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Y2007A34)

作品数:12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王文军刘云龙高学喜李慧李云更多>>
相关机构:聊城大学山东建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教育厅高校科研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理学
  • 3篇机械工程

主题

  • 6篇偶氮
  • 5篇氮化合物
  • 5篇偶氮化合物
  • 5篇全光极化
  • 5篇化合物
  • 3篇酞菁
  • 3篇取代基
  • 3篇全光
  • 3篇极化
  • 3篇极化特性
  • 3篇光谱
  • 3篇光学
  • 3篇二次谐波
  • 3篇二次谐波产生
  • 3篇驰豫
  • 2篇电晕极化
  • 2篇谱特性
  • 2篇主客体
  • 2篇光谱特性
  • 2篇非线性光学

机构

  • 12篇聊城大学
  • 2篇山东建筑大学

作者

  • 11篇高学喜
  • 11篇刘云龙
  • 11篇王文军
  • 8篇李慧
  • 7篇李云
  • 3篇孙彦星
  • 3篇李淑红
  • 2篇王惠临
  • 2篇陶绪泉
  • 1篇张丙元
  • 1篇牟娟
  • 1篇吕增涛
  • 1篇谢倩
  • 1篇崔守鑫
  • 1篇张桂清
  • 1篇胡海泉

传媒

  • 3篇原子与分子物...
  • 2篇光学学报
  • 2篇发光学报
  • 2篇聊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激光
  • 1篇材料导报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有机材料的二阶光学非线性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介绍了确定有机分子二阶非线性极化率的方法,如超瑞利散射技术、溶致变色法、电场诱导二次谐波(EFISHG)、全光极化。在分子结构的角度上总结了共轭分子的链长、取代基的电子特性、共轭骨架与二阶非线性极化率的关系。共扼长度的增加和共扼体系的扩展有利于电子在更大范围内发生转移。给电子能力和受体的吸电子能力越强,越有利于体系形成电荷转移的共振态,扩大π电子的流动范围,使分子在外场中更易发生分子内电荷转移而有利于增强分子的微观倍频效应。
李慧王文军孙彦星高学喜刘云龙
关键词:取代基
取代基对双酞菁铥LB膜及光谱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方法研究了三种稀土夹心双酞菁铥化合物在溶液和LB膜中的聚集性和光谱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三种稀土双酞菁化合物在氯仿溶液中形成了H-聚集体,但当浓度比较低时,溶液中表现出单体的吸收。取代基OC8H17的加入使氯仿溶液中双酞菁铥化合物的聚集性减弱,而且使得吸收峰发生红移,对吸收峰的强度也有较大的影响,造成了Soret吸收带的分裂。另外,取代基OC8H17对LB膜中双酞菁分子的存在状态有较大的影响,在LB膜中,TmPc2和TmPcPc*分子以H-聚集体的形式存在,而TmPc2*分子以T-聚集体的形式存在。形成LB膜后,由于双酞菁分子之间排列紧密,相互作用加强,使得薄膜中分子聚集体的吸收峰相对于溶液中聚集体的吸收峰发生了一定的红移,薄膜中分子排列方向的不同对吸收光谱也有一定的影响。
刘云龙王文军高学喜李淑红李云
关键词:LB膜取代基聚集体
分散橙3掺杂聚合物薄膜的全光极化特性及其驰豫过程研究
2010年
利用旋涂法制备了分散橙3(DO3)/PMMA主客体掺杂薄膜,对其吸收谱、厚度和折射率进行了测量,并采用全光极化的方法对薄膜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厚度的增加其二阶非线性先增强后减弱,d_(33)最大值约为0.827×10^(-2)pm/V.对极化饱和后的驰豫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不同厚度薄膜的驰豫时间不同,这是由于薄膜中偶氮含量和厚度的不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对顺反异构逆过程的快慢有较大的影响.
李慧王文军高学喜刘云龙孙彦星
关键词:偶氮化合物全光极化驰豫
紫外光辐照对偶氮苯光谱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稳态荧光光谱和荧光衰减测量技术,观察了4-硝基-4′-氨基偶氮苯(NAA)在氯仿溶液中的光致变色现象及分子的跃迁能级和能级寿命。结果表明:NAA分子的顺反异构化反应并非一级反应;分子处于反式异构体和顺式异构体的跃迁能分别为255.6,240.2kJ/mol;分子处于反式异构体的能级寿命为0.02ns,处于顺式异构体的能级寿命为3.54ns。顺反异构体的含量、NAA分子之间及NAA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NAA分子激发态的能级寿命。
高学喜牟娟王文军刘云龙陶绪泉谢倩李云李慧
关键词:偶氮化合物跃迁能激发态寿命
稀土夹心双酞菁铽的荧光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利用稳态荧光光谱和时间分辨光谱方法研究了稀土夹心双酞菁铽衍生物(TbPcPc*)氯仿溶液的荧光特性,分析了激发波长、溶液浓度对荧光特性的影响。TbPcPc*氯仿溶液在707nm处有一强的荧光发射峰,它对应于电子从激发态S1向基态S0的跃迁。当使用500nm的光激发时,电子吸收能量发生向激发态S1的跃迁以及到更高能级的混合跃迁,当电子从这些能级再跃迁到基态时主要发射525,707nm的荧光。Tb-PcPc*氯仿溶液在707nm处的荧光发射峰具有两个衰减过程,短寿命的衰减为分子单体所产生,而长寿命的衰减为聚集体所产生。随着浓度的降低,单体所占比例增加,其对应的寿命组分比例也相应的增加。
刘云龙王文军高学喜李云李淑红王惠临
关键词:荧光光谱荧光寿命
主客体掺杂薄膜的电晕和全光极化非线性光学特性研究
2008年
把偶氮化合物对硝基双甲胺基偶氮苯作为客体掺杂到主体PMMA中利用旋涂法制备成薄膜,然后对薄膜进行电晕极化和全光极化,利用二次谐波产生法研究薄膜的非线性光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电晕极化后在测量的10 min内薄膜的二次谐波信号几乎没发生驰豫,但全光极化后的薄膜其二次谐波信号衰减近一半.这主要是由于电晕极化和全光极化的作用机制不同所导致.
李云王文军刘云龙高学喜李慧
关键词:驰豫电晕极化全光极化
偶氮聚合物薄膜的吸收谱和二次谐波产生的温度特性被引量:3
2008年
研究了一种偶氮聚合物薄膜的光谱和二阶非线性光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聚合体中的偶氮发色团以反式异构体形式存在.加热可使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聚集体的聚集程度降低;温度低于70℃时聚集体的结构不会发生变化,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改变能够完全恢复;高于70℃降温后聚集体聚集程度的降低不能完全恢复.在一定温度下极化可使发色团偶极子定向有序排列,形成J-聚集体.偶氮聚合物薄膜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特性起源于偶极子模型,极化温度是影响极化膜二次谐波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该偶氮聚合物薄膜的最佳极化温度约为90℃.
高学喜王文军刘云龙陶绪泉李淑红
关键词:偶氮聚合物旋涂膜电晕极化二次谐波产生
偶氮聚合物薄膜的全光极化特性及其驰豫过程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利用旋涂法制备了一种偶氮类化合物掺杂有机聚合物薄膜,并对其吸收谱、厚度、折射率、进行了测量,采用二次谐波产生的方法的方法对全光极化后薄膜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薄膜厚度和生色团含量的增加其二阶非线性增强.这与聚合物薄膜中含有较高浓度的分散红1有关.对极化饱和后的驰豫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不同厚度薄膜的驰豫速度不同.这是由于薄膜中偶氮分子含量越多,分子间相互作用越强,导致驰豫时间增长.
李慧王文军高学喜刘云龙孙彦星
关键词:偶氮化合物全光极化驰豫
两种偶氮化合物主客体掺杂薄膜的全光极化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利用旋涂法制备了两种PMMA-偶氮化合物主客体掺杂型薄膜,并对其进行全光极化,采用紫外-可见吸收谱和二次谐波产生的方法研究了薄膜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4-′Nitro-4-dimethylaminoazobenzene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d33=6.89×10-1pm/V,4-′Iodo-4-dimethylaminoazobenzene的d33=7.77×10-2pm/V;这两种薄膜在全光极化过程中二次谐波产生(SHG)强度随膜厚的变化规律以及极化饱和后的弛豫情况不相同。这些现象可从理论上解释为偶氮化合物的取代基不同而导致偶氮分子的偶极性和偶氮分子与基质间相互作用不同所产生的影响。
李云王文军高学喜刘云龙张丙元李慧
关键词:光学薄膜偶氮化合物取代基全光极化
稀土夹心双酞菁铽LB膜非线性光学特性
2009年
利用πA等温曲线和二次谐波产生方法研究了稀土夹心双酞菁铽(TbPcPc)分子在Langmuir膜及Langmuir Blodgett(LB)膜中分子的排列状态及其非线光学特性,并对非线性产生机制进行了简单的讨论。实验结果表明,TbPcPc 分子在亚相表面可形成稳定的Langmuir膜,_且以edge-on构型面对面倾斜排列。其X型LB膜具有较好的二次谐波信号,二次谐波信号的最大值在基频光入射角为55°的地方。其二阶非线性极化率γ(2)和分子超极化率β分别为1.64×10 -8和6.21×10-30 esu。通过测量样品二次谐波信号的偏振特性,并与理论分析相比较,其二阶非线性起源于电四极子和电偶极子机制。
刘云龙王文军高学喜李云李慧王惠临
关键词:非线性光学LB膜二次谐波产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