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063013)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米红宇刘瑞泉崔青霞周佳盼樊剑章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主题

  • 3篇电沉积
  • 3篇电沉积行为
  • 3篇循环伏安
  • 2篇电容
  • 2篇离子
  • 2篇离子液
  • 2篇离子液体
  • 2篇纳米
  • 1篇电池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电容
  • 1篇电化学电容器
  • 1篇电化学性能
  • 1篇电容器
  • 1篇丁基
  • 1篇氧化镍
  • 1篇油用
  • 1篇中铬
  • 1篇烧法
  • 1篇水热

机构

  • 7篇新疆大学

作者

  • 6篇米红宇
  • 3篇刘瑞泉
  • 3篇崔青霞
  • 2篇周佳盼
  • 2篇樊剑章
  • 1篇石伟
  • 1篇高炜
  • 1篇司马义·努尔...
  • 1篇王吉德
  • 1篇赵梦奇

传媒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精细石油化工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功能材料
  • 1篇应用化学
  • 1篇稀有金属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聚苯胺纳米纤维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
2013年
以苯胺为单体、樟脑磺酸为掺杂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聚苯胺纳米纤维。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聚苯胺进行了结构和形貌表征。在1 mol/L H2SO4电解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及交流阻抗等测试技术,对聚苯胺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直径约为50 nm^80 nm的聚苯胺纤维;当电流密度从0.5 A/g(486 F/g)增大到2 A/g(363 F/g)时,聚苯胺的比电容仍达到363 F/g,比电容保持率为74%,并且表现了出较小的内阻。可见,制备的聚苯胺纳米纤维具有较高的比电容和良好的倍率特性,在电化学电容器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崔青霞樊剑章米红宇
关键词:水热法聚苯胺纳米纤维电化学电容器
离子液体中铈的电沉积行为被引量:9
2014年
以一氯丁烷、N-甲基咪唑和KPF6为原料合成了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BMIM]PF6),用红外光谱(IR)法对合成的[BMIM]PF6进行了结构分析。用循环伏安法分别测试了[BMIM]PF6的电化学窗口和在[BMIM]PF6中加入乙二醇(EG)和CeCl3形成的体系([BMIM]PF6-EG-CeCl3)中Ce(III)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80℃时[BMIM]PF6的电化学窗口为4.0 V,[BMIM]PF6-EG-CeCl3体系中Ce(III)的电沉积是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电极过程,此过程传递系数α为0.05,扩散系数D0为2.45×10-6cm2·s-1。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了Ce在Cu片表面上电沉积层的形貌,发现随着沉积电势的增加,金属铈镀层的颗粒呈从小到大的变化规律。用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分析了该电沉积层成分发现电沉积镀层为纯金属铈及其氧化物。
玉山江.哈斯木刘瑞泉米红宇
关键词:离子液体循环伏安电沉积
离子液体中铜的电沉积行为被引量:1
2014年
在含有氯化铜的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BMIC)和乙二醇(EG)体系中研究金属铜的电沉积。在BMIC中加入EG,分别研究了EG对离子液体BMIC的粘度和电导率的影响,并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BMICCuCl2-EG溶液中Cu(Ⅱ)的电化学行为,考察了乙二醇浓度、温度和扫描速度对Cu(Ⅱ)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Cu(Ⅱ)的电还原过程分为两个过程,其中Cu(Ⅱ)/Cu(Ⅰ)是扩散控制下的不可逆过程,Cu(Ⅰ)/Cu是不可逆过程。计算得出,在343 K时,Cu(Ⅱ)/Cu(Ⅰ)还原过程中的扩散系数D为7.0×10-7cm2/s,传递系数为0.24。在Cu膜表面进行了电沉积,获得金属铜颗粒,经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Cu的电沉积层的形貌发现,在343 K时沉积30 min后,金属铜晶粒致密,将沉积时间延长至2 h后,晶粒呈球状。
高炜刘瑞泉米红宇
关键词:循环伏安电沉积
离子液体[BMIM]PF_6中铬的电沉积行为被引量:2
2014年
以一氯丁烷、N-甲基咪唑和KPF6为原料,合成了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BMIM]PF6),用红外光谱(IR)对产物进行了结构分析.用循环伏安法测试该离子液体在85℃下的电化学窗口为4.7 V.考察了[BMIM]PF6-Cr(Ⅲ)电解液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85℃下Cr(Ⅲ)的还原过程是受扩散控制的一步还原不可逆过程,Cr(Ⅲ)的传递系数α=0.023,阴极扩散系数D0=1.142×10-6cm2/s.在85℃和-1.5 V条件下,用恒电势法在铜片上电沉积Cr(Ⅲ),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铜片上镀层的表面结构,发现该镀层呈颗粒状,且颗粒的体积随沉积时间的延长而增大.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测试结果表明,该镀层为无定形的金属铬.
玉山江.哈斯木刘瑞泉米红宇
关键词:离子液体循环伏安电沉积
原位沉淀-焙烧法制备NiO/P-CNT复合材料及其电容性质
2013年
以聚吡咯衍生的碳纳米管作为载体,通过原位沉淀-焙烧相结合,合成了新型的氧化镍/聚吡咯衍生碳纳米管(NiO/P-CNT)复合材料。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热重、能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循环伏安以及恒流充放电测试对样品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须状NiO均匀地负载在聚吡咯衍生的碳管表面,构成了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复合物。基于这种特殊结构的优势,该复合物在电流密度为2A/g下的比电容为382F/g,NiO在复合物中电容贡献为441F/g,而NiO的比电容为351F/g。经过400圈充放电后,复合物的比电容保持在90%以上,而NiO的容量保持率为82.6%。因此,该复合电极材料较NiO具有更高的比电容和更好的循环特性。
樊剑章崔青霞石伟周佳盼米红宇
关键词:复合材料比电容
氧化镍/碳@碳纳米管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储锂性能(英文)被引量:1
2015年
将核壳的聚吡咯基的碳@碳纳米管(C@CNT)与纳米片组装的氧化镍(Ni O)微球结合,制备了一种多孔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Ni O/C@CNT),该材料(Ni O/C@CNT)与纯的Ni O和Ni O/CNT相比,其容量值和循环稳定性能明显提高。在50 m A·g-1的电流密度下,经过20次循环后,其可逆容量达到573 m A·g-1,容量保持率为68.6%。这些性能的提高是由于核壳结构的C@CNT的导电缓冲性引起的。C@CNT具有诸如多孔结构、大比表面积、高电化学活性、高电子导电性和良好的浸润性等许多优点,这些优点有利于避免电极材料显著的体积变化,因此在锂嵌入和脱出过程中可减少电极容量衰减并提高传质速率。
周佳盼米红宇王吉德崔青霞仲佳亮
关键词:可逆容量锂离子二次电池
驱油用磺酸盐型共聚物的合成及其耐温抗盐性能
2012年
以烯丙基联苯醚(ABE)、丙烯酰胺(AM)与丙烯酸(AA)为单体,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共聚物,对其磺化改性,制备得到磺酸盐型共聚物,并用IR进行了表征。磺化改性的适宜条件:Vs/Vf为2∶1,磺化时间约72h。磺酸盐型聚合物耐温抗盐性能研究表明,ABE用量为0.4%左右,磺化聚合物具有较好的耐Ca2+性和耐温性。
赵梦奇司马义·努尔拉
关键词:丙烯酰胺磺酸盐共聚物耐温抗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