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卫生厅血地寄防应用性科研课题
- 作品数:18 被引量:54H指数:5
- 相关作者:朱宏英华海涌黄利华吴杭源邱源旺更多>>
- 相关机构: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东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性氟中毒对大鼠硬组织氟含量的影响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研究慢性氟中毒Wistar大鼠不同组织和性别氟含量的变化,探讨釉质与牙本质氟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只Wistar大鼠,按性别分雌雄各两组。饮氟组分为雌雄各一亚组,饮用含100 mg/L氟离子的氟化钠双蒸水;余单纯饮用双蒸水组为对照组,7周后处死。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各组氟含量的变化。结果饮氟组骨氟及牙氟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性别间氟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氟牙症牙本质氟含量与釉质氟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对硬组织具有特殊亲和力,氟对牙本质亲和力高于釉质;相同氟暴露情况下,性别对大鼠氟牙症的氟含量无明显影响。
- 韩爱军刘盘龙梅予锋
- 关键词:氟牙症氟含量牙本质性别
- 青蒿琥酯与吡喹酮联用对日本血吸虫不同感染度家兔的治疗效果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和吡喹酮联用对日本血吸虫不同感染度家兔的治疗效果。方法实验分两次进行。实验一30只家兔分6组,第1、2、3组分别感染200、500、800条尾蚴,7d后灌服青蒿琥酯和吡喹酮;第4、5、6组亦分别感染200、500、800条尾蚴,为不服药对照组。实验二15只家兔分3组,每兔均感染血吸虫尾蚴800条。第1组为青蒿琥酯和吡喹酮联合用药组,第2组为单用青蒿琥酯组,第3组为不服药对照组。结果实验一服药组200条尾蚴感染组的减虫率和减雌率分别为96.28%和97.31%,800条感染组的减虫率和减雌率分别为72.64%和75.2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二联合用药组的减虫率和减雌率分别为93.25%和95.14%,单用青蒿琥酯组的减虫率为82.72%和84.0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应用青蒿琥酯和吡喹酮对轻感染兔的疗效优于重感染兔,在感染度相同的情况下,联合用药组的疗效优于单用青蒿琥酯组。
- 张燕萍黄轶昕梁幼生许永良杨坤洪青标姜玉骥奚伟萍朱荫昌
- 关键词:青蒿琥酯吡喹酮感染度血吸虫病
- 邳州市人群疟疾知识知晓率的调查报告
- 2009年
- 目的了解我市居民疟疾治知识知晓情况。方法按职业构成在全市范围内随机抽取55家单位为调查点,采取直接面对面形式对疟防知识和获取渠道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5调查单位共问卷调查2250人,人群总体对疟疾防治知识的答对率达到了77.00%。医务人员、疟疾患者或家属、农村居民、城镇居民、机关工作人员和民工(外来流动人口)对疟疾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98.00%、90.50%、81.00%、72.50%、67.50%和51.00%。获得疟疾知识最多的3种宣传形式分别是广播1146人,占50.93%;墙字1106人,占49.15%;宣传牌888人,占39.47%;结论我县居民对疟疾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较普遍,但疟疾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还有死角。
- 刘体亚刘林袁夫苗金刚娄培安余加席陈培培
- 关键词:知晓率
- 合并HBV感染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外周血Th1/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目的:研究合并HBV感染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外周血Th1/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合并HBV感染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单纯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各30例,分别设为A、B和C组,分别采用日立...
- 邱源旺李燚光黄利华吴鹏飞华海涌牛雪花吴杭源朱宏英扬小娟姚上志
- 2005年江苏省高砷水源筛查结果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了解江苏省高砷水源分布,为制定江苏省地方性砷中毒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半定量法进行水砷筛查,并对砷含量>0.03 mg/L的可疑阳性样品采用原子荧光法检测。结果:江苏省共筛查水样9427份,其中水砷含量>0.03 mg/L的样品为285份,主要集中在沿淮河、洪泽湖和与安徽接壤的泗洪县和盱眙县。将285份>0.03 mg/L的样品和18份可疑高砷样品进行原子荧光定量检测,结果显示303份样品的砷超标率为72.6%。饮水砷含量最高点在泗洪县的四河乡,达0.333 mg/L。结论:江苏省确实存在饮水高砷地区。
- 张敏向全永胡晓抒
- 关键词: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
- 大黄蛰虫丸治疗晚期血吸虫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大黄蛰虫丸治疗晚期血吸虫病合并HBV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确诊的90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HBV感染且HBVDNA阴性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组各30例,将合并HBV感染且HBVDNA阳性患者设为c组,A组采用常规护肝治疗,B、c组均在常规护肝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蛰虫丸抗纤维化治疗,疗程均为5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Child-pugh评分及肝脏B超影像学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3组治疗后ALT和TBil水平均有明显改善(t=3.011、3.821、3.152和3.672、3.760、3.234,P〈0.05)。B组治疗后透明质酸、Ⅳ型胶原、层黏连蛋白、门静脉内径及门静脉血流量分别为(283.6±56.2)ng/mL、(145.9±57.2)ng/mL、(156.8±48.6)ng/mL、(I.27±0.42)cm、(0.48±0.21)L/min,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86、4.254、3.012、3.411、3.152,P〈0.05);B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明显优于与A、C两组(F=3.951、3.758、3.282、3.169、3.054,P〈0.05)。而A、C两组肝纤维化及B超指标均无明显改善。B组采用大黄蛰虫丸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C组3例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及出现重型肝炎表现。结论大黄蛰虫丸治疗晚期血吸虫病合并HBV感染且HBVDNA阴性患者安全有效,但治疗晚期血吸虫病合并HBV感染且HBVDNA阳性患者无显著疗效。
- 邱源旺黄利华华海涌牛雪花吴鹏飞吴杭源朱宏英杨小娟姚上志李燚光
- 关键词:血吸虫病肝炎病毒乙型
- 恩替卡韦治疗晚期血吸虫病合并乙型肝炎患者的长期疗效
- 2015年
- 晚期血吸虫病一旦合并HBV感染,会明显加重肝脏损害,表现为血吸虫性肝纤维化合并乙型肝炎混合性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Ⅲ。作者前期报道了恩替卡韦(ETV)治疗晚期血吸虫病合并HBV感染52周的疗效及安全性口.但其长期疗效及安全性仍不清楚,我们观察了ETV治疗晚期血吸虫病合并HBV感染患者48个月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 周莉邱源旺黄利华华海涌牛雪花吴鹏飞吴杭源朱宏英李燚光
- 关键词:血吸虫病肝炎乙型恩替卡韦
- 气候水文因素对江苏邳州市疟疾疫情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探讨气候水文因素对疟疾发病率的影响,为制定疟疾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1~2010年邳州市疟疾疫情资料和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降水最、平均湿度、年日照、年蒸发量、年总云量、年低云量等气候水文资料,采用Pearscon相关分析探讨各种气候水文因素与疟疾发病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001~2010年邳州市共报告疟疾病例201例,逐年发病率分别为0.524/10万、0.521/10万、1089/10万、1.898/10万、1.747/10万、2 091/10万、2.213/10万、0.957/10万、0.53/10万和0.872/10万。总云量与疟疾发病率呈显著正相关(P=0.038),平均湿度与年日照呈显著负相关(r=-0.731,P=0.016),年总云量与最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r=0.745,P=0.013)。结论气候水文因素影响疟疾发病。
- 刘体亚刘林张颖袁夫苗
- 关键词:疟疾
- 邳州市2001~2010年疟疾流行及防治效果评价
- 2011年
- 目的分析邳州市2001~2010年疟疾流行趋势和防治效果,探讨防治对策,为制定今后的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邳州市2001~2010年疟疾疫情动态分析,研究疟疾疫情变化与防治措施的关系。结果邳州市2000~2010年疟疾发病呈不稳定状态,年发病率0.52/10万~2.21/10万;2002年起疟疾发病率逐年上升,2007年达高峰,疟疾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7~10月疟疾病例数占81.09%;病例高度散发,发病最多的职业是农民,占53.73%;2000~2010年治疗疟疾现症病人1813人次,休止期治疗5569人次,发热病人血检191480人次。结论通过实施疟疾传染源管理和媒介控制并重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及全球基金疟疾项目以后,遏制疟疾流行,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
- 刘体亚袁夫苗单永张颖
- 关键词:疟疾发病率
- 合并HBV感染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外周血Th1/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研究合并HBV感染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外周血Th1/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合并HBV感染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单纯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各30例,分别设为A、B和C组,分别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lightcycle基因荧光定量分析仪检测HBV DNA,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检测外周血Th1和Th2类细胞因子,并进行比较。结果A组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总胆红素水平高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比较t=4.725、3.292、3.012;A组与C组比较t=4568、3.126、3.217,P均〈0.05);A组HBV DNA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6,P〈0.05)。A组外周血IFN-γ、TFN-α表达水平较B组、C组增加,A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2、3.413,P均〈Q05)。A组外周血IL-4、IL-13表达水平高于B组,低于C组,但与B组和C组之间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比较t=0.721、0.452、A组与C组比较t=0.625、0.632,P均〉0.05)。结论合并HBV感染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Th1类细胞因子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 邱源旺黄利华吴鹏飞华海涌牛雪花吴杭源朱宏英杨小娟姚上志李燚光
- 关键词:晚期血吸虫病TH1/TH2类细胞因子流式细胞术