在植物修复永久性有机污染物过程中的作用,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蚯蚓对紫花苜蓿修复土壤菲污染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试验浓度(20.05-322.06 mg·kg^-1)范围内,蚯蚓活动促进了菲污染土壤中修复植物的生长,其根冠比明显增大.添加蚯蚓70 d后,种植紫花苜蓿土壤中菲的去除率高达58.60%-81.82%,其平均去除率(73.42%)比无蚯蚓活动的土壤—植物系统(64.02%)提高9.40%,比无植物对照组(22.57%)提高50.85%.各种生物、非生物修复因子中,植物—微生物交互作用对菲去除的平均贡献率(44.09%)最为突出,比无蚯蚓活动时(37.97%)提高6.12%.说明蚯蚓活动可强化土壤—植物系统对土壤菲污染的修复作用.
潘声旺李玲袁馨
关键词:植物修复紫花苜蓿蚯蚓
老库区生态型反贫困决策分析—以四川省大洪河水库邻水县库区为例
2009年
我国老库区面临着严重的贫困和生态环境双重问题,而其贫困为典型的环境制约型贫困,贫困与生态环境问题交织在一起,互为因果.对于典型环境制约型贫困的老库区,只有打破贫困与生态环境之间的恶性循环,建立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的良性循环才是老库区反贫困的根本途径.本研究以四川省大洪河水库邻水县库区为例,在对老库区反贫困与生态环境可持续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不确定多目标规划方法,构建了四川省大洪河水库邻水县库区的生态型反贫困规划模型.通过系统分析和建立规划模型,既定性又定量地进行了四川省大洪河水库邻水县库区反贫困和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研究,就整个邻水县库区而言,需进行移民8711人,新修梯田3188.24hm2,扩建经济林果园地1413.09hm2,新建人工草地85.47hm2,才有可能达到反贫困和提高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的目标.
倪九派魏朝富谢德体何丙辉
关键词:反贫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PAM对紫色土养分流失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聚丙烯酰胺(PAM)作为一种高分子聚合物,通过对土壤结构的改良,在降低土壤流失的同时,也对土壤中养分的保持产生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结合试验土槽等试验方法,分析了基于干施PAM、液施PAM以及液施PAM结合石灰添加剂这3种处理模式下,PAM对紫色土的坡面径流养分,侵蚀泥沙养分,以及淋溶养分这3种养分流失形式的影响,结果表明:(1)PAM 3种处理模式对坡面径流养分的影响中,采用液施PAM结合石灰添加剂的处理方式对降低径流中硝态氮、可溶性磷、钾离子浓度的效果最好,分别降低了65.2%、71.4%、68.5%,而在降低径流养分平均流失率方面也是液施PAM结合添加剂的处理方式效果最为明显;(2)在PAM对侵蚀泥沙养分流失的抑制效果中,液施PAM结合添加剂最有效地抑制流失泥沙中养分的累积效果和累积的速率并将泥沙中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的累积流失量降低了85.9%、98.3%以及96.5%,而3种模式对于降低泥沙养分富集率的作用从大到小依次表现为:液施PAM结合添加剂>液施PAM>干施PAM;(3)PAM 3种处理模式与对照组相比,都明显降低了土壤中硝态氮淋溶的深度和强度,有效抑制了硝态氮在土壤中的淋溶作用,总体上PAM的3种处理模式对紫色土养分流失的抑制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液施PAM+添加剂>液施PAM>干施PAM.
陈晓燕周继魏朝富何丙辉魏世强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紫色土养分流失人工模拟降雨
聚丙烯酰胺与几种强化剂联合作用对土壤氮素吸附-解吸和迁移释放的影响被引量:13
2009年
通过等温吸附-解吸试验和模拟淹水试验,研究了聚丙烯酰胺(PAM)与几种强化剂协同作用对紫色土氮素的吸附-解吸和向水体迁移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PAM(CK1)可以有效提高土壤对铵氮的吸附容量,而PAM与强化剂联合施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吸附能力,除配施石灰处理外,配施强化剂处理其最大吸附量较单施PAM处理(CK1)增加37.5%~83.3%,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同时联合施用还提高吸持强度,降低解吸率,弥补单施PAM后土壤铵氮吸持强度下降的缺陷;经PAM和强化剂处理可以抑制土壤氨氮向硝态氮转化的速率,其中以PAM+柠檬酸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可使水体中的硝态氮浓度始终保持在较低的水平(0.11~2.10μg/ml),同时与柠檬酸配合处理对水体TN的释放也有很好地抑制作用。
邓丽莉江韬何丙辉魏世强
关键词:PAM强化剂吸附-解吸淹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